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 “海洋新知科普丛书”的出版特色

2022-05-12蔡亚林

全国新书目 2022年2期
关键词:北冰洋一面镜子海豚

◎文/蔡亚林

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出版社)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中央级海洋专业出版机构,引进出版“海洋新知科普丛书”,体现了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出版科普精品的抱负,对加强海洋科学与文化的普及宣传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出版一套全面、系统、权威、接地气的海洋科普译丛,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海洋知识,对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培养全民亲海洋行为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有益于社会形成关心海洋、爱护海洋的氛围。因此,这套译丛的定位便是能反映海洋科学最新进展、体验人文关怀的海洋知识普及性读物。作为本套丛书责任编辑之一,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要地谈一谈“海洋新知科普丛书”的出版特色。

一、内容特色:多样性、多维性和前沿性

本套丛书包括《章鱼星人》《海豚——人类在水下的一面镜子》《魔牙岛大白鲨》《海浪》《亚马孙粉红海豚》《浮游生物》《北冰洋冷遇记》七本,每一本书都代表着不同的海洋人文科学的研究领域,展现出以下几种特色。

其一是多样性,即涉及门类的多样。有常见的海洋动物:高智商的像人类在水下生活的海豚;有像鹦鹉一样的喙状嘴、蛇一样的毒液和长满了牙齿的舌头,能秒变自己的形状和颜色,还会喷出墨汁的神秘聪慧的无脊椎动物章鱼。也有鲜为公众知晓的浮游生物:它们大多数肉眼不可见,却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高度多样性的一大类群。还有既温和又凶猛的海浪,更有纯净而神秘的北冰洋。

其二是多维性,即写作角度的多维。比如,《章鱼星人》是博物学家养成系的跨物种心灵交流纪实。《海豚——人类在水下的一面镜子》则是将全球冒险游记、第一人称新闻报道以及深入的文献研究巧妙地编排起来。《魔牙岛大白鲨》涉及海洋生物学的前沿领域,却又富有娱乐性,并能使人产生情感共鸣,是一个保证可以把人吓得魂不附体的冒险故事。《海浪》则从海员、海浪科学家以及极限冲浪者等视角,对海浪进行了深入探讨,非常出色地向我们解释了一些自然力(如风、潮流和海底形状),正是这些自然力造就了令人生畏甚至致命的冲浪胜地。《亚马孙粉红海豚》是一本技巧纯熟、内容丰富的探险小说。作者以诗人般的敏感和抒情,以及科学家般的逻辑和详实,讲述了她的探险故事和观察发现……除了扣人心弦的冒险历程,她还有力地披露了亚马孙那片混乱、美丽的土地所经历的血腥而残酷的人类历史。《浮游生物》则用500余张显微特写图片,展示了宛如珠宝的硅藻,柔软透明的栉水母,以及许多其他浮游生物。精美的图片,简洁的文字,揭开了占据海洋生命98%的浮游生物的神秘面纱。《北冰洋冷遇记》的作者亲自潜入零度之下的北冰洋,用百张美丽怪异的海底生物照片,展现了真实而震撼的北冰洋水下世界。

其三是展现了前沿性,有专业类奖项加持。原著皆是2015—2017年之间的著作,出版时皆获得了荣誉与奖项。比如,《章鱼星人》是2015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在美国Amazon海洋类排名NO.1、美国Amazon无脊椎动物学榜排名NO.1、美国Amazon动物行为与沟通类排名NO.1。《海豚——人类在水下的一面镜子》是2016年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之一,《纽约时报》畅销书、《旧金山纪事报》年度最佳书籍。《浮游生物》获得了当年世界水下摄影节“最佳水下世界出版物奖”,版权输出至德国、日本等地。《北冰洋冷遇记》获得了俄罗斯2017年最重要的非虚构作品奖——科学普及奖,还有俄罗斯最负盛名的写实文学奖“启蒙者”特别奖。

二、作者特色:多国化、专业化和大众化

本套丛书策划的初衷,即期望作者能从不同角度写出对海洋的人文关怀,描绘出海洋本身以及海洋“公民”的美好,呼吁全人类共同关注海洋。因此,本套丛书的作者,有《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有国际大奖获得者,也有某一学科领域的国际知名科学家,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其一是多国化,即丛书作者来自多个国家。不同国家的海洋人文研究,可以为读者展现更国际化的视野。比如,《章鱼星人》的作者赛•蒙哥玛丽来自美国,《海豚——人类在水下的一面镜子》的作者苏珊•凯西来自英国,《浮游生物》的作者克里斯蒂安•萨尔代来自法国,《北冰洋冷遇记》的作者亚历山大•谢苗诺夫来自俄罗斯。

