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时空的呐喊

2022-03-29易俏

人民音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音程乐章作曲家

峻程的第九交响曲《战争与和平》首演于2019年“中国——东盟音乐周”开幕式,由法国指挥家Raoul Lay指挥广西交响乐团、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演出。2020年,这部作品收录在十三五国家重点规划项目——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国乐华章:中国民族交响乐优秀作品集·钟峻程作品》中。《第九交响曲“战争与和平”》将管风琴、人声合唱和交响乐队的熔于一炉,变幻的音响塑造出或辉煌灿烂、或祥和宁静、或沧桑蹉跎的意境。作品从第一乐章远古的呼唤到第二乐章静谧祥和的诗意生活,再到第三乐章饱含悲壮意味的“安魂曲”,不断跳跃的主题构建出丰富的音响画面。战争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于是乎,作曲家向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议题“战争”与“和平”不断地发问,充满人性的思索,汇聚成超越时空的“呐喊”。这声呐喊,划过历史的时空,与鲁迅1922年笔下《呐喊》中游荡在乱世中的孤独背影渐融合、相呼应;这声呐喊,亦让我们在乐声中回顾往昔,思考战争之殇,感悟唯有和平,方能止戈。

一、乐之源——民歌

第一乐章开笔落音之初,弦乐组和木管组以密集紧凑的节奏型多声部增叠,线条包含“纯四度+大二度”音程的动机,建构出五声音阶纵向叠置的网状织体,音响效果宛如战鼓擂动,震彻天地,直击万物生灵。之后由管风琴奏出高叠和弦,庄严悠长的旋律如怀抱般温暖,为战后内心不安的生灵们带来了金色的黎明与和平的向往。战鼓擂动的紧凑音乐和庄严悠长的高叠和弦交替奏出,情绪与气氛像拉满的弓,在紧张、强烈的全奏音乐中,一支嘹亮悦耳的民歌飘然而来,此时此刻,动与静的结合在作曲家的笔下是那么融洽和谐。

当下,我们依然面对着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民族元素”究竟在作品中如何呈现?用多了,不免有“省事”之嫌;用少了,民族意味又显得差强人意。毫厘之间的尺度拿捏成为衡量作曲家的标杆。钟峻程已然掌握了两者融合的成效方法,先“入俗”后“脱俗”。在恢弘的“战争与和平”的艺术题材中,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音乐作品,来自故乡的呼唤往往是创作者最渴望听到的声音。当硝烟战火冲散了袅袅炊烟,作品在激烈冲突与祥和平静的矛盾对比中得到升華,袒露出战争带给世间的满目疮痍。在《战争与和平》中有着广西钟山县二声部瑶族民歌《春耕忙不停》的特有语汇。这首民歌属于广西瑶族代表性的歌种——“茉莉歌”①,此二声部民歌在纵向和声上多次使用大二度音程碰撞后向纯一度解决的进行,这正是当地民歌的韵味所在。作曲家在整个作品的纵向和声、横向旋律上都对反复采用二度音程、“纯四度+大二度”音程的元素,既是突出《春耕忙不停》中二度音程撞击的特点,更因为广西壮族民歌中广泛运用“纯四度+大二度”音程动机的缘故。作曲家将以此个性化动机为内核创作的五声性三音列贯穿在各个乐章中,全曲三个乐章的开端均以此音程动机的原型和变型展开旋律,并使用重复、展开、变奏等手法加以变化,创作出丰富的五声性音乐素材推动着各部分音乐的发展,让整个作品凸显出浓郁的民族韵味。

钟峻程在第一乐章的合唱音乐中多次使用大二度音程,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时,更在歌词中大量引入《春耕忙不停》里面出现过的衬词,既让音乐洋溢着广西民族语言的音韵,又弱化了歌词的具体意向,给听众留出想象的空间。这些手笔正是钟峻程在“入俗”和“脱俗”间的灵动身法,可谓来去自如。(见谱例1)

二、乐之韵——诗词与童谣

在音乐创作中,钟峻程不仅偏爱采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还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中国其他民族的音乐材料。如他的歌剧《大秦灵渠》便兼收并蓄采用了广西少数民歌《天上星星伴月亮》《红水河有三十三道弯》、古琴曲《梅花三弄》及西北民歌等多种素材,体现出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碰撞、交融。同样,在《战争与和平》中既有广西瑶族、壮族的民歌素材,也有代表中原文化的诗辞和童谣。不同地域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流淌的音符中融汇,交替刻画着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战争”与“和平”的场景。钟峻程认为:“只有根植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创作,才能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才能传承、发展、推广我们的民族音乐,才能创作出世界认可的好作品。”

