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提升思维的深度学习

2022-03-30管候娟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旗传统节日课文

管候娟

深度学习作为时下受到广泛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所谓深度学习值得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主题内容,积累知识,完善表达;构建情境,提升思维;弘扬传统,激发探究;聚焦素养,打造高效;遵循心理,提高兴趣;取得进步的有学习意义的过程。让小学语文学习逐渐走向深度,让同学们真正处于学习中。全面考察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不断探究摸索长期可行的未来发展战略。素养,它比“知识”或“技能”的程度更深。“核心”要我们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度学习目的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依据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因此,将深度思维提升引入课堂教学,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积累知识能力,完善语言表达

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具备较大的知识储备,如此才能运用好语文课堂所学习的一系列知识,从而完善自身的语文思维。在引导学生积累时,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积累不是教师的灌输,要从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出发,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挥学生积累知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育小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能力,如果课本教材中的课文,描绘得非常生动有趣,还有特别的拟声词、名词和形容词以及动词等相关词语,则可以引导同学们及时摘取抄录,并做好随堂笔记,不断积累语文知识,讓学生在摘录优美词句的积累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教学中,作者对小蝌蚪找妈妈的叙述不管从其声还是从其形,即引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手法,对动词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在文章的描述中,小蝌蚪坚持不懈地寻找自己的妈妈,中间经历了很多的过程。而其中不乏有许多较好的词句表达,在针对这类教学内容进行授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需要带领小学生进行重复的阅读,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指导其积极地对文章作批注,并引导学生将自己认为可以借鉴的字词句摘录于笔记本上,整理成册,反复复习查阅,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后续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学生在摘录相关词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觉得摘录的素材有价值的原因,让学生能真正地掌握积累知识的方法。如,一学生摘录了“快活”“披着衣裳”“鼓着眼睛”等词汇,教师此时可以让该学生阐述自己认为这些词语值得摘录的原因。该学生表示:“‘快活’可以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在开心时的状态,写文章时就不会总是只会写‘开心’‘快乐’了。其他两个是有关动作的搭配,写作时不容易用错搭配。”从该学生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其在整理摘录时不是囫囵吞枣地记录词句,而是懂得深入挖掘词句中的价值,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而教师让学生自我阐述摘录词句的原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检测自己是否摘录了需要的词汇,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看出学生的摘录效率和质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能够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学会找出文章中的优质词汇和语句,以这些语文表达为重要的跳板,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方面通过词汇语句的感悟与文章构建联系、建立共情;另一方面为日后的语文写作提供很多有用的素材和参考,以此为中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建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构建教学情境,提升深度思维

学习语文知识尤其需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培养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语文课程学习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依据每篇文章的中心主旨为创设独特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特有的教学情境下不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渐入学习佳境,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意识,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及其核心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情景构建是小学语文教学在实践开展过程中的常用教学手法,情景构建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弥补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当中因为学生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导致在理解和分析上存在较多欠缺和困境的问题出现,通过情景构建搭建学生与所学知识的共情桥梁,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知识接受的效率和质量,较为契合与小学语文教学需求。

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上册《升国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授课前向同学们语重心长地提出问题:“孩子们,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是不是都会升国旗、唱国歌?”这时同学们在这个问题的思索中下意识地集中注意力,教师在此时让同学们翻开课本,引导小学生逐渐走进依据课文构建的教学情境中,满腔热血地开始学习课文,反复读课文,感受升国旗时激动时刻,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更加充满感情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身临其境,用心去感受阅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主体地位,并对增强小学生自身核心素养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虽然升国旗是每周一才会举行的活动,但是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升旗”的模拟,让学生在国旗下集合,两名学生饰演升旗手,假装升旗的动作,最后全体学生对国旗行注目礼,让学生在实际的“升国旗”的环境中感受到升旗也有的浓厚氛围,进而使学生在该情境中提升对本课文学习的欲望,促进其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使其在听课时怀着对升国旗的敬重感,更心领神会地对课堂内容进行学习与掌握。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构建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既能够感受升国旗的庄严,又能够高效率地学习课文。在进行游戏情境的构建时,教师可以举行“我是国旗手”的游戏活动,规则为教师设置两个选择,选择A的学生可以发到一面小型国旗,选择B的学生则没有旗帜;在学生做完选择后,教师开始进行旗帜的发放;没有旗帜的学生可以和有旗帜的学生组队,两个人形成“国旗手”组合,但“国旗手”组合只能有一组,需要到教师处回答有关国旗的问题才能组队成功;其他有旗帜的人可以主动向国旗手组合发起挑战,进行国旗知识竞答,赢了便可以选择组合中其中一人与自己形成国旗手组合,另一人则退出组合,而没有旗帜的人便需要回答对三道问题才能向国旗手组合发起挑战。在该游戏情境下,所有学生都高度地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也积极地参与国旗知识竞猜活动。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更频繁地听到有关国旗的知识与文化,也能在更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汲取知识,延伸自己的思维。

