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皮克斯“治愈”动画电影探析

2022-03-30李磊

美与时代·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治愈皮克斯后疫情时代

摘  要:2020年,皮克斯动画电影《心灵奇旅》在国内的上映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和评论,其成功的原因在于皮克斯始终坚守的人文关怀及后疫情时代观众观影需求的转变。《心灵奇旅》以其“治愈”的特点给予观众直接的安慰,让观众重新思考生命的真谛,得到了一次真正的心灵疗愈。后疫情时代皮克斯“治愈”动画电影探析以《心灵奇旅》为例从故事情节出发,从叙事空间、角色设置、视角转换三个维度,论述影片在疫情后给予观众心理上对自我的唤醒、认知与接纳,在疫情后群体创伤的背景下的心灵得到治愈。该影片的成功将为后疫情时代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心灵奇旅;皮克斯;动画电影;治愈

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性问题,人们在共同经历这场灾难后,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与此同时,人们在重压下的心理问题也成为各行各业必须关注的重点,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儿童教育家、心理医师玛格丽特·南伯格受到了以弗洛伊德和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启发,将精神分析纳入到艺术治疗的领域。而电影艺术以其视听兼具的特点在艺术治疗领域有着特殊的优势,有研究表明,“动画片有诱发积极情绪的效果……另外,发现动画片的配音配乐和故事情节要素在诱发积极情绪中起重要作用”[1]。由此可见,影视行业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激发观众积极的情绪,治愈观众的心灵,其中皮克斯动画电影在治愈方面最具代表性。近年来,皮克斯动画推出了多部讨论生死的动画电影,影片将时代现实与想象虚构相结合,在童趣幽默中含蓄地传达隐喻内涵,使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皮克斯动画从无懈可击的故事情节出发,推出了《心灵奇旅》。影片上映后引起了一片喝彩,传达出“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分钟”的价值观,满足了后疫情时代观众的心理需求,不少观众观影后纷纷发出“被生活伤害,也被生活治愈”的评价。此外,《心灵奇旅》更获得了第78届金球奖最佳动画片的殊荣。

一、治愈空间:自我唤醒的前提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将梦的运作机制提炼为浓缩、移植、象征、润饰,认为梦是深层次潜意识愿望的隐晦表达和想象性满足[2]。电影被称为“造梦的机器”,运用逼真的视听为观众营造出一个假定的空间,观众在影片逼真的故事场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精妙绝伦的表演中,沉浸在假定的叙事空间中,完成了潜意识中的移情和满足。逼真的故事场景使观众具有沉浸感,是进入“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电影成为现实的渐近线”[3],电影无限地接近于现实存在,而动画电影在接近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实的重构。“如果说电影的领域是真实的或幻想的物理世界,那么,动画片的领域则应该是艺术家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来经过组织的空间——假定的绘画境界,也可以说是一个线条组成的物质世界。”[4]动画电影的绘制性决定了影片叙事空间具有假定性,然而正是这种假定性的存在,需要观众在心理上重新建构,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使动画电影中非现实的部分更易被接受。皮克斯的動画电影的空间设置总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影片积极地关注当下社会现实和舆论热点,立足于社会现实空间,所以影片营造出的氛围让观众感觉似曾相识,假定的叙事空间在心理上重构为无限地接近真实。

影片《心灵奇旅》的叙事空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肉体存在之地。在影片叙事空间中,肉体存在之地是真实世界中的现实生活,地铁上肮脏拥挤,大街上熙熙攘攘,乔的家整洁有序,妈妈的洗衣房窄小温馨,常去的理发店总是人满为患……还原了真实的现实世界,并与观众熟悉的日常生活合为一体,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共情,为影片的“治愈”叙事提供可能。另一部分是灵魂存在之地,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生之彼岸,即通往死亡的阶梯;第二,生之来处,即心灵学院,也是人格塑造之处;第三,身体和精神之间,是享受美好的忘我之境,也是迷失自我的忘我之境。影片叙事空间中灵魂存在之地是完全虚构的,其假定性的存在使得这一部分叙事空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心灵奇旅》中,导演采用极简的手法对未知空间进行塑造,尤其是心灵学院,简洁的线条与明度较高的色调让画面充满了轻盈虚幻之感,这样的空间设置无疑将观众带进了一种梦幻的境地。麦茨意识到电影与梦境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并对电影机制进行阐释——制造情感并产生幻觉的机器,将人们潜意识里的本能予以激活,观众由此产生欢乐放松的感觉,从而达到净化情感的目的。电影的放映空间与叙事空间都为观众情感与心理的疏导提供了治愈的前提。叙事空间中,无论是对现实世界的完美复原,还是对虚构世界的梦幻化处理,都使观众通过观影沉浸其中,在叙事空间中唤醒自我,接受了温馨故事在心理和情感中的治愈。

