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情感渗透的方法策略

2022-03-30刘切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本情感语文

刘切

语文教师始终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帮助学生有效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质,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为了让情感教育思想深刻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师可以从挖掘教材隐藏要素,渗透情感元素;关注课文内容朗读,增强情感体验;创设实际教学情境,丰富文化情感和把握故事人物背景,渗透党史教育;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丰富教学资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养等方面着手展现积极向上的积极情绪,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升,情感素养得以充分熏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对小学生而言,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在学习知识方面难免力不从心。知识较为枯燥,内容较多,在学生学习知识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基于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元素,可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语文知识更具吸引力。在渗透情感因素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学习,在学习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具有情感因素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并且对学习充满热情,此时,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充分彰显自身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将有所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若学生在学习当中缺乏兴趣,将难以主动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知识,在学习知识时获得良好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探索的方式,学生深入学习、主动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将掌握知识的重难点,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起着积极作用。渗透情感因素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使教学内容越发丰富,教学流程越发完善,在教学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所提高,此时学生的学习将呈现出主动状态。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呈现出多元化、丰富立体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时感悟知识的真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通过积极的情感带领学生领域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使学生在知识中了解万物变化。

(三)有助于减轻语文学习压力

语文属于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后续学习当中起着积极作用。语文学科知识丰富,内容较多,对小学生而言,在学习知识时难以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习方面较为吃力。在教学中,教师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语文学习,在学习时积极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概念,提高知识水平,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语文学习,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使学生主动投入语文学习,在学习时,学生将充满愉悦感、轻松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有效路径

(一)挖掘教材隐藏要素,渗透情感元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是能确保语文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通过研读教材去了解其中凝结的每位汇编者的智慧,要能积极挖掘教材文本中蕴涵的丰富情感要素,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语文知识让他们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有所收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化教育内容时要能创新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有所体悟,通过将枯燥且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形象化,发挥教材中的情感要素,有效确保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顺利进行,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进步发展。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注重挖掘隐藏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要素,最终实现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把握文本中的三个排比句进行分析,“漓江的水真静啊……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其中三个副词“真”和叹词“啊”连续应用,从中能真实反映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漓江的赞美及喜爱之情,且将读者带到了文本情境中感受漓江之美,在美文分析鉴赏和美景想象中感受作者的情深爱切。唯有将文本中的情感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文中内涵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表达,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与文本和作者的心灵对话。

(二)关注课文内容朗读,增强情感体验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是朗读教学,借助朗读培育情感不仅关系到高年级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悟,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有重要推促意义。教师通过朗读教学能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增强,也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本中作者的真实思想情感,对文本描述的情境有真实的体悟。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以来,教师要能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朗读教学,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不同进行适当的指导,针对文本内容给学生具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能在朗读过程中体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把握具体的朗读方法,最终在琅琅读书声中感悟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以古诗词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迢迢牵牛星》一首诗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鼓励学生朗读古诗词,在朗读中感受叠词应用的优势,感受其中内涵的缠绵意境,体会织女的哀怨愁苦。又如,教师在教学《月光曲》时,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情感,鼓励学生融入情感表达提升情感交流交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范读,从中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及思想,同时传授相应的朗读技巧给学生,让他们把握朗读节奏和情感,在朗读过程中体验到作者语言表达背后的情感。在学生把握朗读技巧后,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鼓励他们开展朗读竞赛,尝试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如“弹得多纯熟啊!……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結合标点符号的情感体现,教师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背景音乐的渲染下进行朗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绪,体悟盲姑娘的情绪和心境,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悟情感,在情感表达中增强体验,最终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把握作者在文本中隐藏的情感主旨。

(三)创设实际教学情境,丰富文化情感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法较为单调呆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致不高,学生缺少在语文学科中的积极学习情感和文本中内涵的文化素养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学生能从中把握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到文化魅力,最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篇文章时,可以借助当下教师青睐的信息技术辅助,给学生呈现动态的影视作品片段展示相应的故事情节,在生动且直观的情境创设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有充分的认知,为了引领学生深刻体悟课文内容的情感,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演绎,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对其中蕴涵的主题思想有深刻的把握。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式将书中抽象的文化知识转换为具体生动的情节,由此能帮助学生降低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多媒体呈现的视听感官刺激中持续集中注意力,促使学生沉浸于情境中产生更大的心灵震撼,最终高效学习到具体文化知识。

