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的策略

2022-03-30康迎春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双减作业

康迎春

“双减”下的初中数学的素养要求所带来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在其潜移默化和持续深远的影响下,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以及及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预习作业等意识都要加以充分关注和提高。如何设计预习作业,提升初中数学预习设计的教育有效性也成了极为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双减”下的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所应当体现出两大特性:“科学”与“生活”。所谓“科学”,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平均水平来适当调整作业,着重于对作业比例的有效调控和弹性操作,这就是科学的体现;而在生活性上,教师应该明白,数学教育是要让学生能够理性思考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学生能联系实际生活,在解题过程中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应该运用合适的计算方式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生活性还体现在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合理安排预习作业设计内容与作业,通过这种适当的调配让学生能明白学习并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只要通过自己合理安排和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教师要想成功地提升作业设计效率,合理安排数学作业,就应该遵循上述两大特性,切实履行对初中数学预习的合理安排,尤其是在当前““双减””的大背景下,这种安排更加重要。因为这不仅是对初中数学教育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所有受教育的初中生的最好的帮助。只有严格依照相关要求来进行初中数学预习设计工作,初中数学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

一、预习提纲的作用

许多教师对如何安排学生预习、应怎样预习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预习只是让学生熟悉一下课本,会做题即可,有的学生只需用几分钟的时间囫囵吞枣地看完课本,对本节内容讲了什么不明就里,做题时步骤不符要求、结果不正确,这种预习流于形式。而有的教师相当重视学生的预习质量,新授课前,布置了许多预习题目,如记住相关定义、法则、定理,学生做完课本、基础训练上所有题目、还需做几个拔高题等,每个学生设一个预习本,做完后由教师逐一批改。这样大量的任务,即使是基础较为巩固、反应较为迅速的学生也要做一个小时以上。如果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预习任务,学生更难有机会来发展特长。同时,大量的作业布置导致教师也没有时间批改和讲评。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就会对自己的力量失去信心,知识的火花就会熄灭。”笔者认为预习是复习旧知识、建构新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科学的预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对新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学生还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新知识,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使所学知识有明确的定位。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点。能适当跳过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大致讲解,无须花费过多时间。这样使课堂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此外,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丰富知识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学习过程,可以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这将减轻课堂上的学习负担,使课堂更加轻松。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更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点讲解薄弱环节,提高课堂讲解的针对性。最后,预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整个过程由教师自行设计完成。这与课堂学习完全不同,课堂学习的动力不是来自教师,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理解和建构新知识。当学生解决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时,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预习有效性受到影响的原因简析

严格来说,使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受到影响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根据笔者观察,最常见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首先就是一个班的学生个体间存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肯定会有所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班都有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种划分是教师通过对他们日常學习能力和考试当中的成绩来进行区分的。部分学生勤奋好学,加上他们在学习方面也有一定的天赋。而也有一些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逻辑清晰、思维敏捷,大脑信息处理速度较快。但是中等生和后进生就不是如此了,少部分后进生是因为他们本身对学习不感兴趣而跟不上学习,而在笔者观察看来,更多后进生是因为无法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而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而在中等生中,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明确学习方向,找对学习方法,使自己成为成绩优秀的学生。然而,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授的时候,通常是为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讲解。而作业的布置也大体一致。但是,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总是跟不上这种学习节奏。这样一来学生之间的分层就会凸显出来,分层越明显,那么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就越会降低。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地进行课前准备。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做好课前准备能让更有针对性地对即将传授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规划和设计。可是有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规划意识。这样一来,其课前准备得不充分,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内容和目标不明确,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吸收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那么这一节初中数学的预习有效性就会大大下降。

三、“双减”下如何设计高效的预习作业

(一)课前预习作业要扎实且具有操作性

当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呈现机械化趋势。通常情况下,教师让学生不断解题、不断做试卷,学生会感到做作业枯燥无味,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压力,甚至有的教师不改试卷而让学生互相改。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更应该重视作业的形式,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内容之前,教师就可以布置多样化的课前预习作业,如以下这种生活化的作业:一家蔬菜公司已经购买了400吨蔬菜,准备进行加工并上市销售。公司的加工效率为:每天精加工8吨或粗加工20吨。现在我们计划10天内完成加工任务。为了按期完成任务,公司安排粗加工和精加工需要多少天?如果粗加工每吨蔬菜利润1200元,精加工每吨蔬菜利润2200元,那么该公司销售这些加工过的蔬菜能获得多少利润?又如,教师可设置趣味性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可由各个小组的小组长设置,假若小组长出的题目有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改正。如此,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做作业,将“双减”落到实处。

