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3-28杨旭东李小永

森林防火 2022年1期
关键词:林火贵州省树种

杨旭东 李小永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 贵阳 550003)

贵州省位于长江、珠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丰富,石漠化广布,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被国务院赋予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同时也是南方省份中重要的木材资源供应地之一[1]。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贵州省先后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植被恢复等工程项目,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逐年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体系日趋发达、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必须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灾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2],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当今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失[3]。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非常大的威胁,影响森林演替,破坏生物多样性以及森林在小气候和涵养水源等方面的作用,甚至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4-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与森林接触机会的增多,森林防火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9]。贵州省非常重视森林防火工作,2021年贵州省发生森林火灾9起、森林火灾受害率0.004 5‰,远低于国家1‰及贵州省政府0.8‰的防控指标要求。根据“十四五”期间至2021年各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分析(见表1)[10],森林火灾发生起数逐年呈下降趋势,但2020年、2021年的森林火灾受害率与2019年相比,仍有一定的上升趋势,所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仍然是今后森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产生火灾的主要是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具体体现在烧荒等生产用火方面,主要发生于林缘;自然原因主要体现为雷击等,常发生于林中[11-12]。贵州省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沟谷深切,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扑救难度非常大。林火阻隔系统就是将各种天然和人工建设的阻火隔离带相连,形成闭合的网络系统,在网络中最小的网眼面积,即林火控制最小范围,在地面上形成一定宽度的具有阻火功能的屏障,封闭成网状,将发生的林火尽量控制在最小网眼面积内[13],达到阻止火灾蔓延、提升扑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表1 贵州省历年森林火灾统计表Tab.1 Statistical table of forest fire in Guizhou province over the years

1 贵州林火阻隔系统现状概述

林火阻隔就是利用林区公路、防火线、防火林带和河流、湖泊等障碍物及不易着火的生物阻隔林火的蔓延[14-15],林火阻隔系统是林区内由人工开设或自然形成,符合防火技术标准,能有效阻隔森林火蔓延,封闭式的带状障碍物集成体系[16]。贵州省林火阻隔系统有利用型和建设型,利用型主要包括自然阻隔带(分布在林区内的宽度在10 m[17]以上的河流及河滩、沼泽、湖泊、水库、水塘以及岩石裸露地带等自然障碍物)、工程阻隔带(林区等级公路、铁路、水渠、电力高压线等);建设型主要包括生物阻隔带(优势树种由具有阻火性、耐火性的树种构成,分布于林内、林缘、村寨、山脚田边等区域的林带)、防火线、森林防火道路等。受资金和技术等因素限制,全省仅有部分地方开展了建设型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且建设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形成闭合的林火阻隔系统。截至2021年末,全省建有森林防火道路8 008.87 km(兼森林防火道路功能的乡村道路)、防火线1 664.42 km、生物阻隔带735.93 km。

2 林火阻隔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系统密度较低

截至2020年底,贵州省森林防火道路密度仅为0.46 m/hm2(见表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 m/hm2[17]。防火道路路网密度达不到要求将会影响消防车辆、扑救队员快速到达火场,存在延长森林火灾扑救时间,加大森林火灾损失等问题。目前已建的林火阻隔带以防火线和生物阻隔带为主,密度仅为0.16 m/hm2,其中,Ⅰ级火险区林火阻隔带密度0.21 m/hm2,Ⅱ级火险区林火阻隔带密度0.1 m/hm2,Ⅲ级火险区林火阻隔带密度0.1 m/hm2,均远低于国家最低标准5.66 m/hm2[16]的要求,较低的林火阻隔带不能实质性地对森林火灾进行有效阻隔,无法充分发挥防治火灾蔓延的作用。

表2 贵州省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规模及密度统计表Tab.2 Statistical table of construction scale and density of forest fire destruction system in Guizhou province

2.2 建设标准不高

受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已建森林防火道路大多结合通村或通组等乡村公路建设,不能直达林区,而且乡村公路多数为等外公路,不能完全满足消防车、大型运兵车快速到达火场的要求。因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同时也受投资影响,各地已建防火线和生物阻隔带大多数达不到标准要求,国家规定的宽度必须在20~30 m以上[16],而贵州省大部分地方建设的森林防火线和生物阻隔带的宽度在10 m以下。且已建生物阻隔带存在树种单一、树种选择不当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地方选用了马尾松等不具备防火功能的树种来建设生物阻隔带。

2.3 重视程度不够

多年来,部分森林经营单位和主管单位长期存在“重造轻防”的思想,对林火阻隔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上级安排的任务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没有投入足够多的资金和精力去建设,导致已建林火阻隔带存在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缺乏后期管护等现象,难以发挥林火阻隔带的应有作用。

2.4 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贵州省林火阻隔带建设没有专项资金,主要由营造林投资经费或者地方政府匹配资金解决。一方面,林业造林投资较低,投入造林、抚育管护、森林培育等方面的经费较为紧张,用于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的经费更少。另一方面,贵州省地方财政困难,匹配资金的难度相对较大,导致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任务重与缺乏资金的矛盾日益突出。

2.5 阻隔网络缺失

因贵州省各县级单位未编制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方面的规划,再加上投入资金不足,各地建设的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及哪里火险等级高就建在哪里,哪里好建就建在哪里的现象。存在断头、分布不均等情况,不能形成封闭网络,导致林火阻隔带的阻隔效果差、防火功能低。

