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探险旅游考究

2022-03-29张督成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粤西

摘要:徐霞客是明代中后期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崇祯十年,徐霞客由湘西进入广西全州开始粤西探险之旅。粤西游记中以桂东北探险时间最长,地域最广,攀登和探险及考察岩洞之多令后人慨叹。利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文学、旅游学、地质学等交叉学科知识探析《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通过归纳梳理徐霞客桂东北攀登探险虞山、叠彩山、象鼻山、七星岩、读书岩、雉岩、芦笛岩等诸多山峰并且探尋风洞、象鼻山水月洞、栖霞洞、琴潭、等60多处岩洞以记录水系和地质结构及所处地理位置。《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中详实记录大量关于洞穴、山峰、溪流、宗族村落等诸多地理和民族特点,这为现代探险旅游业开发、发展、及河流水系治理、地质勘探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徐霞客游记;粤西;桂东北;探险旅游

徐霞客自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至十三年(公元1640年)旅游和考察,豫、皖、苏、沪、京、津、冀、浙、陕、赣、粤、桂等19省市,行程达10万余里并以毕生精力著有《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不仅是研究古今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洞穴水系的重要史料而且是探究明末旅游业发达的重要文学著作。

1.探险旅游概述

国内外对探险旅游定义尚存争议,但总体上呈现“风险”、“环境”、“不确定”、“探险”、“旅游”等特征。而探险旅游是一种高层次、高强度、新型的旅游形式。通过整理国内外探险旅游定义概念可得:

在自然环境下或陌生的户外环境下为寻求新体验,参加对个体有挑战性的同时具有可知风险或可控危险的特殊活动的旅行。

在未知、不熟悉、异国情调的、偏僻的、野外地方进行的更高级别的户外休闲活动。探险旅游者在探险旅游中可以获得冒险、刺激、兴奋等各种各样的个人经历体验,寻求对个人的各种挑战。探险旅游又分为硬探险旅游和软探险旅游。

能够给人带来有益或有价值的探险经历的旅游和休闲活动。

有人引导的商业旅游,主要吸引物是依托自然环境特征、需要特殊体育或者类似设备支持的、令游客体验冒险、激动的室外活动。

以求新求异为主要目的旅游形式,指在受人类干扰较少的原始自然环境中涉足,通过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中磨练获得个人价值的再创造和别人对自己的认可,追求的是探险者自身价值。

对新颖未尝试过经历的探索,寻找刺激感受,从经历中进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动机,进行的有别于常规大众旅游的风险较高的新兴旅游活动。

探险旅游指依托原生性旅游环境,由探险旅游企业组织的,在有一定安全保障的地方进行的,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探险体验需求为目的的专项旅游活动,“冒险”是探险旅游最鲜明的特征。

能给游客带来刺激的室外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做支撑。

纵观国内外研究,国外有Meier[1],Sung[2],Millington[3],John Swarbrooke[4],Buckley[5]等人对探险旅游概念进行阐述。国内探险旅游研究比西方稍晚主要有冯麟茜[6],邹统纤[7],谢朝武[8]阐释探险旅游定义。国外首先将探险旅游按照风险和强度分软探险和硬探险。硬探险则是需一定技能,借助专业设备的一种具有挑战性、亲历性、冒险性、结果不确定性、环境真实性、自主参与性、强度较大且又注重安全性的户外探险旅游活动。而软探险的强度不大、风险和门槛较低的大众化探险旅游活动。但整体上国内外研究探险旅游的定义都强调其风险性、冒险性、不确定性、亲自然性、自主参与性与商业性的特征。

2.《徐霞客游记》探险旅游要素、探险旅游项目研究

2.1 探险旅游要素研究

传统旅游业中有“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9。这六要素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1.1 旅游“食”要素

民者,以食为先。旅游业也不例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述有“此处肉馒以韭为和,不用盐而用糖,晨粥俱以鸡肉和食,亦一奇也。”详实记录桂林府肉包子和稀粥的配料和吃法。又有“晨餐后,与静闻、顾仆裹蔬菜,携卧具,东出浮桥门。”和“市多鬻面、打胡麻为油者,因市面为餐,以代午饭焉”以及“晨餐后即携具出南门”徐霞客详细描述了每日游览出行时所携所带食物器具。徐霞客旅行时所带食物与器具皆为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食”要素。

