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类研究生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满意度视角
2022-03-29王兆峰吴银峰彭保发王亚力
王兆峰 ,吴银峰 ,彭保发 ,王亚力
(1.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2.湖南文理学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了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文件也反复强调,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2]。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相较于其他旅游业态,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融合性与内在统一性更高[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向解放,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文化,而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开展的旅游消费行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互相促进与良性依存、优质发展局面形成,需要大量优秀人才支撑,其中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尤为关键。旅游业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特色,作为典型的服务业,旅游业对所需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也应紧跟市场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以便更加有效地推动旅游业发展。红色文化是我国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文化资源。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今天,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学生进行系统化、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教育尤为重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培养更高水平的德才兼备的人才。目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教育碎片化、缺乏系统规划、红色资源开发不足、红色文化氛围欠佳以及教学方法老旧等问题[4-5],这些问题容易导致红色文化认同危机。红色文化认同危机会降低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的需求,进而阻碍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进程,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文化认同的产生与提高[6-7]。为了满足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对旅游管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探讨我国高校不断改进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模式,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并贯穿到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文旅融合也为旅游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把专业技能与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相结合提供了现实契机。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生对高等院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满意度评价。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教育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评价权利。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开展了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研究[8],2002年,Gremler等学者构建并运用学生满意度模型探索教学成果在学生心中的满意度[9]。2021年,Kieng Rotana等学者发现学生的校园生活、校园设施设备、教师服务等因素对学生的满意度有着显著的影响[10]。国内关于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相较稍晚,但近年来逐渐增多。2020年卓泽林通过研究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11]。翟春娟等学者发现学生满意度会显著影响学生行为意向,同时发现高校的保证性、有形性、实践性、响应性和移情性能够显著影响学生的满意度[12]。2021年左其生等人运用“学生满意度”模型探讨了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13]。孙海成等学者则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密切影响学生的满意度[14]。
研究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满意度,可以了解到影响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因素、学生对高等院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与活动的态度以及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的需求,有助于改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教育质量。探寻嵌入红色文化教育的旅游管理类研究生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旅游管理类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实践充分融合,既能有效传承、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又能丰富教学内容,培养饱含红色文化底蕴、德才兼备的旅游管理类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解影响红色文化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因素,本文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已开设旅游管理类硕士研究生专业的高校,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三、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供的已经开设旅游管理类硕士点的高校名单,在相关高校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校内师生进行调查。纳入标准: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相关专业师生。排除标准:拒绝参与该研究的人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的程度和态度,教师红色文化知识的储备情况、对待红色文化教育的态度和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况,校方宣传红色文化的方式和力度、红色文化教育的普及情况以及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情况等都会影响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教育的效果。在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校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分析影响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教育的因素时,本研究将学生、教师、学校、教育活动纳入考虑范围,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参考相关文献[15-17]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研究所需的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一是参与此次调查师生的个人基本信息;二是从师生自身(师生对红色文化的态度、了解和认知情况)、学校的宣传推广(学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形式、课堂情况)、师生对红色文化相关教育和活动等的态度与直观体验等三方面编制问卷内容。
此外,本项目获取的相关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而分析了解各因素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因变量与各自变量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四、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的样本
本研究初始获得问卷223份,有效问卷为218份。其中,研究生男生占总人数的26.15%,研究生女生占73.85%;群众占比11.93%,共青团员占比52.29%,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比34.86%,其他政治面貌为0.92%;研一学生占比41.74%,研二学生占比20.64%,研三学生占比10.10%,教师占比27.52%。
(二)师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情况
