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开展小学德育的意义及对策

2022-03-30钱东海

家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德育工作德育

钱东海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也需要做出转变。在新课程改革工作落实以后,小学德育人员面临着很大的工作挑战。受到素质教育不断推广和应用的影响,使小学德育获得了很大的重視。在学校的推动下,教师需要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借助此项措施,能使教师人员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实现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进而让学生从中可以受益匪浅,有效推动小学德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一、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分析

(一)促使教育理念发生变化,实现了教育工作的创新

目前,很多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传授,严重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由此影响到学校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将德育融入小学教育工作中,由教师进行宣传和推广,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能促使教育理念发生变化,使德育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教育工作的创新,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十分有益。

(二)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小学生身心尚未成熟,处于形成性格的关键阶段。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很小,社会经验不丰富,所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可以引导其形成科学的三观。由于其思想非常单纯,因而应该充分发挥出德育的启蒙作用,有效规避学生被不良思想所影响,增强其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能增强对不良影响因素的抵抗能力,培养高尚品质

当今处于信息时代,网络上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带给公众很大的不良影响。特别针对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比较小,抵抗外界诱惑与不良信息的能力较弱,处于此种环境中,会让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价值态度。因而,开设针对小学生的德育课程,可以让学生不被一些不良风气所影响,增强其抵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有益。

(四)展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

在小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德育属于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内容之一。为此,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不但实现了文化知识学习与德育之间的有效融合,也能展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学生若能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将有利于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真正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五)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学校有效落实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而且有利于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让小学生的身心均能受益,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际上,小学生思想尚未成熟,此时积极落实德育工作,可以培养其形成坚定的信念,避免学生出现不当的行为举止,并且也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开发其大脑,让各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对学生终生学习非常有利。

二、现阶段小学德育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一)家庭德育没有发挥出良好的作用

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促使各种小学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且体现出良好的功效。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时,很多家长主要依靠学校来完成此项工作的任务,没有组织各种家庭教育活动,导致家庭德育没有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实际上,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二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广大家长应该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此才能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当前家庭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率不高,无法达到既定的教育工作目标。

(二)严重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当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严重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开展,由此造成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一些学校更加看重升学率,教师人员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意识到道德素质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由此造成德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所获取的教育效果也不够理想。另外,因为学校教师主要为学生讲解文化知识,导致其自身的工作难度增大。具体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语言与行为不符合有关要求,难以提高对学生德育的效率,不利于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德育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较低

在公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以后,其思想意识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我国的独生子女数量十分庞大,很多小学生都是在家人的宠溺下长大的,其心理承受能力很低,由此严重妨碍到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实际进行小学德育工作时,面对学生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再加上教师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职业素养不高,缺少一定的责任感,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正确引导,从而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率。

(四)德育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严重妨碍到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德育课程设置的角度来说,小学德育工作运用的教学模式过于模式化,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过于被动,使学生难以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降低了整体的教学工作效率。另外,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参考相关教学规定,以便完成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的任务,但是,学生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影响到最终学习成效,无法充分发挥出德育工作的良好功效和作用。

(五)德育内容和社会现状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日常生活与生产工作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广大民众在思想意识上同样产生了改变。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包含了大量的不良思想与内容,影响到了小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萌芽,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所以,无论是德育的内容,还是运用的方式,均需要加以改进和优化,德育内容要和社会与时俱进,教育者需要高度关注与重视。

(六)德育思想不够先进

一直以来,小学德育的思想表现出不够先进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有关部门的忽视所导致。很多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习成绩,没有意识到德育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导致此门课程的功效未能得到发挥出来。与此同时,教师所运用的教育理念太过落后,欠缺对高效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单纯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无法完成对学生德育工作的任务。

三、基于新课改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

(一)注重凸显出家庭德育功效,实现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

当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需要做到兼顾学校与家庭,注重凸显出家庭德育的良好功效,以便实现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紧密融合,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获益。面对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基于改变此种不良状况的目的,应该做到下述几点:其一,学校应该有效落实家庭德育工作,引入全新的教育思想,让学生能接受并从中获益。其二,学校需要以定期的形式召开家长会,使教师与家长之间深入沟通,并且定期进行家访,设置相应的家长信箱,征求改革意见。广大家长也要对此项工作给予一定关注与重视,真正有效落实家庭德育活动。其三,处于家庭德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背景下,由于家长与教师人员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因而要求教师及时与家长进行协商与交流,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编制出科学、可行的德育策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增强家庭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由此可见,经过上文的论述和分析以后,注重凸显出家庭德育功效,实现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显得尤为必要,这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

(二)提高对小学生德育的关注与重视程度

因为小学生的年纪非常小,因而学校教师人员应该提高对学生德育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以便有效落实此项教育工作,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当教师人员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与交流以后,能使家长深入理解,并得到其支持和帮助。在紧密结合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依靠合理设计此门课程内容的方式,为学生制定出有效的德育方案,便于提高其道德素质。鉴于此,借助上述教育措施,能避免受到老旧教育思想的束缚,一方面,这不影响为学生详细讲授各类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对小学生的德育过程中,合理安排德育课程,明确教学工作的宗旨与任务,不断增强个人的道德品质,严格要求自己,规范化使用教学语言,做出正确的教学行为。

(三)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

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而言,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工作目标,首先应该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以便充分发挥出其良好的功效和作用,落实教师工作人员的德育责任。在紧密结合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应该注重进一步增强教师人员的综合能力与道德素质。具体而言做法如下:第一,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指示,教师需要扬长避短,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形成高尚的品质,并且认真学习一些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增强个人的专业教学能力。第二,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沟通,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实现不同教师人员的共同进步,分享并积累更多的教学工作经验,体现出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感受,为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对小学生来说,对其进行德育工作时,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便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有效落实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能激发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比如,有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到社区走访,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责任感得以增强。除此之外,对德育工作而言,要求教师人员和学生之间密切沟通与交流,有利于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动态,及时发现思想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加以科学解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五)实现德育工作和社会实践的密切融合

通常情况下,进行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紧密融合社会实践。理论教育与实践探索的有效结合,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应变处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人才。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其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习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要求广大家长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由此既拓展了德育的实际范围,又确保了对学生德育的质量达到相关规定。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规定告诉我们:小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和社会发展紧密融合,要求有关教师人员摒弃从前的教学理念,明确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宗旨,有助于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小学德育管理制度。并且主动学习不同类型的德育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学工作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从中获益匪浅。

(六)引入先进的德育理念

一般而言,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摒弃以往落后的教育思想,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这对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的观念基础。这也能使学生了解到德育工作的良好作用,从而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以便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七)凸显学生德育学习主体地位

德育育人工作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育人目标任务,有效开展创新性,多元性教学引导活动,通过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德育育人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锻炼学生的德育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德育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步正确的学习观。例如,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自主创新的理念下认真感受尊老爱幼的价值与作用,全面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墙体装饰设计活动中通过书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标语,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内涵与魅力。再如,教师要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尊老爱幼情怀,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小学生树立德育认知,积极开展德育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弟弟妹妹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充分凸显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落实,由此带动了德育发展的速度,对于学校来说,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便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鉴于此,当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提升在德育工作的关注度,在引入全新的教育思想后;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德育工作顺利进行。

(宋行军)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德育工作德育
《中国德育》
简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