二、角色设置:自我认知的过程

角色设置在动画电影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皮克斯动画擅长将观众可以接受的动画形象与叙事中隐含的象征意义结合起来,使观众既能获得趣味又可以获得丰富的人生哲理。在具有治愈性的影片中,主人公往往很普通甚至是平庸,“温情治愈系动画中‘非英雄化’的角色塑造是对平凡人生活的发掘恰当地表达了对平凡人的价值肯定。通过展现平凡的,甚至弱小的人物和他身边所发生的日常故事,使观众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真实的自我是温情治愈系动画的宗旨。”[5]《心灵奇旅》中的人类角色无论是形象还是性格,都是对现实人类的还原,加上数字技术的介入,影片中的人类形象显得更加真实和亲切,再加上略显夸张的手法,使形象更加可爱。影片中的角色性格也与现实人类相似,他们并不完美,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正是这些性格缺陷使角色设置更加丰富立体。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角色性格也在发生变化,不断成长,使影片主题得以升华。影片中的乔取自黑人形象,起源于黑人乐队的爵士乐是乔的梦想,整个故事的情节与角色设置相符,乔为了实现梦想竭尽全力,甚至陷入了固执的境地,他偷走地球通行证的目的是帮22号寻找火花,在22号明白地球生活的快乐时,乔生气地指责22号没有目标。然而,在乔真正完成自己的梦想后,开始明白人生意义,并找到22号,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换取22号回到地球的机会。乔的性格转变完成了影片主题的升华,而乔的角色设置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观众在乔的身上达成自我认知,这个角色成为观众释放情感的影像载体。

影片中对非人类的角色设置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尤其是对于各种灵魂的形象具体化是一个挑战。以22号为代表的心灵学院的学员都是大大的脑袋、小小的身体,而导师的角色则取自伟人,例如对甘地、特蕾莎修女、林肯等真实人物的样貌进行演化,他们都拥有蓝色透明的身体,象征心灵的纯粹和洁净。心灵学院的工作人员形象则采用了极简的方式,用线条的变化来构建这种想象中的角色,给予观众更大的遐想空间。在非人类角色性格设置方面,影片还是从现实存在出发,使虚构的人物拥有人类的个性特点,让观众在陌生中产生熟悉感,“即用来自日常生活的直接性经验让观者并不需要更多的间接知识就能充分地把握好一个叙事,同时又能增添‘陌生化’的新奇感,不断地在感官和心理层面刺激观者的‘刻板印象’,制造对人物认知的颠覆”[6]。例如,22号的性格被设定为无欲无求,具有当下网生代“佛系”的特点,与现实中人类的性格极为相似。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共鸣,由角色观照到自身,从影片角色的成长与转变中得到安慰,从而得到心灵的治愈。

角色造型分为外形设计和性格塑造,一般来说,外表俊美、性格温柔的动画形象更易让观众获得认同感,心理上获得舒适的感觉,并得到治愈。在《心灵奇旅》中,人物的形象与性格都不算柔和,但是这种反常规的动画角色设计,使影片中的角色设置更接近于人类的本来面貌,在困难中成长改变,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共鸣。与此同时,《心灵奇旅》的角色设置也与叙事密切相关,在符合观众接受心理的同时,也完成对自身的认知和抚慰,达到治愈心灵的效果。