2.6 后期维护欠缺

受资金和认识层面的影响,贵州省大部分地方的林火阻隔系统建成以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后期维护管理。森林防火道路存在路基垮塌、路面坑槽、积水严重等诸多问题。生物阻隔带没有及时进行抚育管护,致使林带内杂草丛生、枯枝落叶多、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缓慢、成林率不高。这不仅不能达到阻隔火灾的作用,反而成为新的火灾隐患。

3 对策建议

3.1 统筹编制相关规划,合理布局阻隔网络

市(州)及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在省级规划的总体框架内,根据辖区内森林资源情况、地理条件、火灾隐患、火灾等级等,编制本辖区的林火阻隔系统规划。统筹林业工程项目及涉林任务建设,科学提出建设目标,合理安排任务。充分利用自然阻隔带和工程阻隔带,与新建阻隔带紧密连接、相互补充,形成科学有效的林火阻隔网络。

在布局安排上,森林防火道路以连接现有乡村道路、产业路、旅游公路等为主,确保重点林区形成闭合环状的森林防火道路体系。防火线主要在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率大、石漠化程度较高等不具备栽植防火树种的林缘、山脊等地段开设。生物阻隔带要结合森林资源分布、野外用火习俗、火灾发生等情况[18-19],重点布局于适宜栽植防火树种的建筑群(居民点、工业区等)周围、人员活动密集场所的林缘,林地与农地的分界处,有明显阻隔林火作用的山脊、沟谷和坡面等。

在建设任务安排上,要体现“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安排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林场等森林资源丰富、保护价值高的区域,制定年度建设计划,逐步建成高效完善的林火阻隔系统。

3.2 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各级政府和森林防火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内容、技术标准等的宣传力度,提升森林经营者、林农等的认识,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技术指导,鼓励支持森林经营者或所有者自筹资金建设林火阻隔带。各地在开展森林经营培育和实施营造林任务时,应将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纳入重点建设任务。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的监督力度,特别是重点加强财政出资建设林火阻隔系统的监督验收力度。对未按规定完成建设任务的,要加强问责或其他处分力度,确保林火阻隔系统建设顺利推进。

3.3 积极筹措各类资金,整合林业建设项目

地方各级政府应将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列入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同时积极争取将林火阻隔系统纳入中央和省级林业工程项目,结合低产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中央及省级财政造林补贴等林业工程项目以及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开展。同时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可按程序申请本级森林植被恢复费进行建设,纳入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进行管理。

3.4 综合利用现有设施,加强系统维护改造

为节约投资,减小工程量,减少森林资源的占有和节省土地资源,在现有林火阻隔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自然阻隔带和工程阻隔带建设组合阻隔带。同时加强已建森林防火道路和生物阻隔带的维护和改造,提高使用效率。

3.4.1 依托现有设施建设组合阻隔带 各地在建设林火阻隔系统时,应综合考虑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山塘等自然阻隔带和道路、铁路、高路线水渠等工程阻隔带的分布情况。对位于林区适宜纳入林火阻隔系统的,应充分利用,按照林火阻隔带建设标准,在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的两侧或单侧开设防火线、生土带或种植防火树种建成组合阻隔带。

3.4.2 改造提升现有森林防火道路 要以现在的可作为森林防火道路的农村道路、旅游道路、受损的森林防火道路、农村废弃路、简易路、集材废弃道和断头路为基础,对其进行修复、改造升级为四级公路,连接断头路[20]。同时对森林防火道路进行连接、延长,形成畅通、快捷的森林防火道路体系。

3.4.3 加强已建生物阻隔带抚育管护 加强已建生物阻隔带的调查,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成活率或保存率过低、树种选择不当、建设标准达不到要求、建设地段不合适的生物阻隔带开展补植、树种替换、扩建、改建等工作。同时加强未成林造林地、幼龄林的抚育管护,提升建设质量。

3.5 科学营造生物阻隔带,充分发挥多重效益

生物阻隔带是林火阻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防火措施所不具备的优势和作用[21],是“绿色生态防火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22]。营建生物隔离带不仅能将被动防火变为主动防火,节约防火经费,增加美观程度,改善传统防火工程,而且具有使用周期长、防火效能高、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森林蓄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林分抗灾能力、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及增加民众防火意愿等优点[23]。营建生物阻隔带应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状况、立地条件、森林火灾隐患等,本着急用、管用、实用、长效的原则[17]进行建设。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推广运用先进的林业科研成果,引进近自然林业、全周期经营、定向培育等先进的经营理论,提升生物阻隔带的林分质量。同时,为提高当地政府、森林经营者、林农等生物阻隔带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选择具有良好经济、景观等效益的防火树种为主要造林树种,结合林业产业发展、一般用材林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景区绿化等进行建设,营造树种结构合理、林分结构完善、防火效果明显,集防火、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物阻隔带,重点选择木荷、火力楠、油茶[24]、杨梅、楠木、冬青[25-28]、柑橘、贵州山核、榉木、桤木、枇杷等树种。

4 结语

林火阻隔系统是贯彻森林防火方针“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具体举措,其独特优势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贵州省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沟谷深切,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扑救难度非常大。建设林火阻隔系统将大幅提升综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能力,减少森林火灾损失,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林火贵州省树种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贵州省种公牛站
林火监测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发展
半边天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