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理念下中职思政课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2022-03-29施经寿
施经寿
摘要:高职院校实现校企合作,不但可以使企业最新的技术要求和工作内容让学生掌握,同时也可以使广大教师参与到企业生产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社会职能,其中校企合作技术研发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途径,通过技术研发中心的创建,使高校的科研力量融入企业技术研发中,同时高职院校教师也在参与研究的同时了解企业一线的工作变动需要,了解技术前沿的需要,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合作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术研发
在中职教育中,思政教育属于关键内容,在现代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过程中,社会在中职思政教育方面提出的要求不断增加。现阶段中职学校思政教育还存在不足,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科学选择有效教学手段,引入思政理念,充分提升学生思想意识水平。
一、工匠精神理念下在中职思政课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道德举措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向下,我国更为重视开展创新驱动发展的举措,其中工匠精神就属于一种超越时代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只有具备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够在制造产品过程中全面诠释新颖想法、把控创新战略、追求时代发展,更有助于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由此可见,在工匠精神理念下,在中职思政课中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于职业思政教育,为发展创新型社会奉献力量,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道德举措。
(二)促进中职院校办学质量提升
中职院校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现代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一样,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家对中职院校的重视显而易见,中职院校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契机,那么如何抓住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中职院校立足教学现状,将思政教育的弱势扭转到新时期的教育正轨上,贯彻党的职教政策和方针,重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社会参与核心素养,武装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面貌,提升学生对岗位、职业和社会的适应力。工匠精神作为现代先进职业精神代表,理应融入思政课教育中,促进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完善,进而提升中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质量。
二、工匠精神理念下中职思政课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一)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在新时代,中职院校要想实现思政教育创新,应该在教学体制、形式、风气、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效优化,强化重视程度。第一,应该合理安排思政课程,基于教学、规划与计划,结合不同专业、年级、班级情况,提高思政教育比重。第二,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培训机会,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思政教学知识,另外,鼓励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言,讲出困惑、分享心得。第三,根据主题,设计一些思政教育竞赛或是其他活动,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对思政教育充分理解,创造一个立体、多层次、多角度的思政教育环境。
(二)注重思政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工匠精神理念下,要想在思政课堂中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需要注重思政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把思政理论知识融入职业实践活动中,培养中职生积极情感价值观、道德观念,激发中职生的职业意识。教师要改变以往思政课中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育模式,基于实践层面来开展教学活动,融入发现学习法,鼓励中职生对现有职业案例进行讨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丰富课堂思政教育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工匠系列短片、举办辩论赛的形式,让中职生对于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为思政课堂增加更多的活力。教师要注重在思政课中融入现代化教育手段,改变以往黑板加粉笔的教育模式,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借助于声像资料、PPT等来播放一些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内容,在思政课中融入一些鲜活的职业案例。
(三)采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
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获得知识,也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得知识。在某些知識领域,教师并不能准确预判学生思想活跃程度。所以,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学校需要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正确认识,并予以肯定,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为学生创造自由探讨与交流机会,将学生管理效能充分发挥,有效调动学生思政学习主动性。同时,对于学生的网络发帖以及留言内容充分重视,了解学生成长需要与合理诉求,引导学生走出困境。为了提高学生信服程度以及接纳程度,应该借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另外,应该在学生中寻找标杆,促使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广泛推行教学方式创新,结合学生内在需求,树立学生是主体,营造积极交流、学习的氛围,通过学生自学对单向知识传输进行替代,使其政治过硬、思想先进。
(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展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融入离不开实践活动的组织,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在三全育人要求下与其他课程教师建立流畅、和谐的沟通和协作,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规划中。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院校高质量育人的新模式,为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内容,更加宽阔的实践平台,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和职业岗位,这也是思政课教师融入渗透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学生在企业参观和实践中能够对岗位工作内容、形式、职业作用价值等有更加准确的认知,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可以进行主动的自我审视,进而促进学生的内化。
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思政课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融入工匠精神理念,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对于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人生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同时,在中职思政课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思政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把思政知识与职业素养培养活动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中职生的职业自豪感、认同感,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养职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清华.工匠精神理念下中职思政课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2(06):3-4.
[2]李爱玲.新时代中职思政教育问题与创新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5):43-44.
[3]郑宇,雷梓靖.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析[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20(05):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