三、视角转换:自我接纳的结果

根据热奈特的理论划分,皮克斯的动画电影大多采用外聚焦型叙事视角,在这种视角下,影片中的人物与观众一样对故事情节完全未知,从而产生更多的惊喜和悬念。《心灵奇旅》也采用了具有客观性的外聚焦型叙事视角,独特之处在于,影片中的人物因为灵魂与肉体的分离,产生了新的视角,人物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和周围无比熟悉的人。当影片中的人物脱离肉体、重新审视自我存在时,重新发现了生活中被自己忽视的部分。“个体必须经过与他者的相互参照才能找到真实存在的自我。……自我与镜像自我的对话引领着自我不断实现新的建构。”[7]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情节设置,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沉浸都是视角转化下与自我对话的镜像体现。主人公乔就发生多次视角的转变。首先,乔成为灵魂,冒充导师与22号结伴,为22号寻找火花,并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22号。在心灵学院里,乔和22号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乔屡次被拒绝,孤独地坐在钢琴前。乔为自己以往的生活感到羞愧,并告诉22号自己的梦想,换来了22号的帮助。其次,在返回地球时,22号进入了乔的身体,而乔成为了一只猫。在这个过程中,乔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老朋友德兹,以往自己总是倾诉,而这次选择倾听德兹的梦想时,让德兹非常高兴。再次,由于西装破损,乔与22号不得不寻找母亲的帮忙,在情急之下,乔借22号的口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另一种存在让乔可以敞开心扉与母亲交流,最终获得了母亲的支持,已经成为猫的乔向母親表达了谢意。最后,完成梦想的乔却感到怅然若失,他弹奏起钢琴,回到了自己爱上爵士乐的那天,真正明白了“火花”的含义。乔一次次跳脱出原来的视角,拥有了审视自我的机会,找到了生命的真谛。而乔这个角色的存在本身就是观众的化身,观众的情绪与思想跟随乔的经历不断变化,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自我,最终也明白了“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道理。

此外,22号的视角也经历了一次改变。意外进入到了乔的身体,让它感受到地球上的生活,即使懂得各种各样的理论,但是当它品尝到美味的披萨时、听到地铁站美妙的歌声时、看到树叶飘落时,才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22号也找到了自己的“火花”。视角的转换给予了影片人物全方位审视自我、认识自我的机会,及体验不同人生的机会。其中的巧妙之处在于,影片通过视角的转化将观众视角也代入进去,观众在观看故事的同时,也进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完成对自我的接纳。

四、结语

《心灵奇旅》用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启迪观众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使观众在欢笑中拥有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皮克斯与其他动画区别最大之处在于娱乐背后,寄托强烈的知性诉求,而并非只是简单的插科打诨,逗人发笑,其笑声的背面有着对于人生、世界的深层透视和观照,尤其是人文关怀。”这与后疫情时代的观众心理需求不谋而合,疫情让每个人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电影艺术透过荧幕讲述观众生活,为观众提供一面审视自我的镜子。影片最后,借乔的口说出“我将珍惜每一分钟去活着”,在“活着”面前,梦想与目标的价值黯然失色,完成了对自我的接纳,及对观众心理的治愈。

疫情过后,在群体创伤形成的背景下,观众的观影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究其根本,来源于观众心中对于美好情感的渴望。皮克斯动画一直坚持人文关怀,用故事来表现生活、传递情感。《心灵奇旅》在后疫情时代上映,引起观众的好评,深层原因就是《心灵奇旅》符合当下观众的观影需求,在治愈观众的同时,也给予其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皮克斯动画再一次的成功也给予动画工作者一些启示,动画电影要坚持内容为王,一味靠技术堆砌并不能真正获得观众的喜爱,要了解并结合市场的需求,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郑春,燕玫,胡艳.动画片的“治愈”作用:动画片类型及要素与个体情绪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6):936-941.

[2]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揭开人类心灵的奥秘[M].丹宁,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3]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353.

[4]胡依红.动画片的审美特征[J].电影艺术,1983(2):48-51.

[5]彭诗云.温情治愈系动画创作模式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4.

[6]赵晶.皮克斯动画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J].电影文学,2017(11):124-126.

[7]施铁如.叙事心理学与叙事心理辅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9.

作者简介:李磊,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画电影。

猜你喜欢

治愈皮克斯后疫情时代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拿开以后
浅析吉本芭娜娜《厨房》中厨房的象征性意义
创伤理论视角下《达洛维夫人》的解读
我们只有120只了!
呆萌大白的“治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