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助学系统,落实语文要素

2022-03-30夏亚素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小标题助学

夏亚素

助学系统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最突出的创新点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教学材料中,如课前的单元导语和阅读提示;课中的插图、注释、批注;课后的思考题、资料袋、阅读链接以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等。何为语文要素?山东大学教授温儒敏先生指出:语文要素是指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等要素在内的语文素养。它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助学系统与语文要素二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只有活用助学系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语文要素得到落实。语文要素的落实也能够促进助学系统创新与发展。下面以四年级教材为例,谈活用教材助学系统,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一、立足单元导语明晰语文要素具体内容

单元导语是对一个单元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包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又包括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两个方面内容,它将单元写作和课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体系化的学习过程。

立足单元导读,明晰语文要素的具体内容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正确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悟。任何轻视、忽略单元导读的教学方法是不足取的。例如:下册第一单元阅读要素为“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一些教师在教学时讲道:“关键语句”是指直接表达作者感情或课文中心思想,表明写作目的句子。在小学阶段,“思想感情”一般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讲完概念之后,有些教师就觉得语文要素已经落实。语文要素感知与解读是需要的,但仅仅理解什么是“关键句”是远远不够的,绝不应该成为最终的归属。

很显然,我们要立足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认识到哪一句是文章的关键句?关键句表达作用是什么?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文本,读懂内涵。如《乡下人家》中末尾句是关键句,展现了乡下人家悠闲、自在、恬静的生活,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天窗》一文中关键句是包含“慰藉”一词的句子,反复出现两次,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以及作者对童真和天窗的赞美。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中关键句是3、5、7自然段中“竖琴”“明镜”“沉醉”的语句,抒发了对桃花水的赞叹。课堂教学中要立足单元导语,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學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当教师把上述问题想清楚了,语文要素的落实就有了具体的教学内容,避免了温儒敏教授所说的“从概念到概念”这种空泛的教学模式。

二、借力课后思考题让语文要素踏实着陆

课后思考题是指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排在精读课文后面的练习、思考类题目。正确理解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并将之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能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与整体推进。

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小英雄雨来》书后练习为仿照例子写小标题,再归纳全文内容。在观察题目中的范例之后,学生马上发现小标题字数相同,都是五个字。有的教师就简单、机械地同样使用五个字的形式列出其他部分的标题。其忽视了标题的关注点不是字数多少,而是文本本身所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并从根本上满足言简意赅的要求。

如何借力课后思考题,让语文要素踏实着陆呢?笔者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总结如下要点:第一,回顾方法,把握内容。学生先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时,先回顾已学的方法:如在上册第四单元和第七单元分别提出了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在复习这些方法之后,学生练习用这些方法来归纳每部分的内容。第二,解读范例,学习方法。教师出示课后练习中列小标题的样例,“游泳本领高”和“上夜校读书”。寻找这两个小标题的共同点:以雨来为主语,在内容上能够概括文本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形式上语言精练。第三,让学生自主练习,主动尝试概括。学生默读文本后面内容,照样子以主要人物雨来为主体概括小标题。第四,改换思路,创新方法。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列小标题,如选用文中重点语句:“望着妈妈笑”“上夜校”“什么也没看见”“雨来没有死”等。第五,利用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直接来自于这些小标题,只需要把这些小标题按照意思直接连起来,即可完成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学生汇报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雨来与主要情节。

教师围绕课后思考题循序渐进地推进阅读,有序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用串联小标题的方法来表述文本的主要内容。

三、用好交流平台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归纳和总结,着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它是整个单元最核心内容的总结与深化,帮助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梳理,形成知识组块,把握语用规律。交流平台作为师生之间的交流纽带,如果只是简单草率地读读谈谈,轻描淡写,流于形式,语文要素就难以扎实落地。为了避免教学过程出现上述情形,不妨采取如下策略:

1.分解内容,融入教学。下册第二单元的阅读要素主要包括学生在“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学习交流平台时,既要帮助学生梳理这一语文要素,还要在备课时对该要素进行有效分解,将它融入到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之中。例如:从《琥珀》到《千年梦圆在今朝》都要落实“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最终使得这一要素成为学生阅读时的美好品质。

2.联系课文,深入体会。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歌教学中的阅读要素主要包括“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一些特点”到底是哪些特点呢?“交流平台”中归纳了三点:“一是有节奏感。二是表达作者与众不同的感受,丰富的想象,独特的表达。三是诗歌饱含真挚的情感。”在学习交流平台时,我们要联系文本,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诗的特点。例如:在理解“语言表达独特时”,我们联系《绿》这首诗中“刮的风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联系《白桦》这首诗中“在朦胧的寂静中”这些文本内容,深刻体会诗歌中有别于一般文本的表达。在师生讨论交流中达成共识:诗歌中作者所使用的语言表达,并非是诗人天马行空,而是源于作者在其独特生活感受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所得。

3.内化于心,投入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以“交流平台”中归纳的方法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方法,促进习作实践,使其有法可循。“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是下册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教学时,教师可将“交流平台”放于作文实践前面,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猫》《母鸡》和《白鹅》三篇课文典型段落的写法,再投入写作实践,帮助学生降低习作难度。以交流平台为桥梁,在习作中落实语文要素。这样看来交流平台既是学习的终点,又是学习的开端。在教学中要将“交流平台”变为教学的“移动平台”,贯穿始末,避免走过场,持续推进,最终使得“语文要素”得以有效落实。

四、聚焦阅读链接让语文要素之花四季常开

阅读链接一般在课文之后,主要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阅读链接”既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资源,又是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载体。然而有的教师对拓展阅读没有足够重视,仅仅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简单地进行贴标签式地拓展阅读。这种教学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阅读链接”对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所起的作用,殊不知拓展阅读也是为落实语文要素服务。

例如:下册第四单元《猫》一课的阅读链接,分别呈现了另外两位作家笔下的《猫》的片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某一话题展开讨论。通过思辨发现:三位作家从不同角度写猫,都体现它的可爱,表达对它的喜爱。老舍先生写猫是通过具体事例表现猫的性格特点,对猫明贬实褒,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却又描绘了其种种惹人喜爱的情态;第一位作家写的猫,却是通过描写家人和自己对猫的态度,表达喜爱;另一位作家笔下的猫,则是抓住猫与众不同的外形特点,工笔细描中流露出对猫的喜爱。

在比较阅读中善于发现异曲同工之处,不但是对文本学习的一种补充,更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懂得表达情感的多种方式、多种角度,从而体会到作家是怎样表达情感这一语文要素。

用好助学系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学生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实践,尽情地交流。活用助学系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更快习得阅读策略,让语文要素落地开花。

(徐德明)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小标题助学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小标题作文格式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