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改善学生问题行为的策略

2022-03-30林玲锋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评价家长信息技术

林玲锋

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期待,特别是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是被认为是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想高效地完成课堂任务,离不开环境、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因为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不同,学生更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促使老师停止授课来组织课堂秩序和纪律,这种行为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导致问题行为的频频发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应该仔细分析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找出解决方法。

一、问题分析

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文献查找,对学生在信息课堂上容易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原因为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

(一)学习环境层面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环境具有时代性、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它有着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工具——电脑。电脑的游戏、娱乐功能淡化了人们对它是信息技术学科工具的认识。信息技术教室里学生的座位因电脑的排列而相对分散,教师因为电脑显示器的遮挡不容易管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这造成了学生容易出现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聊天等问题行为。家庭学习环境方面,由于家长对信息技术的不了解,会曲解成“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什么重要的,不就是玩游戏呗”,还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沉迷于游戏等原因对信息技术教学视为洪水猛兽,担心孩子借机玩。甚至担心孩子因为电子产品辐射对人体有不易觉察的影响而排斥信息技术课堂。这些因素也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二)教师和学生层面

1.教师层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向学生征求意见,面对一些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得不到反馈,导致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阻碍教学的开展。教师对课堂管控能力不足也是影响学生出现课堂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在課堂上出现迟到、交头接耳等情况则是教师管控能力不足的体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编排和难易程度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老师察觉到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在内容编排和难度两个方面不合理,学生不能有效掌握知识,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上课不认真,偷玩游戏等问题行为。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不足,表现优秀的学生得不到表扬,表现较差的学生得不到批评,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比如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认真听讲等,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层面。在学生层面导致学生课堂出现问题行为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重视,对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致使学生缺少学习动机。越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学生,在课堂上越容易出现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聊天等问题行为。而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却有多种,主要是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没有正确的认识,每星期只有一节课可以操作电脑,知识点遗忘得比较快,教师教学方式不合适使教学内容及课堂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差,在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时,会出现偷懒、玩其他软件、随意交头接耳等情况,很大原因是教师使用不够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用来督促和激励学生,于是学生会在课堂中出现问题行为。在一些班级中,教师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一个课堂缺少行为规范,学生没有参照来规范自己不对的行为,也不清楚有碍课堂行为指哪些。规定课堂行为规范的目标是使学生对约束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能力,尽量减少发生问题行为,以保证信息技术课堂的顺利进行。而部分的学生从未与教师一起探讨过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规章制度,孩子们不明白哪些课堂行为准则是要遵守,所以课堂问题行为就在课堂上出现了。

二、解决策略

(一)家校配合

1.提高家长参与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会碰到很多产生问题行为的孩子理直气壮地表示家长认为不用认真学习等来自家庭的影响因素。面对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家长来参与,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各种软件建立班级评价体系,比如班级优化大师记录孩子课堂行为并通过网络让家长了解孩子课堂行为。比如通过学生作业展示小程序,上传学生作品,让家长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孩子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家长通过网络了解了孩子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内容与自己认知不一样后,慢慢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改观。在教学过程中可生成成品的作品,让学生带回家给家长。比如:三年级学打字时让学生写出对父母的悄悄话,打印出来装进信封交给家长;画图软件让孩子画出自己的家,有条件可以彩色打印出来贴在自己家,或者让家长作为自己的手机屏保来激励学生;四年级用Wrod文档制作贺卡送给父母;五年级用图像软件合成家长相册,在家长生日送上祝福;六年级设计家长打开就可以看到祝福的小程序……这些爱的礼物相信没有一个家长会拒绝,通过这些作品家长不但了解了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内容,也让孩子获得知识和感恩之心双重成长的喜悦感。在这样的影响下相信家长对信息技术课堂一定会越来越认同,从而影响学生,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认知。学生在家长对作品认可及喜爱的基础上也会对信息技术课堂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期待自己能做出更好的作品,这样信息技术的课堂问题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2.校内与其他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能把抽象的文字及晦涩的概念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能通过视觉角度去观察事物,更准确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如语文教师在上《圆明园》《长城》《草原》等课文时,带领学生一起上网查资料,并将它们整理成PPT、Word等;数学学习立体图形等课时,就结合信息技术的插入操作制作成展开图;利用音频软件朗读课文等;科学课学习《种子的发芽》时利用视频课件让静止的发芽图动起来;这些都可以在了解学生各学科学习内容后与学科老师和学生共同随机生成新的学科课堂内容,让学生体验用技术支持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家长体会到可以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其他学业的进步,一切有色眼光会慢慢消失,因家庭环境带来的学生课堂问题的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二)创新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前面的分析会发现,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喜欢教师的教学方法导致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足;学生自控能力差,而教师又没有有效地监督手段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按照成绩、性格、性别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组,同时安排相应的职务,并且通过职务轮换的方式培养每位学生的责任意识,保证学习有序进行。如编程课,让组员成立项目组,组长是项目负责人,组员分工成程序分析员、编写员和测试员。组长先带领团队完成项目分析,美工较好的同学处理背景角色,全体组员分工完成代码编写,最后大家当测试员最终完成小组作品。学生用协作方式体验了项目编程的真实模式,既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协作技能,使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课堂。

