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培训机构教学模式分析研究
2022-03-29何倩
何倩
摘 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武术培训机构作为培养武术后辈的摇篮,对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武术培训机构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此更好地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武术培训机构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28-02
在現如今的社会,亚健康群体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前,人们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和学习。我国的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更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需要,将目光转移到身体健康上来。近几年,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的热情日益高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以前翻了好几番。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促进全民健身迈向一个更高的阶梯,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推动武术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支持国内外进行密切交流。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魅力不单单体现在肢体动作上,更多的是对民族传统的象征。每个武术人都应努力带动武术的发展,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武术培训机构也应优化教学模式,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武术这项运动。当今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更多的人开始寻求通过运动健身来让自己身体健康的方法,武术完全可以使人们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它的作用更是不止于此。
一、武术培训机构现状分析
2015年,教育部列出了七项国家重点扶持体育项目,同时也是校园广泛开展的七个体育项目,武术被列入其中,并位列第二位。2016年7月22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其中第六部分指出着力推进学校武术教育,完善师资培训机制。重点推进武术进校园,加快《武术段位制》与《武术健身操》在校园的推广普及,创编或修订《武术教材》和教学大纲,规范课程设置,重视武术专业学科建设,拓宽青少年武术教育渠道等内容[1]。尽管如此,谈及体育活动,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足球、篮球、游泳等体育项目,武术在社会上的熟知度并不高。西方体育项目大量涌入中国,武术发展之路也会走得更加艰难。武术培训机构是传承武术、发扬武术的重要载体,不仅要能让人们学习武术技能,还要了解文化知识,培养文体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武术培训机构作为弘扬武术的主力军,应做到完善自身,改善武术培训教学模式,寻求独具发展特色的经营理念,不随波逐流,为武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如今,武术培训场馆的数量不在少数,可每年倒闭、经营不下去的更多。在当今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背景下,武术培训机构因何走到如今这个局面,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不论是外部因素,如场地设施、器材等都要符合标准,还是内部因素如经营理念、教练员质量、教学模式等都应精益求精,不能马虎。现在社会上大多的武术培训机构经营模式单一,武术分为三大类:套路、散打、养生。许多培训机构都没有明确的分类,教学模式也不明确,教练员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武术要想走得更远,武术培训机构的革新是必须要进行的。
二、武术培训机构问题分析
(一)武术培训机构场地设施落后
场地设施是武术培训机构开展教学的必备条件,有了基础的设施条件才能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现在仍有不少武术培训机构没有标准的武术场地,随便一块场地就开始进行武术教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还有培训机构墙面没有张贴关于武术的任何介绍,人们对武术知之甚少,而人们是否愿意去接受这项运动又取决于自身对它的了解程度。因此,想要让自己的机构脱颖而出,场地设施是最基本的条件,在教学环境方面也应多花心思,而不只是一味追求盈利。
(二)武术培训机构经营理念定位不明
大多数的武术培训机构只是为了盈利而开办,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武术。没有正规化的理念,盲目追求个人利益,反而抑制了武术的发展。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值得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我们不仅能学到武术的基本技能,更能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磨炼心性、强身健体,武术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于此。开办者不仅要让人们知道武术这项运动,更要做到去引导、学会丰富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而热爱武术。其教育功能也应被高度重视。武术培训机构作为培养未来优秀武术文化人的摇篮,应当明确自身使命,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让武术事业得到更好的普及。“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习练武术者重礼仪、讲道德。在学习武术的同时,向人们传递“仁”、“义”、“礼”等武术文化教育,培养尚武精神。武德是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武德的概念受到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并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通过习武修德,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核心[2]。在武术训练之外,更应教会习武者武德的内涵,领会武术带给自己潜移默化的变化,而不是单纯停留在一招一式上,更不能忽视武术自身所具备的传承功能,使得人们知其练而不知其所是。
(三)武术培训机构教学模式落后
“因材施教”,每个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性,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规范所有学员。要注重循序渐进,对每一个动作都要有严格的要求,不可以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现在很多的武术培训机构教学模式不清晰,只是为了教学而去教学,不知道武术传承的重要性,这样的观念也很容易误导上课的学员,导致恶性循环,形成不良风气。武术应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巩固基础上,只有基础好了,才能有进步。有的武术培训机构只重视一招一式的教学,认为只要让学员学会了某些套路就可以,只会摆一些“花架子”,浮于表面的东西又能维持多久呢?不主张细节,不落在实处,如马步脚尖要朝前、高度应该达到多少等等,诸如此类都不强调,无法提高教学品质。
三、武术培训机构现状应对策略
(一)完善场地设施布置
完备规范的训练场地是开展武术教学的首要条件。要在墙面张贴关于武术的介绍、武德的内涵等等,让前来了解的人知道自己要接触的是什么内容,更全面的了解武术,打破固有思维,颠覆以前对武术的错误观念。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为学员的训练提供良好的保障,加强改造基础设施。
(二)明晰经营理念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开办武术培训机构,应该本着热爱武术,想要将武术这个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武术的思想去开办。而不应只是为了盈利而去开办,这样的机构是无法长久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武术培训机构开着开着就不见了踪影。要将传授武术技能放在第一位,此外也要重视武德教育的传输,不能单单只是为了给自己创造财富。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宗旨,对人们形成的错误观念不可听之任之,不符合武术训练实际的要求也不能盲目听从,否则就会偏离武术教育的本质。武术给人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更能修身养性,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同龄的小朋友更有意志力,有了这样的观念,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愿意了解武术。
(三)丰富教学模式
教育是終身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武术的人来说,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武术,激发他们对武术的兴趣,这是教练员需要去研究的课题。“教条化”是当今教育事业的一大弊端,如果教练只知道采用陈旧老套的教学模式,而不推陈出新,不从自身的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分析,一味进行灌输式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逐步下降,学习兴趣也会减少。例如,在课堂上,为了提高课堂氛围,老师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进行。在对某个动作的练习时,老师可以先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合理的回答进行表扬,对有所欠缺的学生提出不足,进行鼓励。这样的方式就形成了一种师生互动的现象,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再如,针对单个动作练习乏味的现象,老师可以采用组合练习的方式。当学生对单个动作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后,老师可以将多个单个动作组合练习,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例如,可以把冲拳和马步、弓步相结合练习,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组合动作的练习,还可以锻炼到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对武术的劲力、节奏等方面有初步感知,感受武术的奥妙,学习武术的热情自然也就提升了。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对于新时代喜欢新鲜事物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产生枯燥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机构需要花时间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转变,用多样化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更多的人群,达到武术传承的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每一位学生,钻研教学,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采用更科学更适合现代学员喜欢的新型教学模式[3]。此外,基本功也是教练员需要重点关注的。现在很多机构只会传授武术内容,既不重视武德的培养,也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是学习武术的根基,需要反复打磨,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助力于在武术练习上的不断进阶。并且,扎实的基本功也能减少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损伤。
四、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进步加快,人们很容易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淡忘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结晶。我们要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在社会前进的同时仔细思考传统文化延续下去的方法,从日常的教学中去摸索,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我们每一个武术人都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更好地将武术文化传承下去而奋斗,让越来越多的人领悟武术的魅力。传承武术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武术培训机构作为培育优秀武术人的驻地,更应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道路,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官方网站.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EB/OL].http://wszx.sport.gov.cn/n5392/c735.2018-9-22.
[2]蔡思彬.校外武术培训机构少儿武德教育的内容及改善策略——以潮州市校外武术培训机构为例[J].体育视野,2021(02):81-82.
[3]张欣.少儿武术培训机构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