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正确价值观厚植深培
——以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为例

2022-03-29戴羽明孙宜强张晓静李学敏范英军

考试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党史

戴羽明 孙宜强 张晓静 李学敏 范英军

2013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开启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这一轮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1]。新课改背景下,不再有考试大纲,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成为“招—考—教—学”教育考试全流程的唯一标准。教师为素养而教,学生为素养而学,考试为素养而考,历史教育由“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已经成为共识。由“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的突出变化就是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考查。“从素养所包含的三个维度来看,素养考查理应涵盖历史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既是教育的主旨和根本任务,也是考试与命题的指导性原则……考查学生的价值取向,应该成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考试之中。”[2]

一、正确价值观的内涵、要素与水平划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规定:“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3]2其中,“正确价值观”是最上位的素养。2019 年出台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以价值为引领的评价体系,其基本结构为“一核”“四层”“四翼”,其中的“四层”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核心价值居于首要位置[4]。关于中学历史考试的两个最权威的文件均将价值观作为最上位的目标,显然并非巧合,而是在历史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确价值观”与“核心价值”在中学历史教育中是相通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集中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3]4。

表1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划分[3]71-72

以下依据课标中家国情怀的学业要求,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正确价值观三个层面对2021 年天津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学科市普通典型试题的学生作答表现进行评价,以理解试题特点、考生作答表现并由此反拨中学历史教学。

二、依据《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划分》评析考生作答表现

(一)弘扬中华民族美德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渗透诚信守义,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例1(第14 题)“羊左”传说讲述了春秋时期羊角哀与左伯桃两人诚信守义的故事。西汉刘向的《列士传》记述了该故事,这一故事曾被唐代人引用,但《列士传》今已失传。2004 年出土的东汉简牍中同时出现了羊角哀、左伯桃两人的名字,并未发现具体故事内容。根据上述材料,最能考证认定该故事的

A.产生时间 B.人物姓名

C.具体内容 D.历史价值

该题以春秋时期羊角哀与左伯桃两人诚信守义的故事为切入点,试题材料呈现了故事的流传情况,从春秋时期至两汉、唐朝均有些许线索。该题在情境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2 的“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

2.渗透社会责任感培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例2(第7 题)1937 年4 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表2 全市不同水平组考生第7题作答情况①本文统计数据来自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历史学科考生水平统计分析报告(全市)》,报告将全市考生分为G5、G4、G3、G2、G1五个组,G5组表示全体考生,G4、G3、G2、G1组分别表示不同水平组考生,水平依次降低。以下相同。

续表2

【分析】本题考查家国情怀素养,对应《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2 的“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得分率0.91,为全卷得分率最高的试题,G2 至G4 组得分率均在0.9 以上。一方面反映出试题材料信息充足、选项表述明确,另一方面则反映出近代民族危机对于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

类似的试题还有试卷第5 题,该题以李鸿章书信中的史料为例,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在遭遇列强侵略背景下,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史事的了解,该题对应《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4 的“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得分率为0.77,属于较容易的试题。这两道试题较高的得分率反映出老师们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重视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实,学生也形成了浓烈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爱国情感。

以上三道试题,考生作答情况均较好。其共同点是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为考查点,着重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其中第7题和第14题更突出价值观考查,而第5 题则在价值观引领的同时考查了历史阶段特征,得分率略低于其他两题。考生作答表现提醒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历史发展脉络、历史阶段特征等必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阶段性。

(二)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21 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8 题和第16题以党史为考查点,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关注民生,注重发展生产力

例3(第8题)1962 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 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 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表3 2021年全市不同水平组考生第8题作答情况

续表3

【分析】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对应《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4 的“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得分率为0.88,属于容易试题。该题以20 世纪60 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国民经济政策调整为历史情境,要求考生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判断。C、D 两项均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史事,仅有11.72%考生错选,A 项错选的比例最小,考生能够认识到60 年代初属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反映出多数考生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效果较好。

2.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注重党史研究,发挥党史的教育意义

例4(第16_3题)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6分)

【分析】本题以党史的重要事件为考查点,综合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对应《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4 的“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得分率为0.58,属于中等难度试题。考生作答时需要准确写出所选事件名称、事件概要信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阐述该事件如何能够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这一重要论断。从表4 可知,64.42%的考生得分为3-5 分,不同水平组得分率有较明显的差异,较好地满足了等级性考试的选拔要求。

