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是抹不去的乡愁

2022-03-29熊刚

当代党员 2022年4期
关键词:祖坟回锅肉院坝

熊刚

每一次春节回万州区黄柏乡老家过年,我不仅能深切感受到农村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际遇,还能体验到乡村生活里韵味浓厚的民风民俗。正是在这个充满乡村特色的时间与空间里,我儿时的眼界变得丰富和开阔起来。

还记得有一次大年初二,我们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距老屋100米外的竹林里。这个竹林就是我家祖坟的所在地。祖坟的背后,有一条山路直通磨子山山顶,旁边有一口小水塘,水塘里的水清澈见底。父亲告诉我们,远处一大一小两个祖坟是曾祖父和曾祖母的,近处一个坟是祖父的。虽然我没见过他们,但听说是熊家的先祖,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一路,我们携带了酒水、食物、纸钱等东西,到达祖坟后,一大家子人就开始忙活起来:用锄头清理坟前的杂草;为坟墓培上新土,将白色、红色交织在一起的坟纸飘带挂上坟头;将装有水果、米饭、糕点的碗供祭在坟前。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一行人便正式开始行礼祭拜。挂纸是一种民俗的传承,先人已逝,但墳纸还在风中摇曳,代表子孙来过,孝道永存。

父亲告诉我们,初二还是“上山拾柴”的日子。上山,就是爬山登高,取步步登高之意;拾柴,就是拾干柴,取抱财归家之意。磨子山山高坡陡,植被茂盛。我家祖屋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于是,我们十多个孩子,每人背着一个背篼,拿着一把镰刀,顺着一个窄窄的斜坡就开始了登高之旅。爬上一个山坡,只见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松树,地上随处可见掉落的松果。我们带着既好奇又新鲜的心情,一边在小路上折一些干枯的枝丫,一边弯腰捡拾大量的松果,气喘吁吁地在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前行。当我们登上山顶时,背篼早已装满了干柴树枝。

我伫立在山顶,举目四望,只见群山巍峨,大江东去。山风阵阵,几棵古松柏在凛冽的寒风中挺立。石梯上的一排房舍就在眼前。进得门去,有一个天井,里面几间房舍内摆放着破旧的书桌。这里曾是当地一个富绅的宅院,后来被改建成磨石小学。

下山的路上,我们的心情十分愉悦。一想到登高拾柴能够给家里带来好运气,大家脚步也不由得轻快起来。

吃过午饭后,院坝里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原来,大伯专门为我们又杀一头年猪。大伯家一年喂两头猪,每头猪都有100多公斤。腊月已经杀了一头,肉都做成了腊肉。这次杀猪,就是要用新鲜猪肉招待我们。

待宰的大肥猪被拖到院坝,4个杀猪匠的帮手七手八脚地把它控制住,猪的号叫声引得亲戚们和乡邻们都来看热闹。只见大肥猪被按倒在架起的门板上,杀猪匠手持杀猪刀直接刺向猪的颈部,一股猪血喷涌而出。帮手们赶紧用盆子接住猪血。一口黑铮铮的热气腾腾的大铁锅被放置在临时挖的土灶上。大肥猪一命呜呼后,杀猪匠用刀在猪后蹄处开了一个小口,躬下身一口又一口朝里吹气。猪被吹得腰圆腿胀时,几个人用一根扎索把猪捆住,抬到开水锅边,边用开水淋烫,边用铁刨子刨毛。把猪毛打整干净后,杀猪匠将猪开膛破肚,三下五除二就将猪肉大卸八块,整齐地摆成一排。

大伯在一旁笑眯眯地给我们介绍,杀年猪很有讲究,年猪的叫声越响亮、越清脆,越是大吉大利;一刀毙命,寓意来年事事顺利,旗开得胜;年猪的血越多越红越好,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财源广进;过年杀年猪,是为了展示去年的丰收,展望来年的兴旺。

“刨猪汤”,作为一种充满年味的民俗,是人们对自己一年劳动成果的分享。晚上,大伯家热闹起来,院坝里点上了耀眼的煤气灯,摆放了5张方桌,一顿招待亲戚和乡邻的“刨猪汤”就开席了。只见桌上有粉蒸肉、回锅肉、喜沙扣碗和蒜苗炒土豆腐等农家菜。粉蒸肉用的是最好的五花肉,4指宽的肥膘,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回锅肉用的是最好的宝肋肉,红白相见,香糯可口。用大面盆装着的地地道道的“刨猪汤”摆放在中间,里面有粉肠、肉片、猪肝、血旺、莲花白等。“刨猪汤”里的肉片和猪肝新鲜嫩滑,美味至极,可谓汤鲜味醇,味道隽永,让我们唇齿留香,欲罢不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老屋的土砖瓦房,珍藏着一段无忧无虑的欢声笑语;童年的民俗体验,留存着一段渐行渐远的浓浓乡愁。当乡愁在旧时的光阴里发酵,就会酿成一个时代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如今,过年的方式日新月异,我们不再回到乡下,昔日最亲的人也离我们而去,但民俗在记忆的深处却从来没有被中断过,它触摸的是人们对生命的诠释,承载的是人们对生活的信心。

(作者系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二级巡视员)

猜你喜欢

祖坟回锅肉院坝
清明祭祖有感
我和管师公吃回锅肉
全斗焕拍卖祖坟地不够交罚金
家常回锅肉
肉,回锅里了
川北院坝
新时代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迁祖坟
修祖坟是一面镜子
卜算子·院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