2.1.2 旅游“游”要素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写道“早饭于刘,倩刘孙为导,乃腰镳裹餐”;“时余先觅导者,燃松明于洞底以入洞……导者携灯前趋……导者言其渊深通海,未必然也。”中多处提及“导”或“导者”等词。文中所述“导”或“导者”为现在旅游业中的向导或者与导游类似但不完全是。注解有“镳”同“镖”,形如兵器,可遥掷以击人,作保卫行旅之用。因此,明朝末年已经出现现代旅游学意义上的“导游”或“向导”的职业概念。

2.1.3 旅游“住”要素

自古民以安为先,《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有“从逆旅不待餐而行”;“浮桥贯江而渡,觅顾仆寓不得,遂入城,循城南去,宿于逆旅”;“时已过午,还炊饭于城内所宿逆旅”多次记录所到之地“旅”或“逆旅”或“宿”或“食宿”等。而这里的“旅”即旅游业中住宿载体——旅馆。住宿既是旅游业发展的互补产业也是旅游业中承载游客的载体。

2.1.4 旅游“行”要素

徐霞客在粤西游记中主要以水路交通顺湘江而下至漓江,辅之以马车、步行。徐霞客在粤西探险旅行中凭借船舟每日行程可达数十里之余。书中记有“夜雨霏霏,四山叆叇,昧爽放舟。西行三十里,午后,分顾仆舟抵桂林,予同静闻从湘江南岸登涯”;“由岐又二里,从观音竹丛中行”;“鼓枻回樯,濯空明而凌返照,不意身世之间有此意境也。”中“放舟”、“舟”、“登涯”等词都反映出水上交通旅游“行”的要素。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记录崇祯十年,闰四月初八日至月末徐霞客从黄沙铺向西南行,途径全州、兴安县并游湘山寺,登金宝鼎,考察灵渠等地。沿途旅行桂东北中平均每日行程达20余里路程,最高行程可达到50里路。

2.2 探险旅游项目研究

明朝旅游文学非常流行。江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这极大刺激明朝旅游业,以至于游学成为盛行于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的異地文化求知活动[10]。旅游文学发展至明末出现了以徐霞客为代表的探险旅游也逐渐崛起。

2.2.1 洞穴探险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记述大量探险中攀登洞穴和考察洞穴的情况[11]。并且详实记录读书岩、风洞、栖霞洞、象鼻山水月洞、琴潭等洞穴的空间、洞穴秀丽景象、以及洞穴中的石柱、石笋。

望读书岩在水洞上,急登之。其洞西向,高而不广,其内垂柱擎盖,骈笋悬莲,分门列户,颇幻而巧。三丈之内,即转而北下,坠深墨黑,不可俯视,岂与下水洞通耶?洞内左壁,有宋人马姓为秦景光大书“读书岩”三隶字。

“其上为佛殿,殿后一洞屈曲穿山之背,其门南向,高二丈,深五丈。北透小门,忽转而东辟。前架华轩,后叠层台,上塑大士像。洞前下瞰城东,江水下绕,直漱其足。洞内石门转透处,风从前洞扇入,至此愈觉凉飔逼人,士人称为风洞。”

先有亭翼然迎客,名曰摘星,则曹能始所构而书之。其上有崖横寨,仅可置足,然俯瞰城堞西山,则甚畅也。其左即为佛庐,当岩之口,入其内不知其为岩也。询寺僧岩所何在,僧推后扉导余入。历级而上约三丈,洞口为庐掩黑暗;忽转而西北,豁然中开,上穹下平,中多列笋悬柱,爽朗通漏,此上洞也,是为七星岩。从其右历级下,又入下洞,是为栖霞洞

雉岩寺高悬山半,北迎两江颓浪,飞槛缀崖,倒影澄碧。寺西为雉山亭,南为雉山洞。洞外即飞崖斗发,裂隙迸峡,直自巅下彻,旁有悬龙矫变,石色都异……北一里曰象鼻山水月洞,南三里曰崖头净瓶山荷叶洞,俱东逼漓江,而是山在中较高,志遂以此为漓山。

