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扁杏杏疔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2022-03-29万亚平
万亚平
摘 要:近些年,榆阳区大扁杏园内频繁发生杏疔病,给当地杏产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该文结合当地实际,对大扁杏杏疔病的发生及危害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选择园址、开展农业健身栽培管理、人工清除园内病源、药物消毒等防治技术要点,以期为大扁杏的优质丰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扁杏;杏疔病;危害;防治技术;榆阳区
中图分类号 S436.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5-0134-02
大扁杏的杏仁肥大、扁平状,营养价值高,蛋白质、脂肪以及钙、铁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杏仁露等饮料食用,具有很好的润肺、清泻等功效,广受消费者青睐[1]。榆阳区地处陕西省榆林市境内,当地南部山区发展的主要产业即为大扁杏的种植。近些年,当地政府加大了大扁杏种植力度,大扁杏種植面积逐渐增加,目前成为当地山区农户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当地山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1]。随着大扁杏种植面积在榆阳区的不断扩大,随之也带来了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如杏疔病、细菌性穿孔病等,影响了大扁杏树的正常生长及结果,导致了大扁杏产量及品质的降低,减少了农户收入,影响了其种植管理的积极性,给当地大扁杏产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杏疔病是榆阳区大扁杏中近些年常发的一类病害,又被称为娃娃病、红肿病等,主要对新长出的梢及叶片产生危害,有时候也会对花、果实产生危害,头年病原菌侵染后,症状一般在第2年新梢抽生出来时表现出来,对大扁杏的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产生影响[2]。为了做好大扁杏生产中杏疔病的防治,笔者结合当地情况,对区域内大扁杏树上发生的包括杏疔病在内的各种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了调查以及防控预报分析,取得了较好成效。
1 大扁杏杏疔病的发生及危害
1.1 病原 引发杏疔病的病原菌属于疔座霉科疔座菌属。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形状为近圆形,产生无色、线状的分生孢子,形状弯曲,单胞。分生孢子刚挤出来时形状为卷须状。子囊壳为有孔口的近球形。子囊形状为棒状,内部子囊孢子有8个,无色,椭圆,单胞[2]。
1.2 发病症状 杏疔病可对大扁杏树的新梢、叶片产生危害,也会对果实、花等器官产生危害。病原菌侵染新梢后,表现为新梢的生长速度减缓,严重的甚至停止生长,有粗短的节间[2]。发病枝上叶片簇生,比较密集,刚开始发病时表皮颜色为暗红,最后逐渐转为黄绿色,病叶上有突起状的小粒产生(黄褐色),即为病原菌的孢子器。叶片被杏疔病的病原菌侵染后,先发病的部位为叶脉,颜色逐渐变黄,之后沿着叶脉逐渐扩展到叶肉部位,叶片颜色逐渐变为金黄,叶柄缩短、逐渐变粗,节间长度逐渐变短;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后期叶片颜色加深,呈红褐、黑褐色,叶片厚度也比未发病叶片厚很多,一般可达到4~5倍,质地也较之前变硬变脆,表现为革质状[3]。叶片发病后,正面、背面有小点密集分布,为褐色,即为病原菌的性孢子器,在雨水条件充足或者气候潮湿的情况下,性孢子器中有很多橘红色黏液涌出,其中含有大量的性孢子,干燥后在病叶上附着。后期时,发病叶片逐渐干枯、在树上挂着。杏花受到杏疔病病原菌的侵染后,多数花蕾的开放受到不利影响,表现出萼片肥大、难以开花等特点[3],有的花蕾即使可以开花,其花瓣中畸形的占比多,将雌蕊及雄蕊都包裹住,对杏花的正常授粉非常不利,如果杏树已经坐果,则花瓣等不容易脱落,不利于果实的进一步发育。杏疔病病原菌侵染果实后,会影响果实的正常生长,导致果实生长发育的速度变缓,发病程度重的可导致膨大停滞、无法继续发育;果实表面产生不规则的病斑(黄色),进入中后期时杏果实发病部位的表面有小粒点散生状分布,为红褐色;后期时果实干枯、萎缩,最后成为僵果,或继续在树上挂着,或脱落。
1.3 发生规律 杏疔病病原菌的越冬场所为发病的叶片,越冬形态为孢子囊,在发病叶片上悬挂着,成为第2年大扁杏园内该病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4]。春季时,子囊中发射出孢子,在气流、雨水等媒介的作用下转移到大扁杏的幼芽上,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即可萌发侵染。随着萌发的新梢、幼枝逐渐生长,其中病原菌的菌丝体逐渐在组织内扩散,一般发病症状在5月(此时新梢的长度一般可达到15~20cm)表现出来,7—8月雨水增多,染病的叶片上有黏液出现(橘红色),进入10月后发病叶片颜色变黑,形成子囊壳藏在叶片背面越冬[4-5]。榆阳区大扁杏上杏疔病1年发生1次。
2 大扁杏杏疔病发生原因
