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篮球课外运动对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策略

2022-03-29廖仁海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信心培养策略小学生

摘 要:立足教育心理学分析,小学生自信心代表一个多维度(学习、社交、运动等)的心理机制,整体上表现为对自身高度肯定、高度认可的心理状态。从教学角度出发,为培养小学生自信心,应努力为其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由的氛围。文章从篮球课外运动的角度出发,详细列举了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具体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篮球课外运动;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8-0013-03

引  言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教育视阈中的“人生而不同”根源是智能优劣不均,广义上的“学习者”在掌握一项技能、解决一个问题、创造一项成果的过程中,在潜意识的调动下,会明显倾向于自身最具优势的智能运用。而当多个个体面对同一个学习项目时,由于所需要的优势智能较为统一,会表现出好坏、成就优劣之分。以篮球运动为例,“身体运动智能”优势较强的小学生,明显表现得更如鱼得水,在此过程中自信心更容易建立起来。如果在常规篮球运动上添加“音乐节奏”这一附加条件,如按照音乐节奏运球,则同时具有较强“音乐律动智能”的小学生明显比单一“身体运动智能”优势较强的小学生表现更加出色。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利用篮球课外运动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只关注篮球技巧、篮球知识的传授,还要积极挖掘篮球精神、篮球文化、篮球人物等,满足小学生多元智能的需求。同时,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心理、生理、兴趣、能力等特征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形式。当然,所有实践形式都应遵循正向引导的原则,注重激励引导,让小学生获得充分的满足感。

一、大力宣传篮球精神,塑造坚韧品格

为促使小学生更好地参与篮球课外运动,学校应从多方面加大对篮球课外运动的宣传力度,在校园中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学校可根据自身篮球教学情况及现有基础设施,建立独具特色的篮球文化体系,在校园中营造全员参与篮球课外运动的氛围[1]。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参与篮球课外运动的兴趣,学校在开展校园宣传教育时,不仅可以为小学生讲解丰富多样的篮球知识,讲述篮球趣闻,还可以宣传篮球精神。篮球精神作为一种信念引领,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心理、思想。教师可以中国男篮的奋斗史为基础,向小学生介绍王治郅、姚明等篮球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向小学生传递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使小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深层魅力和人生价值。

向小学生宣传篮球精神是激励要素,在篮球户外运动中塑造坚毅品质则是充分条件,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才是最终目的。在篮球课外运动的热身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从具体的“篮球人物”入手,向小学生讲解篮球人物的生平事迹,使其从内心感受他们面对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他们对篮球的热爱,促使小学生在参与篮球课外运动的过程中,实现自信心的提升。

又如,教师可以姚明作为参照,让小学生了解这位篮球巨人是如何建立自信心,以及篮球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小时候,姚明在上学期间常常因为身高比同学高出很多,而受到同学的排挤,导致姚明小时候非常自卑,也直接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9岁开始姚明逐渐接触篮球,并对篮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中找到了自信心。姚明17岁入选国家青年队,18岁入选国家队。学生通过参加课余篮球运动了解以姚明为代表的各种篮球人物,了解其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转变过程,可以逐渐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篮球人物身上的坚韧品格,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有积极作用。

二、举办课余篮球比赛,努力展示自我

通常来说,如果小学生在某一方面缺乏自信,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如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也会表现出不自信。需要明确的是,缺乏自信与做得不好并没有直接关系[2]。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小学生的篮球基础并不弱,但由于缺乏自信,自认为自己技术不牢固,在篮球训练、比赛时容易紧张。例如,当自己拿到篮球后,不能第一时间根据场中的情况选择突破或者投篮,而是比较犹豫,害怕出现失误。相较于跳绳、乒乓球等单人运动,篮球运动需要学生更加注重团队意识及比赛战术。部分小学生由于缺乏自信,也会在具体战术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迷茫或者迟钝的现象。这种自信心的降低,通常在单人篮球技术练习中并不会有明显的体现,但当开展多人篮球对抗时,这部分学生往往会表现出退缩不前、被动等球等行为。

针对上述情况,在篮球户外运动的实践中,教师要提供多种形式的练习,除了单人练习、双人配合外,还要为小学生组织三人篮球、半场对抗、全场比赛等多种形式。总有一种能够契合小学生的“优势智能”,以此来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自信具有“传染性”,相对应的,自信心同样具有“感染力”。小学生应在多元化篮球课外活动中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篮球水平,通过不断实战,熟练掌握篮球运动中的各种技术,恢复自信心。在自信心的支撑下,学生能够不断适应各种篮球运动场景。学生个体的篮球技术水平越高,队友之间的配合也就越好,赢得比赛的概率也就更大。事实上,对于体育锻炼活动,不论是个人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还是团队活动取得优异的成績,都是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都能够让学生产生心理层面的满足感。体育活动的竞争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正视难题、敢于解决的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能够使其将上述能力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例如,学校可针对三年级及以上的班级举行篮球比赛。教师可以让每个班级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派相应数量的学生参赛。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较快的阶段,因此,为了保证篮球比赛的公正性、公平性,三四年级的篮球比赛可以选择投篮比赛、运球比赛等形式;五六年级可采用五人制比赛,按照比分确定输赢。班级中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的性格相对内向,不敢或者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经常利用各种理由逃避。对此,课余活动指导教师要对此类学生加强心理方面的引导,缓解其对集体活动或者竞技运动的抵触心理,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外篮球比赛。在竞赛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比赛的队友,尽可能与性格相合、相互熟悉的同学进行组队。这样,队伍成员之间可以相互鼓励,打破心理枷锁,逐渐树立自信。或者在比赛时,教师可以采取队长轮换的方式,让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担任队长,体验比赛时掌握全局的感受,积极主动地参与比赛,让学生敢于在人群面前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当然,学校也可以与其他学校交流沟通,举办校外篮球交流比賽,让学生在参加比赛的同时,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并逐步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开朗起来。