表4 全市不同水平组考生第16_3题作答情况

现选择以“中共一大”为事例的不同水平组考生典型作答,分析考生作答情况。

从三个水平组考生的作答表现可以看出,在史事叙述、事件意义的理解和阐述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G4、G3 组考生能够准确叙述史事,在必备知识方面表现较好,而G2 组考生则没有具体叙述史事。对党史中蕴含的精神,G4 组考生能够清晰阐释“红船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但G3 组考生对“红船精神”的理解有偏差,而G2 组考生只是提出意义名称,并没有理解和阐释。考生作答表现反映出日常教学对于党史中蕴含的精神非常重视,多数考生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并知晓党史中体现的精神。但部分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一现象既表明“四史教育”与正确价值引领的成效,也反映出其中的欠缺。提醒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探索更为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正确价值观入脑入心,并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人类文明的传承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例5(第12 题)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

据此可以认识到

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分析】本题考查家国情怀素养,对应《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4 的“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得分率为0.66,属于中等难度试题。试题以交通工具变革带来人们对空间和距离感知的变化为切入点,用宏观的图示、交通工具名称与时间段标注构建起时空框架示意图,考查考生是否能通过现象进行思考达成历史认识。从表5 可知,不同水平组考生得分率差异较为明显,反映出本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其中各水平组错选C 项的考生比例相对较多,反映出这部分考生没能注意到选项表述中“全貌”的不准确。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学习中已经重点强调,绝大多数考生都会了解这一理念。但是,在解题过程中部分考生没有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反映出价值观的内化和自觉运用仍需加强。

表5 全市不同水平组考生第12题作答情况

2.反法西斯盟军的联合军事行动加速法西斯轴心国的瓦解——共同维护人类和平

例6(第13 题)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该军事行动达成的直接政治后果是

A.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轴心国集团的瓦解

C.反法西斯战争根本转折完成

D.联合国成员国的进一步增加

表6 全市不同水平组考生第13题作答情况

【分析】本题侧重考查时空观念素养,同时也渗透家国情怀,对应《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4 的“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得分率为0.49,属于中等偏难的试题。试题呈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不仅显示出盟军自北非到意大利的登陆作战路线,还标注了1943 年7 月和9 月两个重要的时间。32.29%的考生错选了A 项“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出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混淆。不同水平组考生得分率差异较大,试题考查区分度良好。一方面反映出部分考生对于选修教材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知识掌握不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考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欠缺。

类似的试题还有第17_2 题,该题体现的主题为:博物馆承载着人类文明传承与文化交流的教育功能。试题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对应《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2 的“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得分率为0.55,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由于部分考生对于博物馆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和教育功能缺乏常识性认知,得分受到较大影响。本题对历史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启发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突破教科书和课堂限制,引导学生打开学习空间,拓展学习资源。

以上三道世界史范畴的试题,虽然从不同能力和素养角度进行考查,但是却有着共同的主线,即关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正确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结合试卷分析与考生作答情况,就历史学科如何完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科价值引领作用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首先,要将正确价值观养成与历史知识学习、其他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3]2作为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历史的叙述和评判”是实现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2021 年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学科考生作答表现可以发现,学生在依托具体知识考查价值观念的试题上得分率普遍较高,如上文分析过的第7 题得分率为0.91,为所有题目中考生得分率最高的题目。该题的正确解答就是主要凭借对于20 世纪30 年代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历史背景的了解。而第16_3题的作答中不同水平组的考生对于“红船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是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可见,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和运用,是实现学科价值引领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另外,应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放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培养之中。前文中分析的每一道试题都既考查到家国情怀的正确价值观,同时也考查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考试不会孤立地考查价值观,教学也不应孤立地培育学生的价值观,而是应该将价值引领与知识运用和其他核心素养培养相统一,做好历史课堂教学的“加法”。

其次,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有效创设是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情境是实现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载体,情境也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学中应该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以正确价值观为引领,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课标提出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探讨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新情境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景[3]59。这些情境的分类与运用也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以更好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再次,探索历史课堂的多样化教学和多元复习,促进正确价值观念入脑入心,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所感、所求。第16 题对今年建党百年热点问题的考查立意和学生作答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重要启示。作为2021 年的热点,“百年党史”毫无疑问是一线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的重点,但是,在与众多一线教师交流座谈时,老师们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对于党史的考查“出乎意料”。因为,绝大多数老师们关注的重点在于百年党史的发展历程,而第16 题却别出心裁地考查对于改革开放以来重视和加强党史研究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从前述的作答数据来看,中低水平组考生的作答情况反映出日常教学对党史中蕴含的精神给予了足够重视,但是对于精神内涵的理解流于浅层次,未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心理认同。日常教学要注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对于热点问题的多元化复习;在价值观念引领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锤炼品格,“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3]2。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正确价值观培养,开发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构建生动的教育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价值养成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在培育关键能力、涵养核心素养的同时,有效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责任编辑:吴茳)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