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耦合发展实证研究

2022-03-28演莉金鑫

关键词:桂北村寨少数民族

演莉 金鑫

(桂林旅游学院 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引言

2009年,国家民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民族村落保护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为我国开展民族村落保护试点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2012年,国家民委发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建设与文化生态保护提供科学规划与实践蓝本。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进一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少数民族村寨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由于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都是为了振兴与发展村落而提出的,两者目标都是为实现乡村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但是,它们能否在特定的实施条件中实现协调以及并行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两者所涉及的责任主体以及利益相关者不同,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是否能够有效解决也是一个需要重点思考与探讨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民族村寨也在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与发展。于此过程中,村寨在维护经济利益的同时,容易削弱文化保护的主导性,而对文化与环境的发展造成破坏[1]。鉴于此,应当如何协调文化保护、村落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村落发展商业化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当的问题是当前急需破解的主题。

桂北地区位于广西东北部,包括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以及贺州的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分布着壮、侗、苗、瑶、仫佬等7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村寨。2014—2019年国家民委分三批公布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广西桂北以6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占据广西区特色村寨总量的一半以上,也成为广西特色村寨云集的区域,这里有秀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乡韵浓郁的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条件限制,村寨整体经济发展还处于落后状态。乡村振兴战略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培育等发展战略实施后,桂北地区民族特色村寨村民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然而在逐步深入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探索广西桂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发展路径,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特色村寨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耦合作用内在机理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彼此影响进而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状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乡村振兴作为经济社会总系统中两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二者通过产业、生态、社会、村民等生产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协同发展相辅相成,在总体目标和实现方式上均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本文参考李正军和武超群(2021)、刘七军等(2020)的研究,从产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管理、生活质量等方面分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耦合互动机理[2-4]。(如图1所示)

图1 乡村振兴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耦合机遇

1.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具有耦合性

乡村振兴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作为两个子系统,共同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系统中。两者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都面临特色产业、村寨建筑、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等逐渐衰落和乡村差距加剧的问题,在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民俗文化、乡村治理等方面共融共通。特色村寨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为了改善当前乡村地区发展落后现状、优化乡村经济社会文化这个综合系统制定的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强调把“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由此看来两者在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实现目标一致,具有高度耦合性。

1.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具有差异性

虽然特色村寨建设和乡村振兴在内涵、发展思路、政策规划、发展目标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首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区别于普通的乡村,它是经国家民委授权、村寨中保留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良好生态体系,具有其特殊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对象是普通乡村,具有一般性[5]。其次,阶段与使命不同。民族特色村寨是2009年确定并通过试点实施推广,经历民族村落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阶段。特色村寨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产业发展呈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态势,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战略,是在解决乡村绝对贫困之后为进一步推进乡村经济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实施阶段是2018—2025年。从时间跨度、提出背景和历史使命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比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范畴更广。

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耦合协调评价指标构建

2.1 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选取评价指标时,通过对刘七军等[4](2020)、李杰等[6](2015)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初步设定耦合评价指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数据采集的可操作性,本着全面性的原则,对评价指标进行必要的挑选调整,确定了如下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耦合评价指标体系[6]

2.2 指标数据处理[7]

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中,对于不同指标的数值运用熵值法进行计算处理;为保证数据运算一致性,运用极差法和去零化方法进行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通过熵值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用Zij表示第j项评价指标值的比重;Mi表示第i项指标的熵值;Wi表示第i项指标权重。

对数据利用极差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1)Xij=

计算j项指标体系下i年评价指标值的权重:

确定第i项指标的信息熵值:

计算熵冗余值,并对第i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

2.3 耦合模型构建

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设定为U,构建乡村振兴系统(U1)与特色村寨建设系统(U2)耦合协调度模型。在计算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时应用集成线性加权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指标对于自身所在系统发展的贡献率。计算公式为:

耦合度测算计算公式为:

通过计算得出的数值大小来体现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

C代表的是系统耦合度,即为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在耦合度评价模型中,C值处在0—1之间(包括0和1),在对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的耦合状态进行描述时,可以根据C值所处的数值段将耦合度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见表2)。测算C值代表对应区间得到系统所处的耦合阶段,评定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系统与特色村寨建设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

表2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耦合度阶段划分

计算公式为:

(7)T=aU1+βU2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U1和U2系统的加权综合得分用T表示,代表它们对于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大小。可变系数取值为0.5。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实施阶段,其政策的适用范围以及涵盖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比特色村寨建设更加深广。所以在分析时,主系统定为乡村振兴系统,变量值应为α=β=0.5。由此得出不同年份的耦合协调情况(见表3)。

表3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3 广西桂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

3.1 广西桂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情况及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2016—2020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桂林市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库,并结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当地地方县志等相关统计数据。部分年份数据不全,为了方便研究进行运用趋势外推法、相邻年份差值推定法对所需数据进行推测,从而保证了数据完整性。

3.2 指标的筛选及权重的确定

实际研究得出结论,指标数据影响来自于区域政府行为、产业发展政策、历史演变和一些突发因素。数据生成后,存在一些相关系数较高的重复性指数,因此,为了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桂林龙胜壮寨乡村振兴的原始指标与村寨建设之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的两个系统的指标以及权重分配(见表4)。

