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协煤上调基准价煤、电能否相向而行?

2022-03-28编辑余璇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1期
关键词:煤价煤炭发电

■本刊记者向敏/ 编辑余璇

2021 年12 月1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明确“基准价+浮动价”的价格机制,基准价、浮动价暂按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实施。根据意见稿,2022 年煤炭中长期合同价为550~850元/吨。相比此前470~600元/吨的区间,政策允许波动幅度加大。下水煤合同基准价暂按5500 大卡动力煤700 元/吨签订。较2017 年以来执行的535 元/吨基准价,基准价上调接近31%。

煤炭长协,一家欢喜一家愁?

根据《方案》,这是自2017 年煤炭长协机制确立后,五年以来首次上调长协基准价,并给出明确的浮动区间,意在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使煤炭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基本面。煤炭中长期合同依旧坚持“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但实行月度定价。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浮动价的计算方式也发生变更,多了一个参考指标。老办法的浮动价综合3 个价格指数确定:环渤海动力煤综合价格指数、CCTD 秦皇岛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指数、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综合指数。此次《方案》增加了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综合价格指数,选取四大指数每月最后一期价格,各按25%权重确定指数综合价格,指数综合价格比基准价每升降1 元/吨,下月中长期合同价格相应同向上下浮动0.5 元/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虽然个别时间煤炭价格高涨,但多数时间价格都在这个区间。对于煤炭企业,可以将煤炭生产稳定下来,未来不用过度关注销售端,只要专心在内部改善管理和改进技术并降低运营成本就可以提升煤矿的盈利能力。而对于电企来说,它的利好在于价格可以在一个相对比较可控的范围之内,在高煤价的时候能够获得价格稳定的煤炭供应。

“最新长协价格区间符合之前市场的预期,价格中枢和区间的提升是煤矿生产成本提升和‘双碳’目标引导下的体现。”林伯强向记者表示,煤炭供应长协签订范围扩大,将打击囤积居奇行为,以及查处编制失真乃至有制造市场恐慌嫌疑的操纵煤炭价格指数的行为,减少煤炭市场对投机性情绪的放大。

某发电企业燃料管理部主管告诉记者:“在煤炭供应整体下降,需求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动力煤价格区间整体上移是符合市场预期的。上调基准价将影响煤价中枢整体上移,有利于煤炭企业,吨煤利润较以往更高,但增加了发电企业的成本,很多发电企业按此价格几乎没有边际收益,能维持盈亏平衡都较难。”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吴疆对记者说:“长协煤价格上浮偏高,该政策偏向煤炭企业,对它们而言为利好消息,但不利于下游电厂。按照新的长协煤价及火电上网电价,2022 年动力煤价格中枢预计上调200 元/吨,相当于发电成本增加大约0.06元/千瓦时。相比2020年,煤炭行业将增加利润2500~3000 亿元,利润保持在5000亿元水平;而对于火电行业,虽然国家政策允许上网电价最高上浮20%(相当于大约0.07 元/千瓦时),但由于各地落实程度、落实方式不一,特别是各地电源结构、市场供需情况不同,在电力市场情况下,预计只能实现0.04 元/千瓦时的电价上浮,预计发电企业(相比2020年)将出现1000 亿元左右的利润减幅,造成大部分火电厂亏损或微利。同时,全社会终端电力用户将增加1500~2000亿元左右的用电成本。”

他同时表示,2017~2020 年,中国煤炭行业年均利润2725 亿元、年均价格591 元/吨,已经证明原有动力煤长协价格区间是合理的;近几年煤炭行业年均煤价和年均利润均证明并不存在显著的收不抵支、经营困难,同时也恰证明此前的长协指导价是站得住脚的。

吴疆认为,2021 年7~8 月发电高峰期煤价尚且正常,2021年9~10 月发电低谷却突然出现煤价暴涨、大面积电荒,10 月份达到惊人的2110 元/吨的月均煤价新纪录。在他看来:“2021年煤价借国际经济危机暴涨,涨价速度与煤价高度均远远高于2008 年;新的长协煤价及火电上网电价并没有针对性抑制煤价,势必造成长期的煤价高位盘桓、发电亏损;与2008 年相比,中国煤炭资源目前已经高度集中于晋陕蒙三省区,限产保价的主观性也更强。”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及电力分析人士称,煤电为什么亏损?直观看是煤价飙升。但为什么煤价会飙升呢?“全社会一致去煤,煤矿压产的压产,关停的关停,金融机构断贷的断贷,各种因素导致了供需的不平衡,煤价飙升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她认为,我们国家的资源禀赋还是富煤、贫油、少气,经济要发展,能源需求短时间降不下去,石油对外依存度2020 年是73%,天然气45%,不靠煤靠什么?“解决好能源的基本面问题,煤炭价格就能迎刃而解,能源的问题其实应该交给市场,当前的运行模式需要根据经济的发展有所调整。能源保障必须做好,不然会有很多连带问题出现,就像欧洲当前面临的问题一样。”她表示。

合同履约,约束力有待加强?