一是树势生长。大扁杏上发生杏疔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园内管理过于粗放,进而导致杏树长势不佳,创造了利于病原菌高发的环境条件,易被杏疔病等病原菌侵染。二是土肥条件。如果大扁杏园内地势低洼,则雨后易积水,导致土壤黏重、板结,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不利于大扁杏树的健壮生长,降低其抗病能力。施肥不合理,过量施肥或施肥不足,或氮肥偏施等,均会影响到树体长势,进而降低大扁杏树的抗病性,导致杏疔病的发生。三是林间透风性。大扁杏园内在开展管理时,如果郁闭度过大,需要对长势过长、密度过大的枝条进行修剪或短截处理,提高林间透光通风性,有助于树体的健壮生长。有的为了提高产量,在疏花、疏果时力度不够,以至于大扁杏树负载过重,影响其健康生长,最终导致杏疔病等病害的侵染发病。
3 大扁杏杏疔病综合防治技术
3.1 科学选择园址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大扁杏园内如果地势低洼、通风情况不佳,则杏疔病等病害发病程度相对较重。因此在园址的选择上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且要控制合理的栽植密度,不能在低洼的地块上栽植大扁杏[5]。
3.2 开展农业健身栽培管理 加强大扁杏园内的栽培管理,通过增加有机肥的施入、提高磷肥及钾肥的施入比例等,为大扁杏树的各阶段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促使树体长势健壮。适当控制园内整形修剪强度,尤其在生长季时要及时开展修剪,疏除徒长枝条,疏除密度过大的花、果,避免大扁杏树负载过多,改善大扁杏园内的通风透光环境,有助于大扁杏树抗病能力的提高。
3.3 人工清除园内病源 杏疔病在榆阳区大扁杏园内1年发生1代,只能产生初次侵染,不会再次产生侵染为害,因此可在秋冬季节将大扁杏树上发病枯萎的枝梢、残桩、发病的果台、病叶等进行清除并集中烧毁。对于病死的大扁杏树,可将其锯除,并对修剪病叶等的锯子及其修剪产生的伤口进行消毒,可用药剂处理,也可用油漆对伤口进行封闭处理,以降低病原菌的侵染,有效控制杏疔病的扩散蔓延。针对大扁杏树上发病后产生的病斑,可先用刀在病斑周围5mm外的位置刻1道保护圈(深度达到木质部),然后彻底刮除保护圈内的皮(包括病斑皮以及未染病的健康皮),并带出园外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最后选择消毒药剂涂抹在伤口处,3周后再涂抹1次,连续涂2次即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蔓延。杏疔病病原菌属于真菌,越冬场所为挂在树上的枯萎叶片或者脱落在地面上的枯叶,因此秋、春季时要将树上悬挂的枯萎叶片以及地面上所有的枯枝、落叶、病果等全部清理干净,带出园外进行烧毁等处理,可有效灭杀越冬菌源,预防来年大扁杏园内杏疔病的发病[6]。
3.4 园区药物消毒处理 在对大扁杏园内进行人工清园后,一直到杏树萌芽之前,选择3~5Be°石硫合剂等药剂在杏园内进行全园喷洒消毒处理,也可在春季杏树萌芽之前全园喷施20%~30%丙环唑乳油800倍液、3%~5%菌毒清800~1200倍液等,可对越冬菌源有很好的灭杀效果,预防杏疔病的发生或者降低其发生程度[7]。
3.5 开展药剂防治 春季大扁杏树体萌芽之后,如果遇到降雨条件,则杏疔病病原菌的子囊壳即可有孢子萌发扩散,对幼叶、新梢等产生侵染危害。在叶片等未发病前,可选择大生M-45的800倍液等进行预防,发病后可选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50%丙环唑1200~1600倍液等进行防治。
4 结语
杏疔病是大扁杏等树体上危害较大的一类病害,在当地杏产区内发生比较普遍,可对大扁杏等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树体长势不佳,降低产量及品质。因此需结合实际及早预防,科学建园,加强对杏园的管理,促使其长势健壮,必要时进行科学的药剂防治,以尽量降低杏疔病的危害程度,实现大扁杏的优质丰产,为山区农户增收及经济发展提供一条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大扁杏主要病虫害预防及苗木管理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6):50.
[2]郑宝辉.半干旱区大扁杏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2):189-190.
[3]李国英.大扁杏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17):9-10.
[4]冯继梅.榆阳区大扁杏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6):90-91.
[5]张伟.榆阳区大扁杏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4(10):292-293.
[6]武文灵,王小银.甘肃张家川杏疔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6(4):34.
[7]张丹,高倩,李红伟.杏疔病和杏红点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8(6):19.
(責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