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融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应用策略

2022-03-30郑艳霞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综合性乡土资源

郑艳霞

我国初中语文课本上雖然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不同,每个主题强调的学习任务也有差异,但都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融入乡土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环境中切实提高语文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新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能力,而不仅仅是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如何在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的初中教育者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乡土资源的融入是提升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水平的关键。在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积极性,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十分不成熟,很多学生没有很好地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这不利于发展人才。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

(一)综合性学习概念界定不清晰

目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地位,但是因为对综合性学习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大多都是以课外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综合性学习只是单纯根据初中语文的某个教学目标开展相应综合性学习活动,忽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同其他学科之间、同本乡土资源的联系,错以为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本质相同,造成综合性学习“流于形式”。导致活动综合性缺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普通的语文知识教授和语文技巧提升并不是同一种概念。

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意见中,对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展开提出了要求——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基于“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受益”这两个基本点,通过对这两点原则的落实,充分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观念,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综合性学习能培养更高素养的学生。在新教育改革之后,社会各界对教育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逐渐地严格起来。在初中的语文综合性教学中,不能仅仅通过教授知识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培养其学习思维,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缺乏综合性学习资源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时,大多都是依靠教材资源构建教学活动,而语文教材资源有限,所以,综合性学习经常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际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身带有较强的实践特性,而每个地区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又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资源在综合性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差异。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综合性活动时,都会下意识地忽略这些资源,导致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展开陷入资源匮乏的局面。教育资源会决定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当中的具体走向以及教学工作的实践落实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效益和影响,想要落实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实现更综合全面的培养,塑造学生的学科思维,学习资源的有效应用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现阶段教师在学习资源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两点问题,首先资源开发力度不足,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育资源优化丰富对学生成长所能起到的影响和帮助,同时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引入的教学资源也相对而言较为欠缺,其次则表现在教师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针对性较为欠缺,教育需要始终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根本的主体,一切教育资源的选择都应以学生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策与资源做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而因为缺乏针对性和开发力度欠缺导致了现阶段语文教育在实践落实的过程中的效果与预期的目标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着较多的欠缺和不足,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弥补和优化,进而将综合性学习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和影响。

(三)对综合性学习不重视

对综合性学习教学不重视的原因有几点。综合性学习水平的提升不是立竿见影的,综合性学习水平只有经过反复的、多次的持续教学,才能在长久的教育中展现出效果。某些教师仅仅着眼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综合性学习教学没有办法在短期内产生显著的效果,教师就会减少对综合性学习训练投入的精力,转而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学生对综合性教学没有兴趣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的综合型教学水平低下,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科学的教学方式应用的综合性教学是非常枯燥的,枯燥的教学方式以及无法短时间获得良好的学习反馈,让很多学生对综合性教学产生抵触心理。而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因为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足,没有为学生制定科学的综合性教学策略,从而导致综合性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在当前的语文综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对语文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理解不足。但是语文综合性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是有着关键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对语文课堂综合性教学方式进行升级,利用乡土资源的融入提升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语文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的理解,保障语文综合性教学和乡土资源应用在我国初中教育中稳步展开。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乡土资源的应用措施

(一)乡土资源在专题训练中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专题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乡土资源,同专题知识教学活动相结合,配合科学的专题教学流程,激发初中生对语文专题训练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人文情怀。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观察、感悟当地的历史资源,包括从当地的一些老者那里听说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故事等,以让学生从这些乡土资源中感受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情况,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本乡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社会的认同、热爱和责任感。

在进行语文专题训练之前,首先要明确初中语文专题训练的主要目的,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更好地展开工作。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专题训练的目的就是单纯地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提高成绩,促进学生进步。但是在新教育改革之后,语文专题训练的教学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语文专题训练不再只是巩固语文知识的教育工具,而是要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科学教育方式。初中语文专题训练的具体目标应该包括: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引申含义;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等。通过乡土资源在语文综合性教学中的应用,能很好地保障初中语文专题训练效果的提升。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用乡土资源时,需要先根据每堂课教学目标确定乡土资源的内容定位,根据综合性学习现行的教学策略,构建乡土资源的应用方案。