《方案》明确2022 年的煤炭长协签订范围进一步扩大,核定能力在30 万吨及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原则上均被纳入签订范围;2021 年9 月份以来核增产能的保供煤矿核增部分按承诺要求全部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

根据《方案》,煤炭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发电供热企业年度用煤扣除进口煤后应实现中长期供需合同全覆盖。当年用煤量可准确预测的,按预测用量扣除进口煤计划后全部签订合同;不能准确预测的,应结合上一年度实际使用国内煤炭量和新投运机组等合理增长因素签订合同。鼓励供需双方按照价格机制签订3年及以上长期合同,3年及以上长期合同量应不低于各企业签订合同量的50%。

前述发电企业燃料主管对此表示,很多煤炭企业、煤矿自有资源量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都达不到80%以上,大型国有煤企2022 年中长期合同量还存在同比减量的情况,目前下游电企希望多签中长期合同量,但是鉴于煤企中长期合同量没有增量,几乎很难实现除进口煤外中长期合同全覆盖。

煤炭中长期合同包括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机制自主协商为基础,运输企业和信用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签订,接受政府指导和监管,统筹上下游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签订的执行期限在一年及以上、有明确数量、价格机制和运输方式,履约进度明晰的煤炭购销合同。

准能集团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排土场全景。(包文学摄)

契约有了,重在执行。然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稍早前发布的《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提出,“约束力不强”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供需企业对煤炭价格分歧较大,合同签订时间较晚甚至未签合同,影响了煤企正常生产经营。在煤炭价格下行阶段,下游用户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下降,部分企业无视合同监管要求,拒不执行中长期合同,使长协合同兑现困难,给煤企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困扰。由于合同约束力不强,在市场供需失衡期间,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煤炭中长期合同稳定市场的作用失灵。”

“不同煤企的合同履约情况不同,有高有低,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签订量大于资源量造成兑现不高的,有因为价格原因主动降低或提高兑现率的等。国家对合同履约保障应建立对企业真正有触动的奖惩机制,而不仅仅是通过信用监督。”该主管还表示。

近日发布的《2021 年前三季度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建议坚持和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发挥煤炭中长期合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防止煤炭价格大起大落,不断夯实产运需三方之间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严格落实煤炭中长期合同各项要求,增强合同履约意识,自觉规范合同履约行为,强化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表示,煤炭中长期合同是保障电煤供应和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压舱石”,尽管相关部门多次要求规范合同签订行为,反复强调中长期合同不得捆绑销售。但在实际执行中,年度长协搭售月度、现货等现象比较普遍。“中长期合同履约效果,直接决定着其作用发挥程度,需要从加强监管、政策支持、市场化引导等方面综合施策。”

此次《方案》明确,2022 年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全部纳入“信用中国”网站的诚信履约保障平台进行监管。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依法依规将合同履约情况记入合同双方信用记录,并确定企业信用等级。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央和地方违约企业实施约谈、通报、信用公示和追责问责等惩戒措施。中央企业要将煤矿、电厂中长期合同签订率、履约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各地经济运行部门要商有关部门制定煤矿、电厂的中长期合同签订率、履约率考核办法,定期开展合同履约情况第三方评估,督促提高履约水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在2022年度煤炭交易会上表示,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是维护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需要,特别是对电力用煤和供热用煤,要求电力和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这也是保障电力用煤的需要和冬季供热用煤的需要而提出的。长协煤不仅是稳定市场的“压舱石”,更是发电、供热等关系国计民生重点领域用煤保障的“主力军”,强化长协煤流向监管、督促签约双方积极履约,对于做好今冬明春乃至今后能源保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煤价煤炭发电
7月煤价走势下行 后期预计反弹回升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发电”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
论国内煤炭企业市场化发展趋势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
找只老鼠来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