作品第二乐章合唱的部分歌词改编自民间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此童谣的主题在合唱中以四声部模仿复调的方式出现,天真烂漫的童谣配上柔和的五声调式旋律,和平年代下人间烟火的气息涌进了听众的心里。从第40小节开始,童谣的主题旋律在女声声部、英国管声部、单簧管声部中相继流淌而出,描绘出和平时代母亲哄睡孩子的安详场景,引发听众对儿时童年美好的回忆,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见谱例2)。

《楚辞·大招》有云:“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冥凌浃行,魂无逃只。魂魄归来!无远遥只。”②它不仅显示了这一体裁由辞到赋的发展与转变,更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寓意。作为招魂词,《大招》的行文陈述着四方凶险,呼唤魂魄不要各处游走,而是应留在故乡楚地。这是古人对魂魄亡灵的追念,更显示出浓厚的故土情结。作曲家采用《楚辞·大招》中的词句,以此告慰人类历史上所有为了追求和平而献身的英灵,庄严肃穆的情绪中饱含着催人振奋的力量,不禁让人想起二百年前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与《命运交响曲》,同样为和平与自由而奋斗的不屈精神在此相交遇。此处合唱声部的旋律采用一字配一音,结合抑扬顿挫的节奏型塑造出追悼战争中牺牲者的“安魂曲”。钟峻程曾谈到:“每当我在电脑前进行音乐创作时,就感觉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三军统帅,而多声部交织在一起的音符就是自己的军团。我正在运用自己的作曲专业知识组织和指挥一场重大的战役,并一定会取得胜利。”从中,不难感受到作曲家仗剑天涯的英雄侠客情怀,不断跳跃在五线谱间的音符是他握在手里的刀剑。而此处童谣和《大招》的文化意象并置的设计,使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和民间音乐的魅力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也彰显出音乐家用旋律倾诉家国天下的浪漫情怀。

三、乐之新——破茧

20世纪80年代,在武汉音乐学院求学的钟峻程受到 “新潮音乐”影响,分析、研究了大量的“新音乐”作品。自此,他渐渐看清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将致力于近现代作曲技法融入民族音乐的创作,进而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和传播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这部《战争与和平》中,作曲家便采用了十二音技法、核心音程动机发展手法构建音高材料,并利用极大反差对比的音色设计展开了时而细腻、时而温暖、时而悲壮、时而灿烂辉煌的史诗般音响塑造。

十二音技法是钟峻程偏爱的作曲技法之一,在他的《第四交响曲“新生命”》《第十交响曲》《第十一交响曲》等作品中均可见这种技法的广泛运用。钟峻程经常使用较为自由的序列,并将之与调性思维相结合,以探索五声性十二音技法的创作,塑造出兼有现代风格和民族韵味的作品。在作品第一乐章第119—137小节(见谱例3)以及第141—155小节处,两次在弦乐组采用十二音技法模糊了调性,交织如网的多声部弦乐纠结缠绕,给人以晦涩、艰难之感。该音乐片段与在木管组奏出的包含“纯四度+大二度”音程动机的五声性民歌主题形成鲜明对比,作曲家借此隐喻苦难与平静是社会的规律,从古至今,兴衰胜败是宇宙定数,而追求和平的生活则是人类永恒的权力。