问卷设计中包含了师生对待红色文化的态度、了解和认知的相关问题,当师生对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时,红色文化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才能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本研究将红色文化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调查红色文化内涵时发现,选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革命先辈的精神风貌和人生哲学、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以及革命精神的师生皆超过了80%,其中选择革命先辈的精神风貌和人生哲学的占比90.83%。这表明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绝大部分师生具有较好的认知。在调查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对待红色文化时,85.78%的师生认为应当主动学习,将红色文化铭记于心并继续传承下去;11.47%的师生认为不需要主动去学习相关内容,但会去了解红色文化的相关信息,其他认识的具体数据见图1。这表明,绝大部分师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具有正确的态度,不抗拒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主动性。师生自身对红色文化拥有正确的认知与态度,意味着红色文化教育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和存在价值。
图1 当代青年对待红色文化调查统计图
(三)相关性分析
为了解师生对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教育活动的满意度与师生自身、学校和所举行的相关活动这三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本文运用SPSS22.0软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师生对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教育活动的满意度与师生自身、学校和所举行的相关活动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即可进行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a代表满意度,b代表红色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程度,c代表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d代表对红色文化了解的程度,e代表宣传形式的多样性,f代表教师的重视程度,g代表专业课堂与红色文化的结合程度,h代表专业性教材的必要性,i代表红色文化协同育人基地,j代表在不同政治面貌人员中的体现,k代表活动的多样性,l代表在班级中的体现。
(四)影响红色文化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教育的因素分析
为了解师生自身、学校以及教育活动对红色文化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影响程度,本文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检验(见表2)。由表2可知,模型1-3中各自变量所对应的VIF均小于5,因此,模型中各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注:模型1是基于师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2是基于学校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3是基于教育活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模型1体现了师生自身因素对红色文化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影响情况。模型1中F=23.122,p<0.001,表明模型1中的3个自变量中至少有1个可以显著影响因变量满意度。其中,师生对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必要性(B=0.324,p<0.05)与师生对红色文化了解的程度(B=0.375,p<0.05)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师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满意度,且师生对红色文化了解的程度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大于师生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必要性。红色文化经过锤炼传承至今,拥有诸多优良内容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研究,红色文化教育应当成为师生学习的一部分。此外,师生在了解红色文化后,会被其魅力所吸引,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意愿。因此,二者均会对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实践产生影响。
模型2从学校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红色文化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因素。模型2中F=34.565,p<0.001,表明模型2中的4个自变量中至少有1个可以显著影响因变量满意度。其中,学校红色文化宣传形式的多样性(B=0.095,p<0.05)、教师的重视程度(B=0.363,p<0.05)、专业课与红色文化结合的程度(B=0.247,p<0.05)和红色文化教育中专业性教材存在的必要性(B=0.170,p<0.05)均可显著正向影响师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满意度,且四者之间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教师的重视程度(f)>专业课与红色文化结合的程度(g)>专业性教材存在的必要性(h)>宣传形式的多样性(e)。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一结果说明,教师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势必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若辅以红色文化的专业性教材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将拓宽知识四位来源,且学习得更加系统和深刻。而学校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对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推广,能够增强师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促进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培养实践相结合。因此,以上四者均是影响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模型3分析了教育活动对红色文化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影响情况。模型3中F=14.452,p<0.001,表明模型3中的4个自变量中至少有1个可以显著影响因变量满意度。其中,红色文化协同育人基地(B=0.163,p<0.05)、活动的多样性(B=0.100,p<0.05)和在班级中的体现(B=0.211,p<0.05) 可以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且三者间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在班级中的体现(l)>红色文化协同育人基地(i)>活动的多样性(k)。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而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在班级中展开,既能推广红色文化、丰富学生的思想,又能加强班级凝聚力、规范学生行为。红色文化协同育人基地能让师生更加具体、深刻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同时,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有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因此,以上三者均能影响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实践。
模型4综合师生自身、学校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见表3)。由表3可知,模型4中各自变量所对应的VIF均小于5,即模型中各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各个因素中,师生对红色文化了解的程度(B=0.165,p<0.05)、教师的重视程度(B=0.0.331,p<0.05)、专业课与红色文化结合的程度(B=0.159,p<0.05)和在班级中的体现(B=0.135,p<0.05)可以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且四者之间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教师的重视程度(f)>专业课与红色文化结合的程度(g)>在班级中的体现(l)>师生对红色文化了解的程度(d)。在模型1中显著影响满意度的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模型4中不是显著因素,这可能与学生在学习时较少思考红色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有关。模型2中宣传
形式的多样性与专业性教材存在的必要性能显著影响满意度,模型3中红色文化协同育人基地和活动的多样性能显著影响满意度。这可能与研究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科研之中,而较少关注和参与科研外的信息和活动,以及研究生思维更加开阔,不希望将思维固定在课本上有一定关系。
