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公英”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

2022-03-30孟祥倩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蒲公英儿童生命

孟祥倩

幼儿园美术活动作为发展幼儿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表达对世界认识的另一种“语言”。通过探索大自然最直接的生命活动,直达生命自然理念浸润的艺术教育,主张以实施审美教育为突破口,顺应幼儿发展的体验性与表现性的特点,用爱、美、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幼儿进行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的教育。幼儿与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密和契合,基于幼儿的发现与兴趣,教师运用情感介入与知觉形象融为一体的整体思维模式,驻足儿童视角审“玩”,站在儿童实际层面研“学”,以发展心理学的眼光对幼儿进行移情式的理解,构思蒲公英创意世界的实施路径。在以美为中心的“蒲公英”主题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创造者,在与自然、社会共生与互生的对话中生成新经验、新创意。通过“从自由到创造再到自由”这样循环上升的推进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达到与他们共享意义世界的目的,并通过构建幼儿审美心理结构,健全与完善儿童的人格,让自由与创造成为蒲公英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本真追求。

一、与儿童同频共振,感受“蒲公英”之美

儿童是有能力与权利表达的个体,我们依据幼儿视知觉的自我发现和独特的审美能力,让儿童视角下的“玩”回归儿童本身,放大儿童眼中的蒲公英世界,解读自主玩耍中萌生的兴趣点,在直觀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肯定他们的认知与行为,鼓励其观察不同环境、不同状态、不同阶段的蒲公英,并记录儿童视角下蒲公英的静态美与动态美,调动他们多种感官通道,使其逐渐审美化,在愉悦的自然环境、生活经历和游戏体验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接受美的情感陶冶,提升审美能力。

1.共赏,感知蒲公英的形态美。由于幼儿思维的直觉性、具体符号性和情感性的特点,教师捕捉教育契机,在尊重蒲公英生命特点及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问题情景引发幼儿的观察与思考,支持他们自主探索,在肯定认知的基础上,将其放大,引导互动,通过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地细心观察,感知蒲公英的形态美,并通过持续地探索与发现,使“蒲公英”艺术创意充满魅力。

2.静听,想象蒲公英的意境美。自然之美具有天然性、多变性、奇特性,能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共鸣。针对不同天气的环境特点,教师引领幼儿进行持续性观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记录、对比,感受蒲公英身处不同环境的内在生命活动,通过组织相关主题,支持幼儿利用语言、动作、神态、色调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蒲公英意境美的感知与想象,增强其审美感受力。

3.轻抚,感受深度共情的生命美。通过创设与蒲公英交友的情境,关联幼儿的生活经验,解读他们之间的真实对话。利用情景预想、隐性支持激发幼儿的生命感受力,丰富其审美经验,激发其创造美的欲望,进一步提取吸引幼儿兴趣和注意力的自然元素,按照美的规律处理信息,引导其表达内心情感,激发艺术创作兴趣,使其获得完整、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享游戏化表现张力,融师幼“两轮”同行

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体验所获得的视觉经验,远远比枯燥的说教更有价值。艺术创意重在审美感受,其价值在于情感激发,而表现则是将内在情感和想法外显出来而已。只有艺术回归儿童本身,顺应儿童天性的玩,在玩中自然地表达,我们才能在玩中了解儿童、认识儿童、支持儿童,给予儿童真实的审美感受,助师幼在闻道、知道、见道、得道中,共同体验艺术创意有温度的美。

1.色彩开放式游戏,传递音乐的情绪表达。游戏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他们天生会用动作、声音和图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幼儿艺术的创造能力是在大量游戏化的表现机会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利用色彩与音乐的融合创意游戏,尊重幼儿的独特理解,激发他们的情趣表达,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独特的笔触和喜欢的方式“听音乐”,鼓励其大胆想象,感受蒲公英的多变模样。例如:《音乐瞬间》里跳跃的音符似离开妈妈后到处旅行的蒲公英种子,利用色调变化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喝果汁”高空抛降落伞,溅出灵动的“蒲公英”,直观形象地表现音乐里有趣的画面。