2.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被广泛应用。它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优化课堂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信息技术课堂自主的学习环境,它包括学习资源环境和人际环境。学习资源要丰富有趣,更容易获取。例如创建涵盖了图片、背景、动画、音乐、文字材料等教学元素的素材库,由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去选。而人际交流的环境应该是自由、友好、安全的。如学生互助、师生协商,分组讨论等。教师应成为指导者,学生遇到困难有人帮,犯错被宽容。学生还可以满足个人学习习惯:如听音乐、走动交流等,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能被容许。由于小学生在行为、认知、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教师则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扰时,积极为学生解答,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3.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当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教材的有效性就不能发挥出来,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问题行为。教师要以学情为基础,对教材內容深入的解读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学习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充分发挥教材的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多元、多样化应用,网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学习资源,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像一些视频、图片等,为传统的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经验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上课所需的课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各类信息、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实践,体会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魅力。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内容,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是取自多方面的,不仅来自教材,也可以是生活场景、突发事件或者学生。如在某个节日孩子们送上贺卡时,便可以组织三年级孩子画贺卡、四年级制作Word贺卡、五年级制作PPT介绍节日、六年级制作节日动画……学生学习自由、空间也大,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4.适时鼓励。对于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表扬和认同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而课堂上教师却容易忽略表扬和认同,在大多时候,学生会希望教师能关注到他,但是用错了方法,从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在课堂上,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要积极进行鼓励和表扬,满足学生的自信心。适时的鼓励,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使学生课堂上认真规范的听课,还能够带动周围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在面对课堂上学生出现左顾右盼、开小差等行为时,教师不能上来就进行激烈的批评,而是可以进行眼神交流、委婉的暗示等对学生进行提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5.制定行为规范。课堂行为规范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约束,从而减少课堂上问题行为的出现,保证课堂的有效进行。对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对应的惩罚,对严格遵守规范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可以促使学生问题行为的减少。在制定信息技术课堂行为规范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参与进来,如果由教师一人制定,由于处于不同年龄,教师无法正确把握学生的行为心里,无法制定出让学生接受的标准,而不合适的行为规范又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制定准则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倾听学生的想法,聆听学生的建议,让学生自愿接受这些规定,由“他律”转化成“自律”。比如先拟出初稿,学生广泛讨论,逐条审核,逐项表决,使学生最终自愿遵守并执行班级课堂公约。课堂行为规范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约束,违规必罚,守则有奖,这是减少课堂上问题行为的出现,保证课堂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6.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是一个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好的评价策略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鼓励性评价以及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的评价,可以很好地避免主观的、以结果定结论的评价。信息技术课作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注重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评价,减少主观的、标准答案式的评价,除了老师的评价外,还可以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避免评价的片面性,要多角度。更加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好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鼓励,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体验评价过程的快乐。如在执教《美丽的校园》中,笔者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提问:“这个作品,你觉得哪些地方好或者不好,为什么”,等同学回答完,作品被评论的同学很失落。发现错误后我改变评价策略,让学生自己先说:“我画的校园哪里最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自我评价,说出作品的优缺点,然后引导、鼓励其他学生各抒己见,甚至可以就作品的优缺点进行辩论,如此一来,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意见得到理解和尊重,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学会欣赏,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由此可见,鼓励性评价的意义之重大。

三、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对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及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如果教师能深入调查,找到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一定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浓厚兴趣和满意度,减少甚至杜绝问题行为的发生。

(邱瑞玲)

猜你喜欢

评价家长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家长错了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家长请吃药Ⅱ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