导者篝火执炬,请游幽洞。余征幽洞何名,则荔枝岩也。问:“有水否?”则曰:“无之。”然后知士人以为水深不可入者,指琴潭言;导者以为梯楼可深入者,指荔枝言。此中岩洞繁多,随人意所指,迹其语似多矛盾,循其实各有条理也。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记述探险桂林多处溶洞岩峰,并且书中所记录的洞穴都成为现代旅游业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现代旅游业发展中桂林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芦笛岩、七星岩、象鼻山水月洞、风洞、琴潭岩等多处景区和景点[12]。洞穴旅游成为现代旅游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新型的旅游形式。

2.2.2 攀岩探险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徐霞客记录了大量关于攀登岩石时所运用的攀岩技术的资料。书中记有“余攀隙披窾而入,转崖之东,则两壁裂而成门,内裁一线剖,宛转嵌漏。其内上夹参九天,或合或离,俱不过咫尺;下夹坠九渊,或干或水,俱凭临数丈。夹半两崖俱有痕,践足而入,肩依隔崖,足践线痕,手攀石窍,无陨坠之虑。直进五六丈,夹转而东,由支峰坳脊北望,见观音崖在对崖,亦幽峭可喜。”中有“践足而入,肩依隔崖,足践线痕,手攀石窍”,脚踏岩石裂缝,肩膀依靠在岩石中间,手攀石孔,详细描写攀岩中的技术动作中的脚点和手点。同时,也有关于用手攀脚撑的攀登技术记录如“从峡中手攀足撑,遂从虚而凌其上。”

另有,“已而抵南洞之下,仰睇无级。仍以攀崖梯隙之法,猿升猱跃而上”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攀登岩壁时利用攀岩技术——腾空跳跃。“至洞门,觅路无从,乃裂棘攀条,梯悬石而登,直至巨鼠崖之下”也描述通过手借棘条脚踩岩石攀登悬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大量探险攀爬山峰和攀登岩石洞穴记录并且对攀登所用技术动作进行细致、精确描写。

3 总结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记述徐霞客探险旅游粤西桂东北的岩石、山峰、洞穴以及沿途河流水系、人文风俗、宗室民族。这为现代旅游、地理和地质、水力建设提供重要的文献史料。尤其是对现代洞穴探险旅游和户外探险运动开发和发展提供重要地理、地质信息。

参考文献:

[1]Meier, J. (1978). "Is the Risk Worth Taking?"Leisure Today, 49 (4): 7-9.

[2]Sung H.H, Morrison A.M, O. Leary JT. Definition of adventure travel: Conceptual frame work for empirical application from the provider. s perspective [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1(2): 47-67.

[3] Millington,et al.Occasional studies: adventure travel[J].Travel Tourism Analyst,2001,( 4) : 65-97.

[4]John Swarbrooke, D., and Y. Xie (2003). "The UK Market for Tourism in Chin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2 (4): 857-876.

[5]Buckley R. Adventure tourism[M]. CABI International, Oxford, London UK,2006.

[6]冯麟茜.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4):263-264.

[7]邹统纤.探险旅游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9(1)22-24.

[8]谢朝武.我国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人文地理,2011,26(02):133-138.

[9]王成志.新时代我国发展优质旅游的必然性与关键问题研究[J].旅游学刊,2018,33(10):5-7.

[10]肖菊梅,李如密.中国古代游学的发展嬗变、教育价值及现实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6):34-39.

[11]徐弘祖著,朱慧荣译,徐霞客游记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495-655.

[12]黄楚兴,杨世瑜,岩洞旅游地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523-526.

作者简介:张督成(1989—)男,汉族,宁夏固原市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助教,·大研究方向:休闲体育(户外运动)

猜你喜欢

粤西
融媒体环境下粤西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探析
新时代粤西推动广东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机理及建议
粤西“年例”器物的研究价值分析
粤西民俗体育项目文化特征与发展研究
粤东和粤西现代渔港发展比较研究
粤西生态公益林造林树种的选择探讨
真实性视阙下粤西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及对策研究
粤西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课堂焦虑实证研究
粤西地区塘口古堡群保护与开发研究
粤西传统武术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