2.经验累积式游戏,引发多元化艺术体验。随着多元化视觉艺术的出现,蒲公英创意不仅是纯粹的绘画体验,而且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多元体验。创意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生活”是儿童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课堂,五花八门的物品有效拓展了“蒲公英”的创意资源。例如:整理彩色串珠引发幼儿联想与思考,在持续的观察分享中,利用生活物品进行散点状堆积神似蒲公英。又如:西红柿把儿、碎蛋皮、纸屑……探寻个性的蒲公英世界。教师及时认可、鼓励幼儿的想法、行为,并设置最近发展区,给予他们适度的挑战,引导其感知游戏过程的内在满足感。

3.本体性材料拼摆,蕴含生动的艺术创意。在艺术创意中,通过自导自演、分工合作、定位构图的方式引导幼儿将材料进行创意拼摆,摆脱纸张束缚,跳出人为框架,将趣味动作融入画面,表现幼儿与蒲公英互生互存、互爱互助的友爱画面,并运用添画和讲述的方式表达自己与蒲公英游戏的快乐体验。同时,利用家庭物品亲子创意自然而富有个性的蒲公英,将创意触角延伸至家庭,获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审美认知与多元体验。

三、品个性化艺术创意,浸润教学通道本真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鼓励幼儿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自发、个性化的表现。为了在“蒲公英”个性体验中融合创意,拓展开放的个性空间,教师尊重幼儿的特点、想法和观点,欣赏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运用蒲公英本体元素装点生活,采用肢体语言表现其创意形态,利用自发游戏模仿其生命旅程,创意原创绘本表现儿童视角下的成长思考,结合丰富活泼的艺术形式和趣味新奇的活动方式,满足幼儿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使教学变得更加自然、自由、自主。

1.集蒲公英本体元素进行“装修”设计,拓展创意的经验。依托生态教育理念,注重彰显“幼儿是园所小主人”的教育观,最大限度地发挥“蒲公英”本体元素的应用价值,给予幼儿自由解决实际困难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索,促进幼儿与他物的多维互动,运用蒲公英的本体元素进行创意。例如:放射状的凉亭,网纹状的转椅,装饰照相馆的服装,制作道具,绘制背景,培养他们感知与体验、想象与创造等本体性的艺术能力。

2.以蒲公英的结构特点设计队形,体验创意的价值。结合“蒲公英”聚合、分散的形式美,构图布局的设计美,教师鼓励幼儿将其表现在生活的各方面,激发其创造潜能和表现张力,提升自身审美经验以及自我表达的愿望。以“毕业合影”为契机,引导幼儿运用“蒲公英”的点动式造型特点设计不同的队形平面图,现场指导摆位,点燃幼儿的创意灵感,并运用肢体动作以及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创意造型,感受人体蒲公英的神奇。

3.寻蒲公英生命旅程生成自主游戏,汲取生命的力量。通过对蒲公英“知、情、意、行”的深度融合,还原幼儿本真的生命状态,利用绘本阅读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愿望。在感知、理解、认识生命的基础上,初步懂得尊重、爱惜生命,运用自由选择角色,自主开展游戏,自发交流规则,播放背景音乐等方式,鼓励幼儿结合自身经验创编出层层递进的游戏情节,调动幼儿的内在生命力,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

4.创编蒲公英绘本培养创造个性,感悟成长的快乐。有效的创造源于幼儿的自主行为,而非外部条件的硬性约束。通过幼儿与蒲公英的共情,教师从幼儿的言语中筛选故事内容,总结故事主题,升华生命认知与成长感悟,创编关于“长大”的绘本故事《飞吧!蒲公英》。引导幼儿利用撕纸、堆积的创意经验绘制插图,充分表达他们对绘本的创意与理解,与同伴分享。从而,有效地体验与探索创造有利的表现条件,促进幼儿的成长感悟。

总之,自由与创造是艺术教育的本真追求,更是创造性美术教学的灵魂。艺术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儿童的发展,而儿童发展始终渗透在教学过程。基于儿童视角下的“蒲公英”教学,是借大自然润物无声般地带领教师走近儿童,亲近自然,体会“蒲公英”带来的快乐,收获“蒲公英”传递的智慧,想儿童所想,感受儿童所感受,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儿童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徐德明)

猜你喜欢

蒲公英儿童生命
蒲公英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蒲公英
可以吃的蒲公英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