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反思探索

2022-03-30王静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高校

王静

摘 要:中国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与演变,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象化表达形式,具有我国文化精神特质。高校教学是国内传承发展中国画的主要途径之一。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中国画教学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因此应该对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的反思。基于此,在对现阶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文化传承;中国画教学;高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润疆视域下中华文化认同的图像叙事路径研究”(21BYSS144)阶段性成果。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体现出我国艺术形式的特色,还是我国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中国画通常以花鸟、山水、人物为实际绘画的主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许多由某一名家为代表的具有独特绘画风格以及绘画特点的画派。在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专业中,中国画专业的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绘画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对名家作品的欣赏能力,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感悟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满足中国画文化传承的要求。

一、现阶段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弱,功利性较强

首先就是学生的中国画基础素养相对较弱,不能满足实际的文化传承要求以及学习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学生的中国画基础技能不熟练,在落实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甚至都不能上交一幅完整的作品。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参加的高考培训都是专项应试式培训,如素描色彩头像训练,并没有中国画基础,也不理解中国画的内涵和意义。第二就是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较低。正如上文所阐释的,中国画的艺术表现主要是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相对较低就不能对中国画中渗透的传统文化进行理解,也阻碍了我国的中国画文化传承。

其次就是学生参与中国画学习的功利性较强。一方面,学生选择中国画课程或许只是为了高校的毕业证书,或是当时入学前并不了解中国画专业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中国画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确实就业压力较大,导致学生对中国画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部分教师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

首先就是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教师在中国画教学中主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在基础的绘画技巧方面给予学生帮助指导,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对名家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将中国画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以上两类课程,教师都有所承担。面对不同的授课人群,部分教师不能详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授课,而是一视同仁,对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授课。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在接受中国画教育的过程中对中国画的相关认识也出现偏差以及片面的现象。同时在具备专业性质的高校中国画教育中,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也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现阶段我国对中国画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部分高校邀请社会画家进行兼职教学。当然,高校可鼓励有名望的画家对校内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但是需要校内校外专家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完全依赖校外画家。在中国画教学中,很多院校依然采取传统的经验式教学与师傅带徒弟的形式,缺乏规范化和体系化地发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导致无法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这种教学明显不能满足实际的中国画教学要求。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中国画产生良好的认知,也就无法建立良好的中国画基础素质,进而导致中国画在传承过程中出现问题。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定位不清,中国画人才应该是具备良好的中国画基础素养,同时对中国画作品具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最终能将自己的感悟以及文化素养转化为具体的中国画作品的人才。在现阶段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学校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出现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设置比例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学生不能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创作,不能较好地落实中国画艺术文化传承工作。此外,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的中国画教学课程过度重视教材,忽视了中国画教学内容在市场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效果。学生的实习实践机会很少,离开课堂就无法独立创作。中国画专业应该是更重技艺的实践型教学,如果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知识不能满足实际的市场需求,那么实际应用价值就比较低。

二、优化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学校教师准入门槛,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

想要充分提高中国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学校需要从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与加强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入手。首先,学校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教师的招聘时,应该首先考查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对教师的毕业院校以及学历层次进行第一阶段的考查,通过这种方式来落实对应聘人员基本能力的考查,通过的应聘人员能够进入下一阶段的考查。在下一阶段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查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应聘人员的具体作品以及对中国画的研究成果进行考查。针对应聘人员的作品进行考查,以此保证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对应聘人员在专业刊物中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考查,保证应聘人员能满足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的要求。另外,学校领导应该联合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应聘人员的实际教学能力进行考查。三次考查能帮助学校筛选满足实际教学要求的教师人才,为提高中国画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其次,从加强校内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入手,学校应组织学校中现有的中国画教师参加全国范围内的中国画教育讨论会议,通过这种手段帮助校内教师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同时学校还应该将会议中的内容作为实际的考核内容,在教师参加会议之后,对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教师能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不能通过的教师需要参加下一次的专业培训。通过这种方式的落实能有效提高教师加强自己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积极性,最终将更加专业的教学方式以及专业理念渗透在实际的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切實提高对中国画教育的理解,促进学生中国画素养的提升。