以《威尼斯商人》一文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角色描述了解每个人物思想感情,挖掘本篇文章中隐含的经商规则,在授课时酌情加入当地的经商规则,让学生通过对比两地经商规则的差异,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深刻体会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和所体现的文章内涵,激发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乡土资源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在应用乡土资源时,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融合相应的本地乡土资源,丰富综合性学习形式,让学生可以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相结合,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重点,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如到桓台新城宫家细毛山药产地观察农民的穿着,栽种山药、挖刨山药时的动作、神态;到马踏湖观察湖区人民在湖上捕鱼、农田耕作、湖上牧鸭、芦田收割、湖底采藕的装束、言语笑谈、习惯性动作等,通过长久观察,了解农民生活习惯、日常劳作时实际情况,在体验的过程中总结农民这个群体的特点,为日后描写农民提供依据,使学生人物描写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

再如,马踏湖踏青这个实践活动,可引导学生了解马踏湖名称的由来、遗迹故址、搜集马踏湖的历史名人、了解马踏湖民俗风情、深入探究马踏湖的诗词歌赋和掌故传说,引领学生从语文教科书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既让学生了解家乡独特丰富的乡土资源,体味到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更高层次发展。乡土资源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需要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认知水平有一个提前的了解,保障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乡土资源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和语文课文教学结合,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能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推动学生脱出课本,对乡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乡土资源的应用主要在于能保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锻炼语文思维,调整自身语文知识结构,促进各方面的发展,从而保障我国语文教育的全面进步。

(三)乡土资源多元化成果展示的应用探究

1.同其他课程相结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性”特征的体现,主要是语文同其他课程间具有融会贯通的特色,所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应用乡土资源时,同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接触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将乡土资源作为联系语文和其他课程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全面性的学习机会。例如,在学习创意设计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四世宫堡牌坊”为案例,将语文课和历史课相结合,语文教师可以和历史教师合作完成这一内容的教学,带领学生“重温历史”,感受我国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在该案例的综合性学习中,可以先由历史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四世宫堡牌坊的建筑来历和价值所在,在对四世宫堡有基本认知后,语文教师给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明确现阶段四世宫堡牌坊保存情况和保护情况,并在调查结束后出具具体的调查研究报告,使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丰富学生的乡土文化文史知识,加强对家乡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了解。

2.编写校本教材形成校本课程。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书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在综合性学习期间,为使初中生对当地乡土资源的了解更加深入,让后续的学习更加方便、有效,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应用乡土资源时,必须从校本教材入手,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同当地乡土资源相结合,为综合性学习的展开提供有效渠道。通过将乡土资源编入学校教材,形成独特的学校课程,可以有效地在教育过程中展示本地文化,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乡土资源的应用还能不断升级学校教材,促进学校教材与时俱进的发展,提升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质量。校本课程的编写需要根据学校教育情况以及乡土资源的发展程度来决定,通过选择合适的乡土资源内容,合理地添加到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在提升学生对乡土文化了解的同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3.多元化成果展示的应用探究除了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编写校本教材外,还包括平时性活动和阶段性活动等形式。新课标要求的综合性学习是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进行融合学习的整合性学习。通过乡土在校内活动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文化和教学的融合,提升学校活动建设的文化气息,促进教育水平的进步。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综合性学习课程与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开发乡土资源的过程,有利于课程与教学一体化观念的形成。因此,以浓郁的地方乡土资源为特色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就必须要有平时性的活动形式来推进。平时性的乡土活动包括定期举办的乡土诗文阅读、朗诵比赛、课前三分钟俗语谚语展示,定期举办的xx说故事、xx主题班会、相关手抄报、墙报等。

三、结语

总之,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可以从综合性学习入手,将乡土资源融入其中,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培养人文情怀、优化教学资源,通过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连接的方式,让初中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科学的锻炼,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提升初中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孕育学生关心乡土、热爱乡土的情怀的目的。

注:本文为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ZJY025)成果之一。

(吴淑媛)

猜你喜欢

综合性乡土资源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江澜新潮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资源回收
乡土分外妖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