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的策略研究

2022-03-30孙智慧

天津教育·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豆子小鸡小班

孙智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特别是户外游戏活动,幼儿更加钟爱。组织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园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小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期,身体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应依据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有效地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身体和手已经能比较自如地做动作。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户外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易疲劳,注意力易转移;二是不能掌握准确的动作要领,甚至不能听清楚教师的要求。因此,在小班幼儿的户外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爱模仿是幼儿最突出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将户外游戏活动情节化、拟人化,将大大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对游戏乐此不疲,使游戏活动的目的有效达成。

体验户外游戏活动的快乐,提高动作发展能力和意志品质,这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教师应成为幼儿达成此目标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游戏活动,充分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不断探索提高幼儿的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一、按照幼儿发展特点,选择适宜游戏内容

(一)依据幼儿心理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依然较弱,很容易受其他事务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所以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点入手,生成游戏体验。比如,春天到了,幼儿对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小燕子感兴趣,在幼儿充分观察、认识小燕子的前提下,师幼开始了“燕子飞飞”的游戏。幼儿模仿小燕子的样子,克服种种“困难”,该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根据身体发展需要

户外活动包括钻、爬、跑、跳、投等能力,小班幼儿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较差,体力不足等因素限制了幼儿的活动,容易使幼儿失去兴趣,活动的持续性差。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该时期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适合幼儿活动的游戏。比如,小班阶段是幼儿学习单脚跳的最佳时期,在户外游戏中帮助幼儿掌握单脚连续向前跳的技能,分步骤学习,由易到难。最初,让幼儿学习小鸭子摇摆走路。练习时,幼儿抬起一条腿站立,同时可以单脚跳一跳。在这个环节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单脚站立的正确方法。然后,再让幼儿练习单腿跳。为了增加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幼儿的脚上挂上小铃铛,只要小脚一跳,小铃铛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最后,给幼儿增加难度。让幼儿连续跳,可以模仿青蛙的跳跃姿势。如此,幼儿逐渐掌握单脚连续向前跳的技能。

(三)培养规则意识

有组织的游戏,都离不开规则,参加游戏就要遵守规则。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但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忽视规则的重要性。教师应设计简单、容易遵守的游戏规则。比如,教育幼儿玩玩具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应按秩序轮流进行,不能插队;玩玩具不能争抢,要和同伴商量;按照规则进行游戏,不做违背规则的事情;活动中注意安全,不可互相推搡等。

例如,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教师扮演老鹰,站在场地中央,幼儿扮演小鸡。“老鹰”唱:“我是老鹰,我要捉一只小鸡吃吃。”“小鸡们”一起唱儿歌:“小鸡、小鸡快快跑,别让老鹰抓住了。”唱完儿歌,“老鹰”绕过前面的“鸡妈妈”去捉最后面的“小鸡”。被捉到的“小鸡”可以坐到旁边休息,下一次被捉到的“小鸡”可以替换同伴下场。这个游戏引导幼儿要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一是唱完儿歌后才能开始捉“小鸡”;二是被捉到的“小鸡”要去旁边休息。幼儿在游戏中,培养了规则意识。

(四)满足幼儿游戏性心理

游戲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主动投入是快乐游戏的重要标志。最直接的表现为幼儿能够主动地投入和沉浸在游戏中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游戏“小青蛙找妈妈”中,幼儿没有练习过蹲、跳的动作。教师通过创设幼儿喜欢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积极、愉快地接受动作练习,学习蹲、跳的动作要领,从而有效地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二、多措并举,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兴趣是幼儿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幼儿喜欢一个活动、对这个活动感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就会动脑筋想办法。教师采用简单有趣的结束方式,使游戏在高潮中落下帷幕,给户外体育游戏画上圆满的句号,让幼儿意犹未尽,幼儿自然对下一次游戏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期待。

(一)强化任务意识,激发参与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任务,让幼儿在完成力所能及或通过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例如,在“小豆子找家”游戏中,菜园里结了很多的豆子,有黄豆、扁豆还有绿豆,可是所有的小豆子因为捉迷藏找不到家了。有的小豆子发现自己住的房子变得小小的,根本住不下;有的小豆子发现自己的小床变得扁扁的,躺着不舒服。教师引导幼儿要帮助小豆子找到自己的家。怎样才能像警察叔叔那样尽快帮助豆子们找到自己的家呢?幼儿在带有竞赛任务的游戏中,不仅开动脑筋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而且在助人为乐的行为中感受快乐。再如,在“帮小蘑菇盖房子”游戏中,幼儿非常高兴地投入到盖房子活动中,也充分体验到了小蘑菇家盖新房子的喜悦。通过该游戏,既锻炼幼儿搬运、小跑、搭建等技能,又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的乐趣。这样带有任务目的的游戏贴近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

(二)教师主动支持,增强活动的持续性

教师积极参与游戏是支持游戏的重要体现。教师对游戏的态度决定了幼儿游戏的质量。教师时刻观察每一个幼儿,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认可和鼓励,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并获得快乐。现阶段的幼儿对游戏过程中的情景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每个户外游戏中,注重引导幼儿的基本动作练习,以提高幼儿活动的持续性。

(三)教师适时介入,增强游戏的成效

教师的适时介入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使幼儿在积极情绪体验下获得新的经验,提升游戏水平。例如,在“小青蛙找妈妈”游戏中,幼儿非常喜欢小青蛙的头饰,他们愿意和教师一起做准备活动,这时是教师做示范的最好时机。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提醒幼儿如何做到起跳、下蹲和放松等动作。教师引导“小青蛙们”先蹲起,蹲起时脚不动做热身,再双脚离地向前蹲跳,提升活动的效果。

三、形式多样,提升幼儿身体素质

不同的游戏形式,对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侧重点不同。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身体素质。

(一)独立游戏

小班幼儿的合作能力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合作意识还很薄弱,所以应以独立活动为主要游戏形式。例如,幼儿经常一个人玩玩具,只专注玩自己的玩具,而不注意同伴在玩什么、做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娃娃家”扮演妈妈、爸爸或其他家庭角色,使幼儿在不断地转换角色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二)合作游戏

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小的合作内容。由于小班幼儿集体观念、意识较薄弱,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能力较差,所以主要角色一般由教师担任。在具有合作环节的体育游戏中,教师要做好示范引领作用。例如,在“双人跑”游戏中,两个幼儿一组,分别手牵手并夹着一只圆球。游戏要求两个人不能使手中的球掉落,如果球掉落就表示本组挑战失败。两个幼儿需要默契地配合,不能只顾着跑,也不能只顾着不掉球。如果两人顺利跑到终点,表示本组挑战成功。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提高了运动素质,而且提升了意志品质。

小班户外游戏的组织要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及个性发展的特点,从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耐力及速度,促进幼儿个性和潜在能力的发展,培养勇敢、活泼、开朗的性格及良好习惯的角度出发,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展示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焦  佳)

猜你喜欢

豆子小鸡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小鸡不见啦
小豆子力气大
开心豆子 等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