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指导的实践策略

2022-03-30杨小青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阅读教学

杨小青

群文阅读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阅读指导方式,将其运用于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不断提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意识到群文阅读指导的必要性,从而改变现有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群文阅读指导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故此,文章将围绕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指导的实践方法展开以下分析,以期提高群文阅读指导效果。

一、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指导的实践意义

相比于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指导具有较大难度,既需要教师精心确定主题,还需要有效组合文本,同时也应充分考验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群文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一方面,它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阅读量,且加强学生对同主题语文知识的理解,使其在短时间内能积累多样素材,更好地为其写作而服务;另一方面,对小学高段学生而言,群文阅读指导是训练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巧的有效手段。他们可以对行文技巧,语言表达有更深的理解。同样,群文阅读的学习是一种文化思维建构的过程,学生可以深入触及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逐步实现深度学习,形成灵活的语文思维,强化语文核心素养。

另外,群文阅读指导能为学生创建语文大问题和大任务探究情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和能力,这可以训练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其有效调动个人的思维和头脑,更好地发展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获得有效成长。在内容上,群文阅读能帮助学生实现文本信息的互联,脱离原有零散且独立的语文思维,而是发现不同文本和特定文本群之间在多个层面的关联点,以此更加深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自身的语言思维,在整体的语文阅读视野上更加开阔。同时,小学高段语文中的单个文本各有其义,将其进行互联组合,能让学生的理解更加丰厚透彻,并且也可以让学生愈加深刻地体会单个文本存在意蕴和特色。综合来说,群文阅读指导要充分联结文本,让学生从比较和总结中深化语文思维,以深度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全面发展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但要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群文阅读活动,并从中提升阅读素养,教师则要明确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具体实践的要领,灵活设置群文阅读的主题、组合文本等要素,在单篇走向群文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一步步扫除阅读中存在的困境,并有效提升阅读素养。

二、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指导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阅读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主题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指导教学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根据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课本的编排设计,可以发现多数课文内容都是以相同主题为一个阅读单元,此种编排形式能让学生在阅读学习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时都能有对比和参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与主题内涵,使学生能从多个视角出发,体会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明确阅读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阅读主题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参与到群文阅读中,强化学生的阅读效率。

尽管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有限,低年级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差异十分明显,在群文阅读指导中,需要教师将群文阅读的课文范围进一步缩小,以五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指导中,明确阅读主题,并联系学生之前所学习的内容,可以将低年级的课文内容融入群文阅读中,从而丰富群文阅读指导教学的内容,并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在高段群文阅读教学中,跨教材、跨年级的群文主题阅读教学非常普遍,教师也不必担忧过多的阅读内容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只有展现群文阅读指导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保证群文阅读教学指导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伯牙鼓琴》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阅读主题,并让学生从教学课本中找出与“朋友”主题相关的课文,有的学生想到《将相和》,还有的学生想到《送元二使安西》《贈汪伦》等多篇主题不同的文章,虽然这些文章的写作方式、编排形式存在明显差异,但是都能展现朋友间的珍贵友情,再根据学生所回顾到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作家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写法表达同一种情感的做法,不仅让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友情,而且习得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主题往往就掌握了阅读素材内涵的一大半,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需要让学生学会提取文本主题,有效分析文本主题,当学生能对文本的主题作出有效的提取和分析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和极大程度的提高,教师需要对此加以关注和重视,让学生学会明确阅读主题。

