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2-03-30李建洪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趣味趣味性数学知识

李建洪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降低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要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教学成效,就需要教师改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数学教学成效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意义

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无论是对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与其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开展趣味教学,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符合小学生喜欢新奇和爱玩的天性特点,因而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二是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开展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提出学习问题,能有效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三是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能让学生在趣味性教学活动中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能提高数学教学成效。

二、数学趣味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存在如下方面的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成效的提高。一是趣味教学形式化现象较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趣味性,过度注重趣味教学的形式,表面上课堂教学“热闹非凡”,却忽视了数学趣味教学的真正价值,导致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强数学味淡化。二是趣味性教学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在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运用游戏活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由于缺少严密组织管理,经常导致课堂教学秩序出现混乱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三是学生参与趣味数学课堂互动不均衡。通过调查和教学观察可发现,在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人数不均衡,总是少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大部分学生参与数学趣味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互动效果不够理想。四是教师处理趣味教学课堂生成能力偏低。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都需要教师能灵活及时有效处理,在趣味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预设预想之外的事情或现象,但许多教师在处理课堂生成或突发事件的能力偏低,影响了趣味教学效果。

三、数学趣味教学的实施要求

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适应趣味教学要求,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才能提高数学趣味课堂教学成效。一是积极转变数学教学理念。要开展数学趣味教学,首先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数学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方法,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积极研究探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方法策略。二是构建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由于数学趣味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的师生互动,要提高学生参与趣味教学课堂互动积极性,就需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课堂学习营造自由、宽松和民主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为数学趣味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开展数学趣味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更多更高的课堂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四是提升教师课堂监控能力。开展数学趣味教学,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秩序出现混乱现象,为此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學的监控能力,能有效掌握课堂教学进程,注重提高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才能保障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开展。

四、数学趣味教学的设计方法

要提高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成效,需要教师在课前加强教学设计,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此需要教师掌握趣味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一是进行学情分析。要进行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设计,首先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感兴趣的趣味教学方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经验的趣味数学教学方案。二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时,不但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较强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数学味,在创设的趣味教学情境中或游戏活动中较好地体现问题性,又能激发学生对情境问题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三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进行数学趣味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管理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严密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时间和内容安排,注重发挥学生在趣味活动中的主动性,科学设计和选用趣味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措施的设计,以此保障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实施。

五、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运用策略

(一)运用游戏方法体现教学趣味性

游戏是每个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教育游戏融入其中,能有效体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一是加强游戏教学运用设计。数学教育游戏软件能实现“娱乐”和“教学”双重目的,教师通过合理设计和运用数学游戏软件教学,合理设计安排游戏软件运用时机、运用方式、把教学难点知识设计到游戏过程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教学的运用价值,实现课堂教学“激趣”和“提效”双重目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的“平均数”这节课教学时,为了改变单纯数字计算的枯燥性,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使学生快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可采用“太空摇摇球”或“采果果”游戏软件辅助教学,让学生个人进行游戏比赛或进行小组游戏比赛,就能激发学生求平均数的兴趣,培养学生动脑与合作意识。二是有效运用游戏提高教学趣味性。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数学游戏教学主要用于创设教学情境,用于导入新课内容或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内容,或运用游戏开展数学练习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在新知讲授环节可采用“蛋糕连连看”游戏软件,让学生对蛋糕进行不同的分法,并涂成不同颜色,在分蛋糕的游戏中体会分蛋糕中包含的数学含义,可增强学生对分数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趣味性

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开展数学教学,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的有效措施。一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可创设故事描述性的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游戏体验问题情境、创设实物演示问题情境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创设小强过生日一家人分蛋糕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小强分蛋糕的三分之一,妈妈分蛋糕的六分之一,爸爸要分蛋糕的九分之一。小强说爸爸分的蛋糕最大,小强说得对不对?通过这个趣味情境,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对分数比较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要使趣味性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真正全面发挥教学价值,就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混合运算”时,可创设如下比赛游戏情境:把30张写有100以内混合运算题目的卡片摆放在卡子上,由一中学生负责翻卡片,两人或三人为一组进行比赛。每翻一张卡片,参赛学生计算并说出答案,答对者赢得该卡片,若同时答对该卡片作废,卡片翻完游戏结束,赢得卡片多的学生获胜。创设该游戏情境,可提高计算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学习竞赛增添教学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争强好胜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活动,既能为课堂增添趣味性,又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一是开展个人数学竞赛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对一些学习内容比较简单的知识,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时,或进行数学复习或解题练习时,可采用个竞赛方式,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

例如,在四年级的“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学中,可采用个人竞赛的方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抢答比赛,以此提高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计算速度,从而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二是开展小组数学竞赛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数学竞赛活动,既有利于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在实施小组数学竞赛活动中,应科学合理划分竞赛小组,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减少组间差异性,有利于开展公平竞赛,能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积极性。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合作探究”栏目,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各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各小组展示解决问题的成果,以此进行比赛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学习的乐趣。

(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教学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为了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应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数学教学。一是开展动手操作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能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数学规律,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成效。例如,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º”时,可让学生利用硬纸片制作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然后通过剪接拼凑的方式验证三个内角之和为180º;在求圆的面积公式时,可采用16 等分、32等分圆,再拼接成平行四边形的动手操作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提高学习成效。二是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数学知识为线索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小课题类的探究活动,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同时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了拆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后,可让学生对环保、家庭消费等内容开展课外调查活动,可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提高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借助修辞方法提升教学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艺术,特别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艺术,是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需要教师加强课堂语言教学艺术的运用,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一是常用比喻方法进行教学。常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形象具体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数学“連减”内容的教学中,如计算“[189-46-89=]?”时,可通过变换位置“[189-89-46=]?”就容易计算,教师可将这样的计算方法比喻成“去尾巴”,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又能增强连减计算的趣味性。二是巧用拟人方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思想、行为等进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可亲性,又有使学生容易接受数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初次教学“认识分数”时,可把分数拟人化,把分母看成是母亲,把分子看作是孩子,由于学生经常能看到母亲背孩子的现象,由此就容易使学生容易记忆分母在下、分子在上的表示方法,还能渗透感恩父母和尊敬长辈的德育。三是善用夸张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夸张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就能把平淡无奇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通过“夸大”或“缩小”教学内容,能给学生制造出认知冲突,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例如,在验证“任意两个三角形是否都能组成一个四边形?”这个问题时,可让学生画两个大小差别很大的三角形进行拼接,就能使学生容易解答此问题。

六、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是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因此教师要提高对数学趣味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注重克服趣味教学中的问题,全面熟练掌握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要求,注重改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方法,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学习竞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

(吴淑媛)

猜你喜欢

趣味趣味性数学知识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趣味几何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