(二)结合生活实际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预习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对数学阅读材料的制作、多媒体平台数学问题的总结和课堂活动的组织工作。为了提升数学课堂的预习作业设计效率,教师要基于自主学习材料的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在课堂学习资料的选择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应用到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中。例如,在对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进行预习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预习作业(此作业放在学生已经预习完知识点之后做):某个人每月定期往银行存5000元钱。存款到期后,他拿出2000元去购物。此后,他把卡中剩下的3000块钱和所赚取的利息,全部以定期方式存入银行,时间是两年。此处假设银行在这两年时期内存款利率都没有变动(一直是2%),求他在两年期限到达之后获得的本息和。在准备这道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进而让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三)课前预习作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成绩,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以往同一化对待学生的做法。在设计课前预习时,教师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层次。对于学困生,教师有必要降低课前准备作业的难度,增加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使学困生也能很好地完成预习作业。对于学优生,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以发散他们的思路。只有合理分层布置课前作业,才能真正体现课前预习的效果,让所有学生在課前预习中都有所收获。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应注意从多角度培养学生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良好的思维能力。此外,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授“反比例函数”内容之前,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开放式作业:学校锅炉旁有一个储煤库,开学时购买一批煤炭。如果煤炭消耗量是每天0.6吨,一个学期就可以用完(按150天计算)。如果每天煤炭消耗量为[x]吨,则该批煤炭可持续y天,编写函数关系,并自由选择几个点绘制函数图像。通过这些开放式作业,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从而锻炼良好的思考能力,最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想,促使他们发散思维,进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总之,初中数学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分层预习设计,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

(四)预习时教师应侧重的点

预习是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当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或者学生对问题有其他想法时,学生可向教师交流沟通、寻求帮助。教师应注意课前作业的反馈信息,这有利于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比如,在一般的课堂上,教师要多花时间讲解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并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少花时间在简单易懂的知识上。因此,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了解学生所掌握和未能够掌握的知识,以明确教学重点。

四、如何增强课前预习作业的作用

首先要上好预习指导课。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年级段的特点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对年级段的要求,依标设练。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开始可安排在课内进行。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教师必须在学生预习前做到三给,即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带领学生完成一定梯度难度的预习提纲。让学生逐步适应难度梯度。事实上如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方法和要领,就取得了一定的预习成效。教师可以放手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模仿教师完成预习提纲。如学生有问题,应及时指出,并作出辅导。最后,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种预习的要求,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一个星期,共同去完成预习提纲的编写和其相关的任务。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下,学生会逐渐习惯和掌握如此预习的方法。而学生一旦掌握了此法,在课堂上听课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后,预习就可安排在课外。在每学期开学后,笔者都会根据不同学段的目标明确列出本学期数学预习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抄在数学书的首页,并向家长明确学生数学预习的重要性,请家长配合监督。其次要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在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尤其是要布置一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拓展性资料。完成这一项要求的前提是教师必须首先走进文本,研读教材,布置预习作业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要重视课前预习检查。对预习作业的布置,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想法,反正课堂上还会教,学生的预习作业有时间就会查看,没时间就不看了。这样的做法会带来许多不利,每位学生其实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对他们的预习成果毫不在乎,那么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反正老师不看的,反正随便做做就行;反正课堂上老师还会讲的,我只做一些没关系”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预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才有认真做的动力。而且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数学预习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下构建的高效课堂与教师在双重视角下的作业设计理念和作业设计模式密切相关。所以,教师一定要落实“双减”政策并丰富自己的预习作业设计经验和实践,然后从这两大方面出发,有效地对数学作业进行创新设计,以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提升预习作业设计质量。

(吴淑媛)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作业
做好课前预习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