表4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耦合评价指标及权重

3.3 耦合关系分析

在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根据公式(5)—(8)得出了龙胜壮寨乡村振兴系统与特色村寨建设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见表5)。

表5 桂林龙胜壮寨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耦合协调度和耦合类型

实证结果分析:

(1)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耦合度分析。从2016年到2020年,桂北乡村振兴战略体系和特色村寨建设系统的耦合度分别为0.485 6、0.497 4、0.496 4、0.499 1和0.499 8。呈现不断变化并有所增长的态势,总体上呈中度耦合,但是这种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尚未达到高度耦合。今后,应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构建更紧密的村寨发展融合机制,有效优化村寨管理体制,保护村寨传统文化,统筹协调乡村振兴和特色村寨建设。

(2)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耦合协调度分析。从2016年至2020年,广西桂北地区乡村振兴系统和特色村寨建设系统之间的互联和协调程度显而易见,发展阶段是通过从不平衡到协调的转变来实现的。2016年耦合协调度为0.197 2,处于严重失调阶段,到2020年这一数值达到0.507 9,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特色村寨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改善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鉴于乡村振兴和特色村寨建设建设已初步协调、发展良好,但耦合仍处于早期阶段,耦合协调程度刚刚从失调阶段转向协调阶段,需要向更高耦合级别过渡,并改进耦合协调现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村寨建设的发展要求与目标相互耦合关系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从耦合基础、耦合动力、耦合方式三个方面对广西桂北龙胜县少数民族村寨2016—2020年耦合状态进行了定量研究和系统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乡村振兴战略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同处于产业业态发展、生态环境优化、乡风民俗文化传承、乡村组织管理有效、城乡共同富裕的要素资源耦合结构下,这种耦合结构在耦合作用下推动特色村寨不断发展。(2)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综合评价指数越高,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就越高,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正相关。(3)研究样本龙胜县乡村振兴战略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表现为一定的耦合相关。2016—2020年二者经历了 “严重失调—勉强协调”的转变,处于协调程度不高、等级尚待进一步优化阶段。综合效益提升缓慢是制约两系统协调度等级低的直接原因[8]。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益与当地的特色村寨建设的要素资源优势利用密切相关,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出,乡村振兴与特色村寨建设之间有两条不同的连接线:一条是乡村振兴可以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另一条是特色村寨建设将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更常见的是以特色村寨建设引导乡村振兴战略。值得注意的是,特色村寨的建设和乡村振兴之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更多的联系和互动,这对于后续二者实现更好的协调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4.2 政策建议

4.2.1 挖掘特色村寨的内生动力,助推民族地区实现全面振兴

村民是村寨的主体,特色村寨一切活动的开展都依靠村民。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村寨建设耦合协调机制推动民族村寨在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村民宜居宜业和生活富裕。因此,在二者耦合发展过程中,强调村民的主体地位,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自觉,为其提供参与村寨治理便利,尊重村民参与企业商业活动的信息知情权,从而充分发挥全体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共享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9],使其成为特色民族村寨建设的助推器,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全面目标。

4.2.2 多元主体共创共享,构建村寨命运共同体

如何在协调发展特色村寨文化、生态、经济的同时兼顾各方主体的利益是必须面对的问题。遵循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各级组织统筹规划、精细布局要在对接中央及地方有关政策,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村寨建设的同时,发挥新时代赋予的更高层次引领作用。其次,村寨建设需要资金驱动,在争取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同时,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社会资本进入村寨,培育和支持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特”“一寨一品”[10]。另外,村寨文化资源通过商业链条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可因追求经济利益弱化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可以采用“村寨组织+村寨建设投资企业+村民”的形式实现利益整合,借鉴旅游业推动民族乡村经济振兴的“西江苗寨”模式,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命运共同体。

4.2.3 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打造村寨内在品质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灵魂,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与非物质形态的产物。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冲突,特色村寨建设和开发让本应承担生态利益功能的村寨愈加不堪重负,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基于此,当前在广西桂北地区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对于壮、瑶、苗、侗等节庆习俗、传统体育、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产品和产业应进行大力扶持,出台保护与传承的制度,提升文化知名度。同时,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留住村民传承文化资源并实现增值;运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其他优秀文化,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11]。但是在此过程中要强调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保持本地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5 结语

通过对广西桂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耦合发展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处于低层级的耦合协调阶段,据此提出促进乡村振兴、村落经济生态文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赋予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更加丰富的内涵。因此,对于两个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从更多方面进行城乡共同发展维度的度量。受数据可得性的限制,以广西桂北龙胜县等少数民族村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不够宏观,因此所得结论及相关建议也较为具体。未来可以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聚集的西南地区,比如云南、贵州等省份进行探索和研究,或能更加深刻地反映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村寨建设的融合特征,进而结合不同区域的现实需求,因地制宜拟定二者协调发展的针对性策略。

猜你喜欢

桂北村寨少数民族
廖煜玲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无蚊村寨丁屋岭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村寨——海坪彝寨
桂北红色资源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向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2016 年5 月桂北地区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