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阅读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022-03-30董子辉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素养语文课堂

董子辉

通过研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写思想的基础上,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将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丰富语言、提高素养。

语文学科的教与学都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结合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注重思想情感、品德修养及各项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自读自悟,心中有数

在课上进行阅读训练时,我给学生自读空间,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抓预习、抓课题、抓词句、抓习题,训练重点抓到位的同时,放开时间让学生尽情读文、悟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看书方式阅读,在自读自悟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阅读中遇到疑难问题必须圈画标记或随时提问,这是我对学生的要求。

例如:我在讲授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并对两节内容中喜欢的字词、句、段进行品读。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后,都想随我一起坐上特快列车到北京旅游,接下来的“你想去哪儿”“想去做什么”的自主性学习便水到渠成。

开放不是一味地鼓励,不是一放再放,而是要收放自如,将学生可利用的学习因素调动起来,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就成了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开放互动,习惯养成

在阅读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带领学生围绕文本展开阅读。

例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课前,我抓住文中的四只小动物狐狸、兔子、松鼠、小猴子展开预想场面:书中呈现的几只小动物,每只都有与众不同的可爱之处,你最欣赏哪只小动物的个性?学生在阅读到课本文字内容时,会不由自主地根据个人的理解,挑选自己心爱的小动物给大家展示。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喜好,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展示自己,在开放互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学生阅读时,我时而让他们进行角色互换体验语感,时而引领他们走进个人生活经历,今昔对比悟情思,养成语感体验的习惯。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课堂阅读时,圆明园的布局美,种种景点的建筑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的收藏美,这些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让学生感慨万千,他们由衷赞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特色。对比圆明园经历劫难后的景象,学生读出了自己的愤恨,对不可估量的损失读出了低沉也悟出了惋惜。

将开放互动的读书感悟训练纳入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素养自然生成。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可再拓展训练学生勤动手中之笔,摘抄优美的词句和彰显个性的语段,引导学生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成不同情感润之笔端,以达到通过语言文字树立大语文观的目的。

三、品读交流,提升口才

对于品读教学的细读课文环节,我做到指导感悟、重点探究。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妙用。

读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表情达意需要语言这一工具,体会蕴含其中的感情,尤其是作者间接表达的、稍微含蓄的情感需要通过自己反复品读、体悟,从经常练读到悟出文中深意,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

例如:讲授《四季之美》一文时,我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课前,我有意播放了前期制作的家乡四季优美景物的视频,伴随着描绘四季美丽景色的课件,我用舒缓略轻快的语调范读,让学生在我的朗读中想象画面美。此情此景的传达,激起学生读课文的热情,文章的情趣、文字的美感早已走进了学生的心中。萤火虫细雨中飞行的情态美,乌鸦归窠视觉动人,大雁南飞真实可感……就这样,品读、交流、复述,学生在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素养也逐渐形成。

四、注重见解,高效阅读

翻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每每读到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时都心有所感,平时的我常用“读得挺好!”“读得很棒!”等无力的、对学生学习没有实际指导的评价话语。教师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评价或将评论的权利交给学生,效果会更好。

例如:讲授《秋天的雨》一文时,在指导学生朗读环节,我是这样启发和鼓励学生的:“秋天的雨清凉、调皮,它敲开了秋天的门,敲开了大自然的门,把缤纷的秋色展示给我们。谁有信心朗读‘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节内容?”有位学生重读了“五彩缤纷”这个词,他读得是那么认真,我紧接着说:“你觉得自己哪儿读得好,觉得满意的地方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学一学。”只听这位学生说道:“第一句话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我觉得五彩缤纷能把秋天的颜色美的特点都涵盖,我要尽情读出来,读出我的喜爱,我就加重了这个词的语气。”“我也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下文的黄色、红红的、金黄色的和美丽的这些词是围绕色彩来写的,我们也应该重读。”哈哈,又一位学生把自己的建议说出来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高潮来了,“有的时候轻读写颜色的词也能达到突出特点的效果,我给大家试一试。”……一次次的尝试,拉近了学生与自主阅读的距离,此情此景不正是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流露吗?交流中表达了他们的个人见解,发表看法非常自然,课堂阅读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五、开放资源,活力满满

开放课程资源,盘活课外学习资源,语文阅读才会充满活力。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教师要带着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用行为文化润泽成长。

例如:学习了《比尾巴》一课后,每个学生都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接下来我在大屏幕出示图片,学生饶有兴致地观察所熟悉的动物的尾巴。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让他们各抒己见,讲讲熟悉的、听到的、看到的不同或相同的动物尾巴的特点,畅所欲言,虽然有时他们稚拙的语言引得同学哄堂大笑,但课堂资源得以延伸,课上学习充满了情趣与活力。

再如:学习了《失物招领》一文后,学生有了保护环境的欲望,他们能够主动地将教室内的杂物放到垃圾桶内。通过阅读与实践,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开阔视野的同时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

文化是奔流不息的长江大河,素养要在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培养。教师要带着学生徜徉在阅读活动中,活跃在课堂互学互动中,深切感受阅读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踏实地一步步走向一個开放而有活力的教与学的情境,从课内阅读走到课外阅读,从语文走到生活,让每个学生在阅读道路上阔步前行,让素养在阅读活动中生成,让学生在体验阅读中茁壮成长。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素养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欢乐的课堂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