其二是专业化,即丛书作者的专业度较高。专业的作者方能保证专业的产出,不会出现外行人讲内行话的失误,能极大程度地保证作品的含金量和可读性。比如,《章鱼星人》的作者赛•蒙哥玛丽是美国著名博物学家,纪录片编剧,自然主义作家,著有20部非小说类作品。《海豚——人类在水下的一面镜子》的作者苏珊•凯西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前《奥普拉杂志》主编,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奖记者。《浮游生物》的作者克里斯蒂安•萨尔代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滨海自由城海洋观测站名誉主任,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创始人,发表过诸多学术论文及著作,创作了多部获奖纪录片及动画影片,被法国科学院授予海洋科学奖。《北冰洋冷遇记》的作者亚历山大•谢苗诺夫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和知名的水下摄影师,现任莫斯科国立大学白海生物站潜水队队长。

其三是大众化,即丛书作者受欢迎程度较高。作者是否受欢迎,作品发表的广度、深度以及所获的奖项是相对客观的判定标准。本套丛书的作者皆是个中翘楚。比如,克里斯蒂安•萨尔代身为科学家不仅发表了诸多学术论文及著作,创作了多部获奖纪录片及动画影片,还被法国科学院授予海洋科学奖,并于2007年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授予欧洲生命科学传播奖。苏珊•凯西的作品曾入选“最佳美国科学与自然写作”“最佳美国体育写作”“美国杂志最佳文章”,并登上《时尚先生》《体育画报》《财富》《户外》《国家地理》等杂志。赛•蒙哥玛丽在2009年获得新英格兰独立书商最佳非小说类奖,2010年获得华盛顿知识类儿童读物奖、动物保护协会MSPCA最佳非小说奖,2015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人道协会和新英格兰书商协会还共同为其颁发了终生成就奖。

三、制作特色:打造优质精品

海洋出版社作为海洋类的专业社,在海洋领域的出版品质无疑是要追求卓越的。因此,本套丛书在制作上组建了编、译、审等流程的互补团队。责编团队里有科班出身的高材生,也有深谙畅销书制作精髓的资深编辑。翻译团队里有职业译者,也有对口专业的教授。审稿则特别邀请到副高职称以上的编审把关。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丛书制作过程的精品化。制作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其一是准确的读者定位。读者对象的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图书的销量。了解图书、细分市场、多方调研,再根据丛书的特点,将读者定位为中上层次的热爱自然科学,特别是关注海洋科学的群体,这在后期的销售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其二是呈现独特气质的图书设计。图书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有了好的内容,这是底子,也可以称之为“里”。而呈现内容的形式,就是外在,也就是“表”。一个个好的“里”的“表”被实现、被呈现,最后形成作品的独特气质。这个过程就不能忽视图书的外部形态,包括开本、用纸、装帧设计等细节。基于这个原则,丛书的设计、字体、用纸、用墨均历经数次讨论和修改。以《浮游生物》为例,图书呈现的气质如下(见图1、图2)。

图1 双封设计

图2 内文设计

其三是多元运营,创新赢利方式。运营的核心要义是让好的内容用恰当的方式被读者看到。除了常规的征订宣传外,本套丛书积极地运用了新媒体进行运营宣传。比如,《海豚——人类在水下的一面镜子》出版时就开展线上营销活动,在微博上联系海洋科学领域的百万级大V发长评,亦获得了好评,其中大V盛赞“本书内容很好,与之前看到所有海豚鲸类畅销书都不一样”。同时在出版社官微上做转发赠书活动,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另外善于利用专业刊物进行宣传,比如自然资源部直属的自然资源报,《北冰洋冷遇记》《浮游生物》等均有特别报道。

本套丛书在内容、作者、制作上呈现出独特气质,出版之后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好评与赞誉。比如,《海豚——人类在水下的一面镜子》出版后两个月入选百道好书网当月榜单,获2018年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入围奖、2019年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浮游生物》获2019年中国自然好书奖入围奖、2020年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等等。同时,丛书的出版在传递自然知识、传播人文价值、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猜你喜欢

北冰洋一面镜子海豚
海豚
海豚的自愈术
一面镜子折射人生
潜艇冒出北冰洋
一千零一面镜子
“蒋公宴请”是一面镜子
基于SIFT-SVM的北冰洋海冰识别研究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闭海和半闭海制度——北冰洋是半闭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