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高中生物学科中的渗透
2022-03-30李蕊
李蕊
德育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优秀人才必备的素养。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和对道德教育规律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就能充分发挥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德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和创造性地工作,其中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是首要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会使人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否则就会失去动力和方向,难以成功。青少年的大部分生活环境在学校,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非常必要。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所以,德育是每个学科共同的责任,生物学科也必然要承担起这个重要的责任。
一、生物学科的德育目标
结合生物的学科特点,德育工作应力求实现以下目标:正确认识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如何开展德育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第一,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一环。新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的德育素材很丰富,若能充分利用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新教材中有若干小资料,其中有些涉及我国古今生物科学的成就,这些成就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根据“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小资料,引导学生查询我国科学家在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实施中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国科学家的智慧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编排了我国生物科学的伟大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如关于“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談”,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研究完成世界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就,彰显了科学家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以及科学工作方法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努力学习探究科学的激情。
第二,可以利用生物“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等资料,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这些经典的科学故事情节中,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和推理等全过程,反映了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严谨作风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前沿”等资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领域的新动向,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忱。
第三,引导学生阅读新教材中的“科学·技术·社会”小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渗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科学·技术·社会”小资料增加了教材知识的延展性和可读性,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素材。教师应帮助学生挖掘资料内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第四,合理运用新教材相关知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可利用新教材中细胞癌变的内外因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内外因关系的观点。生物体本身以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广泛存在着辩证唯物性,在教学时要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利用实验课堂开展德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实验的评估,重点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点。另外,还应通过实验方法及实验操作的设计、实验现象的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猜想,不拘泥于常规,提倡创新。通过优质高效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3.利用课后时间深化德育
德育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应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例如,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校园植物调查并设计绿化方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增强其求知欲望;也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方法增强其勇于拼搏、敢于攀高的精神,使他们在道德、情感上受到良好的熏陶。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生物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从教材的内在思想出发,结合课本内容,结合时代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切忌漫无边际、空洞说教,要保证教学效率。其次,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围绕课堂教学积极创造条件,适时适度进行渗透,注重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最后,要注意德育渗透的整体性。人的思想品德是一个整体,对学生的教育要考虑具体的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及途径,发挥整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容易忽视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总之,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提升,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奋斗。
(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市竟陵高级中学43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