(二)结合市场信息落实具有实践意义的中国画教学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在开展中国画教育课程时,应该结合市场信息来落实具有实践意义的中国画教学措施。这样也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和传承中国画文化要求。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到实际的市场中进行调研,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教师了解市场对中国画技能的需求度以及需求方向。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所以教师能在市场调研中摸清市场信息。例如,教师能在市场调研中发现水墨画相较于工笔画市场需求度更高,同时花鸟画在游戏制作、美术设计、广告行业等行业中具有良好的需求度。教师应该在对市场信息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相对良好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可以结合市场信息主动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水墨画、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和技术,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学生来说,此时此刻学习的中国画知识能在将来的工作或者是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对于传承中國画相关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降低理论知识的占比,更多地涉及学生能实际操作的绘画技巧知识。例如,教师可以主动渗透“勾”和“染”技巧的使用,帮助学生提高工笔写意画的能力,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在结合市场信息确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该制定动态的人才培养计划,及时对学生的教学方向进行调整。这样能保证学生实际学习到的中国画知识能满足未来发展以及工作的要求。

(三)重视对学生中国画基础素养的教学

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基础素养的培养。学生的中国画基础素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对理论的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就是中国画基础技巧。因此在学生刚开始学习中国画时,教师需要在传统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巧,一方面突出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切实提高中国画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并能对学生传承中国画文化产生积极影响。比如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画作品,能帮助学生掌握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等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绘画技法进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比如说破墨法分为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等多种变化,主要就是在墨色还没干时进行,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来达到自己想要的艺术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应该使用横笔来破直笔,使用直笔来破横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对相关技巧进行展示,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四)结合信息技术构建满足中国画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际开展中国画教学时,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构建满足教学要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现阶段我国的信息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很多成熟的技术以及设备能直接被应用在中国画教学课程中。通过这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国画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说中国画教师在实际教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与理论知识相关的中国画作品,通过赏析作品图片、视频等来促进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对较好的中国画理论知识。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教育水平,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媒体网络等对教学有帮助的优质内容,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基础素养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欣赏中西方绘画作品并进行比较,这样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知中国画中渗透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兼收并蓄、中西结合的绘画特点。中国画教师使用中国画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也能帮助学生锻炼基础技巧。教师能在多媒体中展示墨法、笔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技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五)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性绘画创作,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画教学为进一步推进美育教育工程提供实践支撑,使美术作品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教育和推广作用受到广泛重视,充分发挥从视觉艺术视角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的重要作用,充分凸显出实践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借助红色经典主题性创作,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达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创作,用美术图像志的方法直观记载红色文化传承、时代典型人物图像、时代典型场景图像的视觉特点与内容涵义,通过图像的直观形式表征探讨图像所表达的社会内涵与时代意义等,在强调中华文化自信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氛围中,凸显红色基因文化与各民族一家人的核心题材特点。这样既能起到美育作用,也能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艺术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结语

中国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仅具有艺术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能深刻表现出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内涵意境美。因此,优化中国画教学活动时,应该通过强化教师专业能力、结合市场信息、培养学生中国画基础素养以及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等多种途径来切实增强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理解,最终促进我国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敬友.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46-47.

[2]翁志实.探究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艺术科技,2021:348.

[3]张小军.高校中国画专业中国画教学现状与出路[J].陕西教育(高教),2019(6):72-73.

[4]王带平.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8(3):122-125.

[5]刘派.对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2):65-66.

[6]李青.中西绘画形式美的异同及其思维根源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7]耿波.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8]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35-43.

[9]秦雪梅.高校国画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构成[J].黑龙江科学,2018(8):66-67.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高校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