(二)组织综合教学,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指导就是把阅读教学作为主要形式,围绕相应的课文内容展开教学。新课程改革中也指出,阅读教学需要和写作教学、口语锻炼等内容相互融合,这也为群文阅读指导创造许多综合化实践路径。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寻找教材课文之间的题材共性,并重视其是否可用于教学拓展的考量,将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口语锻炼联系起来,以便丰富学生阅读理解的路径,增强教学的创新性、灵活的,让学生参与到综合学习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实践探索,不断强化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打破学生传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由于本单元主要以“四大名著”为阅读主题,笔者将教材课本中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课文融合起来,形成群文阅读的篇目。在群文阅读指导中可以发现,这些名著故事情节内容十分生动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尽管这些课文内容关乎政治、历史、神话传说等多个主题内容,但是题材都以小说为主导,这也给教师在群文阅读指导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为学生布置课本剧表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主编创课本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角色表演。值得注意的是,课本剧表演需要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与影响,深入挖掘学生自主编创课本剧的能力,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磨合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强化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譬如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服装、道具的创意制作,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让学生体会到群文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三)加强课外延伸,提高阅读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指导下,有时会由于课内可供群文阅读教学的篇目不足,抑或难以涉及教师教学的主题,此种情况下,教师可通过加强课外延伸的方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有效强化与培养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保障群文阅读指导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以“小动物”为阅读主题的文章时,笔者会根据教材内容,引用《白鹭》《松鼠》《珍珠鸟》等课文篇目,以便让学生领略小动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增强群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使学生能够精准把控作者的写作情感。为了加强课外延伸扩展,强化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教师还可结合《昆虫记》《小麻雀》等优秀著作,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并指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步伐,从多个层面了解小动物,探索未知世界,有助于丰富群文阅读指导教学内容,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实现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认识生字词、学习模仿语句段落,还要开启引导学生开启阅读世界的大门,不断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在课外延伸中,我们应该注重群文阅读指导的内容与学生阅读需求,为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作品,才能强化小学群文阅读指导教学的整体效果。关于课外阅读的延伸扩展教学,教师还能指导学生从作者的群文阅读入手,例如,学生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对鲁迅的人格和事迹充满兴趣,教师可借此时机,向学生介绍鲁迅的个人事迹、思想主张,并将教学内容与鲁迅有关的文章联系起来,如《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带领学生一同领略鲁迅作家的个人魅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尽管与文学存在明显差异,但是群文阅读教学指导将作家作品作为教学基础,若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够开阔,只片面停留教材课本中,就难以谈及培养与强化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课外延伸路径,为学生展示不同的群文阅读作品,并详细介绍每篇作品的作者与写作背景,让学生当堂进行阅读,并结合自身所掌握的阅读知识与课文内容理解情况,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效果。

现阶段各学科的教育研究工作都集中于一个核心词汇——学科素养,每门学科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都不仅需要关注于学生知识储备的扩充,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养成,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奠定好基础和保障,而就语文教学而言,语文学科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以在扩充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意识到仅从一本教材出发培养语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意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这对学生的帮助和影响是相对较大的。首先从原始素材的角度来讲,通过课外内容的延伸和拓宽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阅读素材,而这些阅读素材与原始素材有一定的联系,进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原始素材的感悟和理解,在相互印证下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而从延伸素材的角度来讲,学生有了原始素材作为基础和借鉴,在延伸素材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效率更高、质量更好,进而收获更多、成长更多,避免陷入教学低效的局面,以此为中心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阅读能力,实现对学生更加综合、全面的培育。

(四)设计练习活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相应规定了具体的培育目标,那么教师需要将其融入群文阅读指导过程中,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层面来发展学生的文化底蕴,构建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在实践中,以小学语文阅读的文本特征作为出发点,设计不同类型的群文练习活动。比如,小学教材中的文学类作品,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多存在跌宕的情节和鲜明性格的人物,能让学生对文本留有深刻印象。所以,教师可以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构建文学意识作为培养目标,组织文学类的群文阅读指导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自小养成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学视野。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重组知识能力这一实用层面出发来设计群文阅读学习活动,让学生懂得深入探索阅读文本,从中找到实用技巧,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为例,其中涉及的《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都具备深厚的文学色彩。那么教师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设置文学类群文阅读主题,吸引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元素,拓展文学视野,并让其在阅读中生成文化包容思维。首先,教师需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就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一本名著书籍,就此感受名著的魅力,从中学习名著的语言表达风格,主动感受其中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由此建立基本的群文阅读视角;其次,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凝练语言讲述个人对名著的感受,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基础上以轻松、生动的语气为学生讲述篇幅较小的文学故事,发展学生的阅读意识,并由此引出阅读主题。向学生提出总结世界名著故事异同点、情节构建方式等阅读任务,以此锻炼学生的信息分析与归纳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深化文化素养。同时,教师在这一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文化类文本进行閱读,加深对世界名著的理解。

综上所述,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群文意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限定于课内单篇阅读教学内容,而是要创新语文指导方法,有效应用群文阅读模式。围绕阅读主题,联系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素材与资料信息,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实现阅读教学的扩展与延伸,从而切实发挥出群文阅读指导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夯实学生的阅读学习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邱瑞玲)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