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实你小看了中华匠人

2022-03-29周建朋

全国新书目 2022年2期
关键词:石磨匠人匠心

周建朋

在人类文明史上,或许很多人关注的是那些显赫的科学家、发明家、历史学家等,但很少有人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最为平凡的劳动者——工匠。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中华工匠就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群体,不仅仅是史学家对工匠“集体失声”,还有艺术家和士大夫也漠视工匠群体,自然也很少有人把工匠当作科学家或发明家一样看待了。

在我看来,对中华工匠的漠视,或是对中华工匠文明的轻视,其原因有很多。对于当代人而言,或许我们很少接触中华工匠文明,也或许很少有学者书写工匠文明。在中国设计学界,潘天波教授应该说是少有的以“中华工匠”为专门研究主题的学者。

近期,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讲中华工匠文明的好书,即《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以下简称《好物有匠心》)。本书是潘天波教授的匠心之作。他精心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5位中华工匠,呈现出一部中华匠人在各个时期艰苦探索与创造发明的文化史诗,全景再现了中华工匠文明的世界性影响。所有这些书写均借助了“讲中国故事”的方式,向读者呈现的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读本。全书没有烦琐的引用,也没有复杂的语言,更没有艰涩的思想,朴素的文字让读者耳目一新。全书所彰显的书写意图或书写宗旨是向人们展示中华工匠文明的世界性流动与广泛影响,展现出中华工匠文明的世界性独特贡献与价值。

在《好物有匠心》中,作者笔墨所呈现出来的中华工匠文明是令人“惊奇”的。在时间上,中华工匠所创造的技术文明是古代世界最为领先的。譬如在今天看来最为普通的“轮子文明”。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车轮、木轮、铁轮等,但我们并不了解夏朝伟大的工匠——奚仲,是他首先发明了“车轮”,这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车轮”,对全人类的流动与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夏朝人制造的车轮比苏美尔人要早1000多年,尽管我们还不知道苏美尔人创造的车轮是否与中国古代车轮技术有关联,但至少我们能确定中国早期的车轮技术对世界的影响是存在的。同样,中国古代的陶轮文明、纱轮文明等都是世界领先的文明样态。正如潘天波教授所言,中国古代的“石磨文明”,也可以看作“轮子文明”的变种。对于世界文明史而言,中国古代工匠所创作的石磨技术,是令世人惊叹的。16世纪的葡萄牙人把中国石磨带到了东南亚,东南亚人开始用石磨加工小麦,面食文明诞生了;中国石磨被葡萄牙人带到南美洲巴西之后,南美洲的蔗糖经济诞生了,蔗糖文明被传播至世界;中国石磨被带到非洲,非洲工匠用它来加工咖啡,进而使咖啡文明走向世界;中国石磨被带到英国,英国工匠用它来加工香料,香料文明因此“飘香”在亚洲和欧洲之间;中国石磨被带入日本,日本的豆腐文明由此诞生。换言之,中华工匠所创造的轮子文明不仅给技术本身带来了延伸性发展,还给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技术粒子与文化样态。

在世界范围内,中华工匠文明是流动的,它的流动不仅仅是技术文明的海外传播,也是中华工匠精神文明的世界输出。实际上,中华工匠精神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精神或造物精神背后,还有计算精神、模块精神、系统精神等具有科学性的精神特质。譬如奚仲的造车技术、蒯祥的建筑技术、雷金玉的烫样技术等,无不包含了精密的计算精神。这无疑就是科学精神的表现,它对世界科学精神的贡献是显著的。就中国清代的烫样技术而言,它已经不是简单的建筑模型,它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建筑科学与艺术是任何世界建筑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它容纳了中国艺术、中国美学、中国伦理、中国绘画等诸多文化于一体。实际上,早期欧洲工业革命中的计算精神几乎都来自工匠领域,并逐渐从工匠领域走向纯粹的科学领域。在科学性上,尽管中国古代的鼓风技术和铁犁技术等还不能与近代科学技术相媲美,但这些技术为近代科学提供了技术粒子是毫无疑问的。在马克思看来,没有中国古代的铁犁技术,也就没有欧洲早期的农业革命,进而延缓了后来欧洲的工业革命。因此,中华工匠精神的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建构与发展提供了观念、思想和精神资源,或为世界文明的精神特质与思想内涵提供了“乳汁”。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华工匠文明是活的文明流动体。从中国,到中亚和西亚,再到欧洲和非洲;从中国,到東南亚、南亚,再到南美洲和大洋洲。从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北非、东非和南非等地均有中国古代陶瓷的出水或出土;在广阔的美洲,也同样发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铜钱、陶瓷、漆器等;在大洋洲和亚洲很多地方,中国古代工匠遗迹、遗物也有大量发现。这些“物的发现”,已然不仅仅是“物本身”了。它们全然是中华工匠文明的遗存,因为在它们的身上已经发现了中华文化、艺术、哲学、道德、伦理的基因。在古代丝路上,随同中华工匠技术物的世界性流动,中华技术、哲学和美学等已然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滋补着世界文明的建构与发展,尤其是中华工匠精神给世界带来的沾溉与影响是深远的。

匠人文明与人类文明是同呼吸的。匠人为人类创造了数不尽的物质文明,创造了耀眼夺目的艺术文明,更创造了宝贵的精神文明。一匠,一物,一精神,这是匠人的全部。在中国古代,有多少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就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工匠。匠人们用汗水、智慧、时间、精神铸造了一件件精美的器物,全部奉献给他人。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书写中华文明的辉煌;在世世代代的坚守中,书写中华民族的精神。

在文明初创时期,匠人们用双手创造简单的工具,制作适合生产的农具,发明用于制作陶器的砂轮或用于纺织的纺轮,这些生产和生活技术的发明与发现,为人类社会早期的文明初创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在文明建构时期,大量的匠人投身到文明创造之中,蔡伦用宦官之身创造了令世界倾倒的纸张文明;李廷珪用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究精神,把全部的生命熔铸进小小的墨块之中;杨慧之的创新精神不仅令大唐艺术家折服,更令后世雕塑艺术家惊叹;毕昇用伟大的宋代“创业精神”,成就了被西方人称为“文明之母”的活版印刷术;陆子冈用生命成就了他的作品永远姓“陆”,而不姓“皇”,永葆治玉精神的个性特色;唐英以“包衣阿哈”的身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陶瓷文明。中华工匠为中华文明增加了底色、特色和秀色,为世界文明提供了中国营养、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

在当代,中华工匠精神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为中华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和人文精神继续在发挥着重大影响与作用。在各行各业,对工匠精神的学习蔚然成风,弘扬中华工匠精神已然成为了当代中国人的共识与共举。《好物有匠心》是中华工匠文化历史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华工匠精神弘扬的产物。我相信,《好物有匠心》会承担起传承中华工匠文化和弘扬中华工匠精神的社会责任,并为当代社会文明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石磨匠人匠心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推磨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