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2022-03-30郑晓霞
郑晓霞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的优势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互联网搜集良好的教育榜样、结合网络背景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等多项措施的运用,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并非一蹴而就的教育目标,无论是学习过程或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均要以多元化的教育策略,结合科学的引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同时,应注意结合网络时代的资源优势对小学生进行培养,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合理的、丰富的教育素材,制作成教学课件,以此拓宽学生眼界,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关于道德培养方面的案例。这种以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渗透其中的网络化育人方式,能够确保教育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一、通过互联网搜集良好教育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其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均较强,更适合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尤其在现代化网络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榜样目标的探索更加方便。传统榜样教育模式中,学生多以自己身边的人物或事件作为榜样。综合互联网发展背景,学生的榜样方向可以更加广泛,通过互联网搜集更加适合学生的榜样,使其完成学习目标,逐渐养成与之相关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学生搜集同龄人的榜样,并将其自身经历、成就、个性特征等内容制作成短视频。这种同龄人的榜样力量,其育人效果远大于教材中案例的力量。教师也可以建立班级网络共享平台,在情况允许下,可以邀请小学生榜样进入班级网络共享平台,定期与班级学生开展线上即时交流,或者不定期的留言交流。小学生可以向榜样请教一些问题,包括榜样是如何生活、如何培养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这种网络零距离沟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榜样的优点。
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为例,将其作为榜样教育的根本是十分科学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搜集每一年我国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真实事件作为教育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观看,了解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可以针对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光明跳绳队”作为学生的榜样,光明跳绳队的队员均是盲童,在跳绳运动过程中存在更大的困难,但是队员年龄虽小却具备较强的意志力,面对挫折不退缩,在黑暗中感受生命的律动。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学生学习的。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完成行为习惯学习及发展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学习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学习主题结合网络背景搜集相关的信息与资料。继而将相关信息资料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分享,完成榜样设立的目标,全面推动提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目的。有可能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要求光明跳绳队队员加入班级信息共享群,可以通过语言聊天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传授学习跳绳的经验,这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较强促进作用。
二、结合网络背景建设良好校园文化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学校及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网络背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感受环境的影响,全面提升行为习惯发展效果。对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校园文化的构建目标。首先,学校可以在课间音乐等环节中,通过声音的传播方式将与良好行为习惯相关的音乐进行传递,帮助学生在音乐元素的辅助作用下,全面提升学习效果,发展核心素养。其次,结合网络背景进行分析,学校可以在校园线上互动平台上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元素。通过家校沟通运用的软件及相关网络信息平台,将学生日常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进行体现,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目标,完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目的。另外,通过网络背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体现。比如,为学生设计“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多项活动体现良好行为习惯元素,结合网络背景进行分析,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活动方案。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发展目标,在具体校园文化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生活背景角度进行分析,将生活中与良好行为习惯相关的元素充分渗透至校园文化创设过程中,通过学校网络方面充分体现,一方面为了丰富学生的感受及体验,促进提升校园文化构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创设的具体性与实践性特点。因此,通过多项教学模式及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构建及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会有效促进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质修养。
三、教师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计划设计过程中,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及多样化的培养方法运用十分重要,而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榜样作用更是至关重要。小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效仿能力,教师的言行及举动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保证教师榜样作用的树立效果,教师除了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也应利用网络与学生开展互动,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将育人教育渗透至学生家庭中。教师可以组建班级微信群,在课后与学生互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学生在家庭中是否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生活、学习任务。而且教师也应将自己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通过微信群展示给学生,这会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教师在家庭中的情况,学习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真正实现教师的多角度育人。此外,在以教师榜样作用作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目标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互动及交流渠道,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和互动,从而帮助学生在互动及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探究网络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体现网络教育环境的正向影响作用,还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沟通互动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良好习惯养成目标设计过程中,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及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充分体现教师言传身教的积极影响与榜样作用。