三、弘扬传统文化,激发探究精神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对小学生而言,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大部分小学生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了解也是少之又少,然而反倒对外国的感恩节等了如指掌,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挖掘教材课本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共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喜爱,以此提升他们的探究学习精神。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学,语文教学作为文学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教师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相应的学习能力以外,教师还可以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落实对于学生的观念塑造和价值培养,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引入则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在实践开展的过程当中道德教育价值进一步提高,对于思想观念价值排序正处于确立关键阶段的小学学生而言,所能带来的影响和帮助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

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同学们发问:“大家知道什么是传统节日?”这时大部分学生能够答出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而后再进一步发问:“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那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都是哪一天吗?”小学生会面面相觑,此时,教师积极地跟同学们进行讲述,而后带领小学生由将《传统节日》这篇文章的前后故事背景以及情节发展做充分的补充,提高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探索意识,还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情。然而光靠讲述,或许无法真正使学生更为透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的源远流长.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春节”的节日习俗,让学生在教室中提前举行“小春节”,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节日习俗的风趣以及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在“小春节”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个空的红包壳,让学生在纸张上写上数字,充当红包钱,模拟发压岁钱的场景,再让学生提取准备若干个节目,在教室进行表演,模拟看春晚的氛围。在实际的习俗感受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感,从而更加深刻地记住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并激发出自身希望探究其他传统节日的强烈意识,有利于语文思维的扩展。

四、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指在高效课堂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构建出效率高、效果好,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在激发学生语文思维提升时,教师需要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引导小学生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高效课堂教学中高效、自主语文学习的主人。

比如,在进行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围绕题目进行提问,如:“谁在植树?”“他是怎样植树?”“根据课文第三自然段说明邓小平爷爷是如何植树的?”“从文中体会到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等,让学生精准把握文本主题。“他先挖坑,再精心地挑选树苗,然后挥锹填土,最后仔细一看树苗不直,就又把树苗扶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答案所在,并进行对应的补充,让学生体会到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并察觉到邓小平爷爷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此外,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结合课文插图认真观察,有条理地模仿文中语句,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植树过程,并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精彩片段,深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邓小平爷爷所在高位、但无架子、且谋其事的高尚品德,从而激发学生内心中对邓小平爷爷的敬佩之心和学习之心,进而聚焦自身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遵循心理发展,提升写话兴趣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影响认知的因素,认知过程逐层进行,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的,好高骛远、一步登天只会架空学生的知识网络。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不能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写话教育,就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变得越来越差。基于此,教师一定要加大对写话教学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写话兴趣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品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写话内涵。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写话任务为例,该写作任务需要学生介绍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并讲述自己与该朋友之间的日常活动。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玩一个名为“请猜猜这个人到底是谁?”的小游戏,并帮助学生分析出关键词——“名字、外貌、活动”,再利用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如:“你能用学过的词语形容好朋友吗?”“你好朋友各有各的样子,你从哪些方面介绍呢?”“你和好朋友经常一起做什么事情?”等,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现实生活,以此激发低段小学生的写话兴趣,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让学生“望文生趣”。在简单、直白的教学游戏热身后,教师在课堂上便可以让学生动笔将自己在课前游戏中对好朋友的阐述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促使学生不仅能够在口头表达对应的素材,也能够具备书写所思所想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对应的寫作任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互换作文,让学生互相分析对方作文中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从读者的角度评判文章,从而促进自身写话能力的提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是进行了最简单的口头表达活动,其次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写作创作活动,最后是难度最大的分析作文活动,整个过程遵循了由简入繁、逐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思维的延伸和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立足教学目标,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以有层次性的问题作为引导,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方法,在思考中体验自主学习、探究的乐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真正提升语文思维。

(吴淑媛)

猜你喜欢

国旗传统节日课文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国旗在校园里升起
递国旗风波,谁之过
尊重国旗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国旗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