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音乐”生态学科建设原则研究

2022-03-29刘琰琰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思政工作思政

摘要:为探索新时代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思政+音乐”生态学科建设原则进行探索。研究认为音乐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优化思政教育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整合优势资源,促进高校队伍发挥合力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号召力与感染力等重要意义。音乐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四化”原则有:规范化、人文生活化、品牌化、生态可持续化。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音乐”;思政工作;学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高校思政教育作为高校重点教学内容,是培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路径。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教育之中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不单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接受新教学模式,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角色的定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进步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但是在开展思政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形成阻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采取传统授课方式,致使课程氛围枯燥乏味,即使部分学校思政教师进行音乐教育融合,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作用,致使教学效果不高。

二、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研究意义

(一)优化思政教育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思政+音乐”的学科发展适应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等需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到普遍认可。将“思政”教育渗透到音乐当中,通过欣赏具有革命精神的经典红歌,能够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备受鼓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精神。用经典的民族传统音乐,感受作品中历史的变迁,吸纳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震撼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的培养。可以使今后的学生工作获得更多跟好的成长,对进一步优化高校学生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整合优势资源,促进高校队伍发挥合力作用

高校积极培育研究“思政+音乐”的生态学科建设,以学院为单位打造“一院一品”,能够促使学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让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融合,加强了高校协同育人功效。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号召力与感染力

研究“思政+音乐”的生态学科建设作为教育产品,活动的焦点、中心始终是大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体现,促使学校、学院对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与行为特点有更准确的把握,围绕一定的主题和特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开展工作,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对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充分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坚持高校“思政+音乐”生态学科建设“四化”原则

(一)推进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规范化

规范化建设是指建立起包含主体、工作、内容、评估、管理等全方位的科学制度系统。确立思政工作的制度,建立音乐融入思政的“纲”,确立思政课内容、融合音乐学科的操作方式。也是指思政与音乐相互融合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详细的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来实现育人目标。总的来说,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原则,就是要有明确有效的制度和科学规范的管理,首先要明确主体行为,其次应完善工作章程,最后是要建立评估系统。

(二)推进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人文生活化

“思政+音乐”学科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能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体现,脱离现实不仅效果有限,而且会激发大学生的反感情绪。因此,要努力推进“思政+音乐”学科建设工作的人文生活化。实现人文生活化,必须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音乐素养、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思政”教育的内容,制定适合于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

(三)推进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品牌化

优秀的高校思政工作品牌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心血与智慧的凝结,是对高校思政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推进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的品牌化,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目标,一方面以打造知名品牌的标准来规范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工作,不断改善与提升“思政+音乐”学科建设的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利用品牌化效应吸引大学生关注,增强“思政+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品牌化的重点在于提高点击率和关注度,不仅要在教学内容的深刻性、教学形式的丰富性上下功夫,还要形成有自身特点和影响力的思政工作品牌。

(四)推进高校“思政+音乐”学科建设生态可持续化

生态化理念指的是在推进“思政+音乐”学科建设过程中,所推行的学科建设系统需要满足“长度”的发展,注重长远,面向未来的发展,保守与创新兼具,既注重传承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是实施“全面发展、全员成才,个性化培养”的重要保障,“思政+音乐”学科建设应从指导思想、原则和体系创新的角度出发,尝试构建适用于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福顺.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9(11):145-146.

[2]曲涛.音乐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9(13):72-73.

[3]曹婷.分析视唱练耳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9(12):19一20.

[4]杨雨佳.音乐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措施探究[J].戏剧之家,2019(12):177.

[5]赵晖.音乐院校思政教育与音樂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9):58-61.

[6]陈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2019(04):123一125.

基金项目:湖北文理学院开放基金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地方高校音乐学科创新发展研究——以‘音为爱’志愿服务团队为例”(项目编号:XK2021050)。

作者简介:刘琰琰(1992-),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思政工作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