如果说这部作品中包含的十二音技法与核心音程动机发展出来的各个主题是音乐的灵魂,那么作曲家匠心设计的音响音色,就像指引音乐向前发展的光影,将整个作品凝聚成为一幅协调统一的历史画卷。《战争与和平》的音响音色设计中,钟峻程在乐器的选择上力求通过庞大的交响乐队再加上合唱、管风琴塑造出极大对比的音色效果。作为一部三管编制的作品,作曲家在《战争与和平》中通过纯音色、混合音色的转换;全奏、独奏的紧密连接;拨奏、拉奏的技术交替;点描式的高低音区音色对比来体现音色布局上的繁简交替、浓淡相间的原则。如第二乐章的再现三部曲式,首部采用的是单纯的弦乐音色,再现部用的是混合音色,首尾形成前简后繁的音色对比。首部音乐虽是单一的弦乐组音色,但是声部设计繁多复杂,逐步叠加的音效如同逐层晕染的画卷,先是由第一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三个声部以對位手法陈述出“纯四度+大二度”特征的动机主题;之后在第7、8小节的高、低音区分别由第一小提琴、倍大提琴各叠加一个声部,弦乐组增加至五个声部;在第25小节,第一、二小提琴声部再各自分奏出一个声部,使音乐呈现为七个声部的对位陈述;在间或有拨奏、拉奏的进行中,中提琴、大提琴声部从第32 小节开始也各自进行分化裂变,弦乐组最终增加至九个声部。在多层次的弦乐交织缠绕中,音乐形成微微流动逐渐叠加的多个音束,在整体听觉上形成“块面式聚合的流动音束般的效果”?譻?訛(见谱例4)。第二乐章在第75小节进入再现部,主题在弦乐组呈示9个小节后,叠加入合唱与管风琴声部形成第一组混合音色,15小节后再次叠加木管组、圆号声部,使音色的层次更加厚重、肌理更加丰富。再现部在纷繁的音色逐层叠加中形成色调上的层次感和连贯有序的发展逻辑,强化、扩大了各声部的音响动态,展现出感人至深的表现力。

钟峻程说:“我很喜欢配器上形成100∶1的感觉,所以常常在乐队恢宏的全奏后紧接乐器的独奏来造成音乐强烈的对比。”从某一种音色转换为另一种音色,乐队织体的色彩含量及质地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第一乐章的开篇采用了乐队全奏和管风琴独奏的音色转换,乐队全奏和管风琴独奏的音色短时间内交替出现,引发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第二乐章《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主题在合唱声部完整呈示后,逐步叠加声部至该乐章的高潮,在第67小节庄严的管风琴独奏音乐紧接而来,形成强大反差的音色。第三乐章乐队全奏之后,在第107小节紧接进入英国管独奏,配合着力度的变化起伏,极大地增强了整体音响色彩的浓淡对比。

作品的配器是对音乐的光影交映、色彩变化的描绘,通过声部内部分奏加厚音乐复调织体,叠加、递减音乐声部,配器上“100∶1”式的极大对比,歌颂了人类前仆后继、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引发今人对战与和的反思和联想。

四、乐之殇——呐喊与希望

作曲家在《战争与和平》的简介中写到:“战争与和平,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推进器。英雄、人民、凯旋、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几千年来人类追求的永恒的幸福安宁与光明向上的精神需求,真诚地从心底呼喊出来的和平,是我在音乐中表达的心声。”?譼?訛2019年是“湘江战役”胜利的85周年,广西各界人士开展了多种纪念活动。此外,2019年还是闻名世界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问世150周年。战争现实的历史硝烟和文学著作的人道主义反思都深深触动着作曲家,遂产生了用交响乐的方式纪念、感恩为和平牺牲的烈士英魂的设想。托尔斯泰用《战争与和平》记录战争,而钟峻程用《战争与和平》铭记历史、歌颂英雄。

音乐逻辑的一气呵成和音乐材料的理性化设计是作曲家内心情感外化的形式和必要的技法。钟峻程的作品格调鲜明,虽以调性音乐为基本创作逻辑,但调性进行的横向和纵向设计偏爱双调叠置、多调叠置,从而使其音乐又显现出鲜明的现代艺术特色。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几十年和声教学的个人经历,教学相长中促进其和声思维的思考、实践;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他长期坚持中国民族风格的创作探索。在《战争与和平》中,他大量使用了平行四度、平行七和弦、多音程结构和弦,通过复合功能、线性逻辑的和声方法形成丰富多变的音响。正如作曲家所说:“我的作品具有民族韵味,但这种韵味又不同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中的品位,它是一种很洋气的民族韵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风韵情致。”

钟峻程深爱着广西这片生他养他的歌海故土。对他来说,广西民族音乐是一片情怀、一份诗意、一种传承,更是创作的生命灵泉。他坚持将自己心中的英雄梦用广西民族音乐素材、用交响乐的方式演绎给听众。创作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体现多彩民族文化交融的交响音乐,是他笔耕不辍、终身努力的目标。

易俏   广西艺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

猜你喜欢

音程乐章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作曲家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