(四)把握故事人物背景,渗透党史教育

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党史教育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任务,它可以为学生根植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开展党史教育的文本,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故事中的人物背景做好党史教育工作,让学生受益匪浅,更好地提升自我,获得小学语文党史教育极为满意的效能。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本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搜索与狼牙山五壮士有关的资料,对这五位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查阅更多抗日英雄的事迹,如刘胡兰、董存瑞等,不断丰富学生的党史知识积累。在《七律·长征》一文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缺乏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体会,由此对作者情感很难产生共鸣,为了让学生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不屈不挠,教师可以对历史背景进行补充,同时鼓励学生阅读《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等故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背景故事和人物精神,由此渗透党史教育。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补充交代李大钊的生平功绩,让学生在背景补充中了解党史,感受文本内涵的丰富。

(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丰富教学资源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总是脱离学生生活,为学生灌输考试必备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知识就是为了考试的错误观点,很难从优秀的文本中学习到对自身有用的情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低,难以向比较好的方向进行发展。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丰富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资源,可以让学生在比较广阔的天地中受到情感的渲染,促使班级每个学生的道德品质都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者需要融入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教学,取得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极大胜利。

例如,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首先,笔者为学生出示了以下生活场景:当你考试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时,父母分别是怎样的表现呢?有哪位小朋友能结合自身的经历来说一说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了表达,纷纷表示自己带着成绩单回家时非常兴奋,一回家就和父母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母亲夸赞了我,并说要做我喜欢吃的以示奖励,父亲则表示和第一名差得很远,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直接一盆冷水将我的热情浇灭了。然后,笔者让学生探讨了以下问题:你们喜欢母亲的做法呢?还是父亲的做法呢?学生通过交流明确了父母的做法都是爱的体现,对父爱和母爱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笔者为学生引出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让学生带着以下疑问:为什么作者说他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呢?如果作者的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將会怎么样呢?深入探索了文章的主旨,进一步认识了父爱和母爱的不同体现方式。最后,我为学生组织了生活中常见的辩论赛,让学生选择了文章中的一个观点进行了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明确了父母的做法都是我们成长所必须学习的道理。总之,贴近学生生活做好情感教育工作,转变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错误认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情感教育活动的自觉性,确保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有效性得到了稳定良好提升。

(六)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情感等的途径不仅仅是依靠课堂中的理论学习,还需要从实践中获得一定的锻炼与提升,让学生亲自构建对自身成长和发展有用的情感知识,真正做到用心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能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养,取得有目共睹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成绩。为此,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实践者要积极组织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等各项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增强,促使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笔者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首先与学生一起在教室中种植了一些绿色植物,并带领学生定期给种植的这些植物进行了浇水、施肥、除草等,学生从活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亲自打造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好地放松了自身的身心,明白了要爱护植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学生在课下搜索了与红楼文化、戏曲文化等有关的文化资料,并将相关的图片以及介绍贴在了学校的文化宣传栏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良好开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另外,笔者带领学生参与了社会志愿活动,如清理景区的垃圾、给孤寡老人送温暖、保护动物等,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了学生思想品质的良好有效提高。最后,笔者还带领学生参观了博物馆、科技馆等,使学生充分认识了我国发展历史以及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助力学生民族自信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促使班级每个学生的人格都得到了完善,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功能价值。总之,组织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学生从狭隘的教材和课堂中解放了出来,转变了学生只能得到片面的发展的现象,为学生今后取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综上所述,要想让语文教学活动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想方设法地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营造积极情感氛围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愉悦课堂,让他们的情绪受到感染,始终抱有学习热情以积极的心态自发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真正领悟文本中内涵的思想情感,在文本感知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升学习效率的目标。

(邱瑞玲)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