三、树立篮球运动意识,灵活应对问题

篮球课外运动是小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从篮球技术、能力及身体素质(如爆发力、跳跃力)等方面分析,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大,这是由小学生年龄阶段生理机能限制所决定的。因此,真正影响小学生自信心的,并不是篮球打得好坏,而是篮球意识是否强烈,它包括团队配合、战术运用、自我牺牲等意识。当前,人们对思想意识有着深入的研究,认为意识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变化的自我反映。换句话说,意识是个体心理的外在表现,也是是否具备自信心的标志。强烈的篮球意识实质上代表了小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意味着“我”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这也是自信心的表现。从篮球课外运动的角度分析,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最初目标是赢得本次比赛。而在比赛中队员之间要想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则需要每位队员树立篮球运动意识。当学生树立篮球运动意识之后,在面对篮球场上发生的各种问题时,便能够采取灵活的应对方式。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三对三”对抗赛时,不能放任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而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运动表现,及时对一些不良的运动行为进行提醒和纠正,引导学生培养正确、健康的运动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运动乃至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当发现某位学生只顾自己持球运动,在被对方球员拦阻甚至多人包夹时仍然试图强行突破,教师可以在其失球后及时指出其错误做法,告诉他要有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在篮球运动中不仅要相信队友,还要拓宽视野,在持球、运球的过程中随时观察队友的位置,把篮球传给更有投篮机会的球员,协助团队取得胜利。又如,当看到某位学生持球、运球能力较差,但投篮命中率非常高时,教师可以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告诉他篮球运动不仅需要全能选手,还离不开拥有专长的球员。通过在运动过程中向学生讲述篮球运动的道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摆脱失利的沮丧心理,增强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全局意识等。

四、回顾学生精彩表现,保持自信心态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并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保持在巅峰状态,有高峰势必有低谷。学生如果因心情、环境等因素导致课外篮球运动表现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产生不自信的问题。例如,当学生身体不舒服时,可能在篮球练习中不断出现停球失误、运球丢失等问题,甚至越努力失误却越多。此时,学生的心理负担将会不断加重,可能会对自己的篮球能力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之前的优异表现可能是出于运气,甚至可能会对自己的整体状态乃至未来人生持有怀疑的心态。部分学生虽然在平时篮球练习或者与同学进行对抗时表现突出,但进入竞赛后往往会紧张、焦虑,导致在对抗过程中屡屡失误,进而使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

对此,学校或者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在学生日常参与篮球课外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将学生在球场中的优异表现记录下来,并做好记录、存档。对于部分缺乏自信心或者篮球比赛失利的学生,为了提高其自信,教师便可以让其观看原有表现出色的视频或者图片,进行心理层面的慰藉,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之情,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比如,举行篮球课外运动比赛时,比赛双方势必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可以在比赛之后,学生意志消沉时,让学生观看比赛队伍相应的精彩表现视频或者图片,重新找回自信心。

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对比赛队伍进行适当的话语鼓励,如“这次比赛双方实力相差不大,下次找准机会便可以获得胜利。”或者“这次比赛失利正好是我们队伍发现问题的机会,以后在篮球课外运动时,注意解决比赛中发现的问题,便能够在下次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和课外活动指导教师让学生回顾优秀表现的过程,本质上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的过程。

此外,除了现场或者事后的心理安抚外,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告诉学生“胜败乃兵家常事”,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有极佳的表现和巅峰的状态,但同时也会有失误的情况。每位学生都要理性看待自己的表现,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误,都不能沾沾自喜或者自暴自弃。学生要学会从成功中发现不足,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既要保持必要的自信,同时也要避免盲目的自信,促进自身篮球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更应时时向其传递正确的胜负理念,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每一次的失利。当发现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时,教师要合理分配多人合作的团队,将心理成熟、性格稳重的学生与此类学生分配在一起进行练习,必要时可以由教师亲自与该学生组成篮球合作小组,在进行篮球运动的同时对其优异表现及时给予肯定,不断增强其自信心。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自信心的正确培养,对小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有积极影响。篮球课外运动的锻炼能够使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身体行为与学生心理自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身体素质越强,其自信水平也就越高。因此,学校、教师为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应加大对篮球课外运动的宣传力度,提升小学生篮球课外运动的参与频率。举办校内比赛和校外交流比赛可以让小学生在比赛中逐渐提升自信心,使其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体育锻炼、感悟生活。

[参考文献]

林宇彩.篮球运动对中学生的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J].运动精品,2019,38(11):50-52.

张涛涛.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研究[J].才智,2019(28):186-187.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体育家庭作业对小学生体育精神影响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68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仁海(1976.9-),男,福建三明人,任教于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自信心培养策略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