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懂得更需奔赴

2022-03-29李小雨

老区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风征程攻坚

□ 李小雨

2018年4月27日,一个难忘的日子,我提着行囊,离开南昌,住进了江西省瑞昌市一个偏远山区的南山村,在这里,开始了我的扶贫路。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那一刻,我的内心如释重负,涌起无限自豪,经过多方努力,我所在的南山村27户9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南山村从贫困村出列,并成为当地的经济强村,实现“凤凰涅槃”。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祝大会上,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知道,我在南山村的扶贫路进入倒计时了。我第一次真切感觉到,个体的小我与时代发展如此之近,三年多的扶贫就是我肩负过的时代使命,是我融入到时代发展的见证。同时,我也开始思考,未来,我又将如何与时代发展同行,走过的扶贫路给我留下了什么?

乡风文明建设——道德红黑榜评比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事业,同时,也诠释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正如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的:“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伟大精神,对走过扶贫路的我而言,有着别样深刻,是一种更加“懂得了”。2021年7月18日,毫无疑问,又成为我生命中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正式告别南山村,一个我奋战了1175个日夜的地方,转而奔赴到瑞昌市小源村,投入乡村振兴工作,启航新的征程,与时代发展进行新的拥抱。奔赴新征程,回望扶贫路,我更加坚定前进的道路,因为我知道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还因为我对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更加“懂得了”。

奔赴新征程,回望扶贫路,更加懂得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党中央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在南山村的扶贫,我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制度优势,感受到社会各界齐心努力的浓厚氛围。走过扶贫路,我更加懂得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只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全社会形成乡村振兴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在小源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我会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激发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力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坚信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腊米产业基地套种花生

奔赴新征程,回望扶贫路,更加懂得了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坚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围绕致贫人员、原因、类型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在下足绣花功夫同时,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扭住教育不放,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为消除贫困、创造幸福生活找到了最稳定的途径。初来乍到、进入状态;走村入户、熟悉情况;展开调研、制定计划;锚定目标、推进落实,这是我在南山村扶贫经历的四个阶段,但核心的还是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紧盯南山村存在的基础设施差、民风陋习、零村集体经济三大致贫难题,制定出了脱贫“三步走”:第一步,改善村庄环境设施,留住年轻、有潜力的劳动力;第二步,发展集体经济,让村民可以自食其力;第三步,扭转村风民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建设现代化文明乡村。在促进民风转变方面,我着重从五个层面改善南山村的村风民风,一是设立爱心超市和开展“三讲一评”活动;二是开办“暑期学堂”;三是建立“村务公开群”;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在全村开展“道德红黑榜评比”活动,我向中节能江西公司连续两年每年申请1万元资金用于开展“道德红黑榜评比”,表彰宣传一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有敬老爱幼、邻里和睦、庭院整洁、勤劳致富、奋发向上、带头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不敬老爱幼、庭院环境脏乱差、赌博败家、大操大办、好吃懒做、“等靠要”政府救济的反面典型,推动南山村形成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勤劳致富之风、文明健康之风。如今的南山村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垃圾成堆、经济匮乏、人民幸福感低的落后小山村,呈现出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集体经济壮大、基础设施完善、民风持续向好、老百姓宜居宜业。走过扶贫路,我更加懂得“精准”是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创新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鲜明特征。在小源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我会坚持精准分析、精准攻坚,因地制宜,结合现有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群众现实所需,坚持用创新发展的办法解决乡村振兴路上遇到的问题,坚信一定能够为小源村的发展找到一条可靠的振兴路径!

▲走访贫困户,宣传各项扶贫政策

奔赴新征程,回望扶贫路,更加懂得了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总书记的至高情怀,同样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精神映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从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一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们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脱贫攻坚战场,除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另一个集中体现就是坚持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在南山村扶贫中,多渠道筹措资金是一项极为重要工作,经过多方资源努力争取,南山村新建了村卫生所、老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实现道路硬化组组通和壮大了集体产业等等,特别是在中节能江西公司的帮扶下,南山村八个自然村都架设了太阳能路灯,实现全村亮化修建了两座村内桥梁,解决了村民出行安全问题,并为南山村购置了一台全智能一体式除湿烘干机,价值68000元,解决了村集体产业吴茱萸保存的难题。但我深知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在每一项工作中,我都注重吸纳贫困户参与,不断激发他们的热情,唤醒他们的激情,最终成为一个个发展的力量。走过扶贫路,我更加懂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不负人民是干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我都会牢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小源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我会始终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我的乡村振兴工作的标准,坚持“凡人民有所呼必响应、凡人民有所需必落实”,突出民主参与,民主制定乡村振兴举措,激发更多人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坚信一定能促成乡村振兴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中节能捐赠资金修建党员活动中心

有人问我,是什么让我一个城里人甘愿在农村一待就是三年多,我的回答是“我也不清楚,一开始似乎是任务,之后则是感觉放不下。”“放不下”,是对贫困群众的不放心,是对那座蓦然之间闯入的小山村割舍不下。因为“放不下”,我由曾经青涩的“城里娃”,蜕变为一名合格的一线扶贫干部。而现在,是因为更加“懂得了”,我毫不犹豫踏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未来,我有信心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振兴干部。

猜你喜欢

民风征程攻坚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启航新征程·放歌新时代
征程万里,初心如一
多彩民风
攻坚脱贫
党风与民风形成逻辑的异同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