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学校作业管理新尝试

2022-03-30宋少敏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双减学科

宋少敏

“双减”政策下,学校作业管理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革。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工作精神,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制度建设、作业研究、有效评价等方面创新作业管理机制是实现“双减”政策的有序推进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实现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减负提质的基石

“双减”政策下学校作业管理必须由单一化学科管理迈向多学科的融合化管理,以避免作业总量超量、学生完成作业时长超时和多学科间作业不均衡的问题出现。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层面的组织推进机制,凸显学校的顶层设计优势。制定并实施校长负总责、副校长监督执行、教务处细化落实、年级组学科统筹、学科组把关审核、班主任通力协调的“六位一体”作业管理机制,使作业管理顶层设计的项目化、内生化及校本化得以实现。

为确保“六位一体”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学校可制定《作业管理公示制度》《作业总量和布置制度》等管理细则。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明确管理细则,将作业管理从抽象概念的解读转变为多个具体细化项目的实施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到学科到教师到岗位,从而推动作业管理机制正常高效运转。

二、细化作业研究是减负提质的本源

作业的本质是一种学生自我提升的学习活动,蕴含着多重的育人内涵和价值。作业研究既包括作业有效设计、分层布置、激励完成、批改反馈等显性过程研究,又包括教师的作业设计理念、学生学力拓展、师生互动评价、教与学的反思与提升等隐性因素研究。

在学校顶层设计框架下,一方面,由学校统筹引领,学科教师之间在多方面开展合作,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整合学生学情、课程资源、教师教学特色等多维度因素,开展优化作业选用与设计的主题化校本研修活动,结合课程标准,通过作业归纳分类与合理分层、错题分析与认知问题整合的导向性作业研究,使学科教师之间积极、及时地沟通与协调,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学科间作业布置不均衡、作业总量与完成时长超标,而且可以形成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组建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学科间对作业规范、多样、精致化布置的自觉教学行为及责任意识,提升教师自身的学科同伴互助意识与专业认同感。

另一方面,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的课程教学目标,在作业的适切性、有效性、创造性、与其他学科整合性、作业内容以及作业完成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思考,设计符合学段学科要求、认知规律、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作业,实现作业布置项目化、分层化、弹性化、个性化和精细化。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精选分层作业力求“三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精致化、层面梯度化。

精选“基础性必做作业”,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训练基本能力,做到精选适量,要求全体学生独立完成。

精选“拓展性作业”,目的是知识延伸,扩展空间,开发智力。不脱离学生实际,有一定难度,题量适中,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精选“综合实践性作业”,合理整合红色经典故事、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内容,整合设计实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沟通协作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与特长。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根据学科特点布置小组项目化学习作业,可分演讲口才创作小组、思维训练小组、文艺创作小组、表演小组、课本剧小组等。

精选作业还应坚持“五个无”原则:

无一、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布置书面作业,而是依托校本阅读课程,开展全员畅读、亲子阅读。引导每一个家庭践行“把体育带回家”的理念,开展亲子健身运动。阅读与运动,让学生丰盈精神,强健体魄。

无手机打卡作业:坚决杜绝利用手机端进行作业打卡,倡导纸质化阅读和必要的纸质化书面作业,切实保护儿童的视力。

无家长批改作业:利用作业抽样调查和家长、学生问卷等方式,防止出现家长代劳批改作业的现象,每位教师“守土有责”,做到作业全批全改。

无布置后不批改作业现象:严格落实“精选、先做、全批、及时反馈”的作业“十字规范”,有布置就必有批改、有讲评、有反馈、有辅导、有激励,强化作业的诊断功能。

“无作业日”每月一次:学期之初,有计划地结合每月的节日或节气等排定一个学期的“无作业日”主题,辅以“无作业日”的实践体验建议,让学生放下作业,親近自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精选作业内容并合理实施中助推“五育并举”落地生根。

三、实施多元评价是减负提质的源动力

通过及时反馈与多元评价,来检验和保障作业管理的实效性,助力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科特性创造性地开展过程性、增值性、发展性等激励性作业评价方式。

开展“好习惯”的过程性评价。在作业评价中不仅关注结果,而且关注作业的认真书写、独立思考、按时上交、及时订正等好习惯的养成,使好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开展“好毅力”的增值性评价。针对体育、音乐、劳动、综合实践等学科特性倡导延长作业评价,将体艺、劳动带回家,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养成一项兴趣爱好,将兴趣转为个人专长,让“好毅力”成就学生一生。

开展“好学力”发展性评价。从低年级的“扶”到高年级的“放”,运用《学生素质发展手册》进行发展性评价,立足终身学习,培养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作业管理评价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在积极开展教师激励性作业评价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的约束力和内驱力。教师在作业设计、辅导、批改、讲评等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完成自我鼓励、评价、纠错与反思。如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总结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错误原因,寻找并总结正确、简洁、多样的解题方法,开展技巧解题思路本及错题记录本的整理与自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与反思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提升自我认知度与学习能力。

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管理方法时,其自我规划、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能力将会大大增强,其思维方式与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也在体验式成长过程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正确看待错误的价值,找到错误的原因并进行修正与反思,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教师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专项练习与坚持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重视过程中量的积累,促成结果质的转变。高质、有效、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管理者每周对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包括教师备课中有效分层作业设计、班级在黑板和日志中记录作业内容、时长作业公示制度的落实和教师作业批阅情况。每周进行作业监督组的反馈评价,每月开展学生座谈及家长问卷调研,了解作业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作业设计、批阅等情况纳入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评估。

创新学校作业管理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双减”提质增效,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将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左毓红)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双减学科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超学科”来啦
众里寻她千百度
一个高分子模拟计算网格的作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