四、强调多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目标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目标并不是单一方向的,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良好行为习惯发展目标均要以多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养成综合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质修养。首先,教师要加强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及道德意识。道德意识培养目标及爱国教育发展目标,可以结合网络时代背景为学生准备相关案例,使学生在真实的案例情境下完成道德素养发展目标。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准备多样化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从中探究出正确的道德发展目标,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探索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的教学案例,通过信息技术形式为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进行分析,全面探究其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度感受为学生带来的启发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或童话故事的形式为学生展现,这是十分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内容所在。比如《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便可运用于其中,学生可以通过小乌龟和小兔子的行为习惯,分析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目标中,教师需要利用网络加强针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进行培养,可以通过PPT、课件、微课等方式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论及实践内容向学生展示。这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网络时代,利用互联网通过多个角度设计教育发展目标,将会全面提升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效果,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模式中完成核心素养发展目的。
五、组织多样化网络教育实践活动
以良好行为习惯作为主要教育发展目标的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实践教育活动的构建方式非常适合中小学阶段学生。根据学生的基本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当前阶段教育模式中要通过学生的兴趣角度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案。大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积极态度,同时可以在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进一步延伸学习方向,拓展学习范围。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角度为学生构建实践教育活动方案,帮助学生充分体会网络环境背景下的影响及引导作用,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帮助学生体会多途径学习渠道,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的。 例如,在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空间设计与安全知识学习及习惯养成相关的实践活动方案,重视结合学生兴趣角度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线上学习途径完成实践活动学习目标,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教师在网络教育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将多元化的影像、文字及图片等资料内容进行传递,促使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实践活动参与目标。另外,为了延伸实践活动内容,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体会及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网络实践活动的流程进行梳理,通过日志或者作文等形式进行记录,同时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展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综合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角度进行分析,以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目标的教案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构建实践活动方案,使学生完成行为习惯养成目标,体会掌握全面化的知识。
六、构建丰富的网络教育环境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结合网络途径构建针对性教学方案,需要以积极丰富的教育环境作为基础与根本。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十分深远,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关键因素,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及合理有效的措施构建丰富的网络教育环境,以此完成环境构建目的,强化学生综合学习水平。首先,在丰富性的网络教育环境构建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科学的网络应用方式,使其在积极的网络环境中完成学习目标。对此,教师可以将适合学生浏览及学习的网站及相关App对学生进行推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兴趣爱好构建丰富的网络教育环境,从而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感受能力。其次,以丰富网络教育环境为核心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在日常过程中的网络应用范围,使其学会正视网络环境,实现良好网络学习习惯的构建目的。另外,教师可以构建沟通渠道,加强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交流和互动,感受网络环境积极影响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网络应用及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及学习兴趣发展有着极强的积极影响作用,更是十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所在。因此,根据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目标角度进行分析,为学生构建丰富化的网络教育环境,将会有效促进提升教育效果,推动实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
七、遏制互联网中的消极因素,净化网络环境
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发挥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中,也面临着诸多的实际问题。学校及教师必须为学生建立起互联网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有效的不良信息防护手段,促进学校教育中发挥互联网优势的同时遏制实际弊端。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发展的时期,因此必须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同时剔除不利因素,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实际安全。在网络环境中,学校必须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引导,教会学生正确浏览网络知识,避免不良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中,必须加强网络使用原则的教育。现阶段各种信息在网络上有所存续,首先学校要做到结合防火墙有效地净化网络运行环境;还要建立起学生自身的有效意识,在进行收集、电脑浏览等网络行为的同时,具备有效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学会结合有效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其次,网络中也存在着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及时查漏补缺,才能提升学业能力水平,促进内在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计划进行分析,学校及教师应当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强调榜样作用及网络时代背景因素的辅助作用,以较高效率及较高质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充分体现网络信息技术和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及丰富性特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完成良好行为習惯的发展目标。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网络时代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研究”(立项号:GS[2020]GHB4527)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