注:模型4是综合师生、学校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五、结 论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的结论如下:
第一,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内涵以及内容有较好的了解,意识到红色文化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必要性。第二,教师的态度和专业课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融合程度是影响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第三,师生自身、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是影响人才培养中融入红色文化的重要因素,三者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学校>师生自身>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第四,师生自身、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对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影响程度与三者综合对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这表明在现实生活中,三者同时产生影响时,各因素之间会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在红色文化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应当区分各因素产生影响的程度以及各因素间的关系,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助力二者相融。
六、建 议
(一)在研究生的入学教育和日常管理中融合红色文化,建立常态化机制
高等院校可在研究生入学之初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思想教育宣讲会,让学生意识到红色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合专业学习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日常管理教育之中,并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红色文化育人效果。同时经常开展调研了解学生需求,加强沟通,不断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真正做到以文化人,美化心灵。
(二)丰富红色文化教育途径,打造红色文化育人教育体系
许多院校存在红色文化宣传途径单一的问题,多元化的宣传可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并呈现红色文化的全新活力。新媒体等多种渠道的正确组合运用能唤醒红色文化的全新生命力,并使其成为人们方便获取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们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可运用微信公众号与短视频、微博、学校官网、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途径,利用研究生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的平台,将红色文化引入校园并加大其宣传力度,使研究生全方位获取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信息,使之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成长。同时还要结合专业学习,将红色文化教育培养纳入旅游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贯穿融入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中,加大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的力度,构建红色文化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校园文化育人“三位一体”育人新体系,提高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
(三)建设红色文化协同育人基地,深度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意蕴
红色文化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在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与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院校自身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在产教研融合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可尝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内、校际、校企协同育人的活动。高校可通过开设红色文化教育课堂,举办学术专题讲座,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校际间可共享红色文化资源、分享红色文化育人经验、共同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校企间可进行校企合作,互聘对方优秀人员对学生或工作人员开展相关文化与技能培训等。
(四)加强师资教学素养以及红色文化底蕴的建设,提高满意度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培养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旅游管理类人才的关键,其对待红色文化教育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行为。研究生群体的年龄跨度大,成长环境、人生阅历等各不相同,且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学习方式。因此,在传授研究生红色文化的课堂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符合研究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熟知红色文化内涵、掌握红色文化历史知识与时事政策等。作为旅游管理类的专业教师还应当精通旅游管理类知识,以旅游为载体,将红色文化与旅游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为了不断巩固和加强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并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高等院校可组织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前往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学习。
(五)增强导师的引领作用,提升育人质量
我国研究生的培养以导师培养制为主,导师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既要为学师,也要为人师,不仅需要辅助学生获取知识、完成学业,而且还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导师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以及思想成长上的摆渡人,要践行“导学思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加强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示范以及引领作用,就需要加强导师自身红色文化素养,端正导师培养学生的态度。导师可在研究生参与科研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地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与红色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同时,研究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研讨会,增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此外,导师可组织研究生前往红色革命遗址、博物馆等地学习,使学生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为科研提供灵感与研究素材。
(六)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红色文化,提高环境育人效果
组织研究生开展融合红色文化的诵读、歌舞以及喜剧短片演绎等接力实践活动,将作品制成音视频,上传至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一方面,接力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活动形式多样,声文并茂,使得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与共鸣。
(七)大力开展研究生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增强科研育人效果
高等院校可邀请优秀红色旅游景点讲解员以及红色文化培训机构的培训人员等来学校讲学。同时,高等院校可结合旅游管理类学科实际,除本校专职教师外,外聘校外优秀教师和研究员开展以“红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系列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为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和旅游相关课题奠基基础、激发研究灵感。通过学术研讨会,促使高等院校形成浓厚的“红色文化+旅游”的学术研究氛围,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厚植广大研究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