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黑”变“绿”兜底保障
——2021年煤炭行业发展综述

2022-03-28编辑向敏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1期
关键词:储备煤炭煤矿

■本刊记者白宇/ 编辑向敏

伫立岁首,往往唤起的是对新一年的期许以及过往一载的回忆。对于煤炭行业而言,2021 年应该说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行业发力保供担当,积极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这一年,在智能化方面积极的布局,让煤矿建设植入了更多的“智慧基因”;这一年,滚滚乌金涅槃而生,实现着由“黑”到“绿”的转变……一年来,煤炭行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锐意进取,精准发力,在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煤炭智能化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多个维度获得了累累硕果,谱写了煤炭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关键词:兜底保障

提及2021 年的煤炭行业,“保供”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2020 年12 月22 日召开的2021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夯实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为2021年全年煤炭工作定下了主基调。而纵观全年行业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围绕兜底保障这一主线,煤炭系统也做足了文章。

如在2021 年元旦及春节期间,为确保全国煤炭稳定供应,保障迎峰度冬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的用煤需求,切实发挥大型煤炭企业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包括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七家大型煤炭集团发起了“保安全、保供应、稳煤价”联合倡议书。七家煤炭集团在倡议书中明确,将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加大资源保障力度。

而来到夏季用煤高峰,有关各方扎实推进煤炭增产保供工作。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挖潜增产;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煤矿手续办理和产能核增,部分具备增产潜力的优质煤炭产能陆续释放。尤其是2021 年7 月份以来,内蒙古涉及产能约1.4 亿吨/年的露天煤矿取得接续用地批复,开始陆续复产;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等5 省区对涉及产能4350 万吨/年的处于停产状态的联合试运转到期煤矿,同意联合试运转时间再延长1 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产增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原煤产量29.3 亿吨,同比增长3.7%。

经历了迎峰度夏关键节点后,北方各地又陆续进入供暖季,煤炭系统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而在本轮供暖季初期,煤炭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价格不断走高,为进一步保障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多项措施,各地稳妥规划,推动煤矿尽力释放产能,确保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率。煤炭企业积极响应,压实责任,做好产运销衔接,维护煤炭市场稳定。

另外,2021年12月11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也要求,要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做好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继续发挥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煤电的调峰和兜底保障作用。

作为保供的重头戏,在多方的努力下,煤炭的供给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份全国煤炭产量3.6 亿吨,同比增长4%。从调度情况看,2021 年11 月以来煤炭产量仍在稳步增长。2021年11月10日,全国煤炭调度日产量达到1205万吨,创历史新高。

而要更好地发挥出兜底保障作用,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吴疆看来,应该加强煤炭价格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同时,应加强动力煤长协管制,扩大范围,稳定关系,设立合理价格中枢,限制浮动空间,查处违约行为,并进一步推进多种形式的煤电协作,推进央企在煤炭领域的控制力,支持发电集团扩大煤炭业务,树立坚守国企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正气清风。

关键词:煤炭储备能力建设

在保供“战役”中,多数人将目光投向了煤炭生产的数字上,然而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煤炭储备基地的建设也成为提高煤炭供给能力的发力点之一。

为加快推进储备能力建设,进一步发挥煤炭储备在能源保安全供应中的作用,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 年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1 年煤炭储备能力的分省任务,随后,在2021 年中,全国多地关于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的相关消息也陆续出炉。

如在2021年6月,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1 年全省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2021年山西全省将形成新增300万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则于2021年7 月发布了关于湖南省政府煤炭储备设施建设2021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公示,提出拟安排湖南省煤业集团岳阳铁水集运煤炭储备基地一期工程项目2021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8000万元;2021 年8 月5 日,湖北省最大的现代化煤炭集散“内陆港”之一——鄂西煤炭储运基地也实现了全封闭运行。

“总体上看,煤炭上下游两端已经建立了煤炭产能储备与产品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系;中间环节也形成了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核心,区域煤炭市场为补充的现代煤炭交易市场体系,而且形成了‘基础价+浮动价’的中长期合同制度,在煤炭供需方面实现了基本的动态平衡。”在谈及目前我国煤炭储备体系总体情况时,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亮介绍道。

另外,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1 年7 月发布的消息,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形成1 亿吨政府可调度储备能力,布局上,储煤基地主要分布在煤炭生产集散地、消费集中地、主要铁路运输节点和接卸港口。政策上,国家每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亿元支持储备设施建设,加上其他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各方开展煤炭储备的积极性。管理上,建立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和储备动用投放机制,实现储备基地动态监测和调度管理“全国一张网”,确保在重点时段、关键节点能够及时有效发挥增加供应、平抑价格、保障急需的作用。

据了解,煤炭储备体系的建设有利于缓解高峰期用煤矛盾,并可以保障市场以及价格的稳定。对此,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福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大煤炭储备能力的建设,首先可以在各煤炭需求端起到资源保障作用;其次,在煤炭市场剧烈波动时,完备的煤炭储备可对市场价格起到稳定的心理预期,起到区域市场‘压舱石’的积极作用。”

赵福堂同时表示,各地应积极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加快煤炭的储备能力建设,尤其是在一些缺煤省份建设储煤基地,实行“淡储旺销”,发挥“蓄水池”的作用,更好地保证煤炭的供给。

关键词:绿色发展

煤炭行业作为国家基础能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在积极发挥兜底保障责任的同时,仍需坚持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确保“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在此过程中,离不开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

资料显示,从“十三五”以来,煤炭系统的绿色发展之路成绩斐然:全行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煤炭清洁生产机制不断完善,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煤柱开采等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推广,煤炭资源回收率显著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散煤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十三五”时期淘汰治理无望的小型燃煤锅炉约10 万台,重点区域35 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

聚焦2021年,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具体到煤炭系统,2021年4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1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谋划煤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根据环评批复要求实现绿色开发;2021年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提出了积极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推动能源、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转型升级;2021 年12 月11 日召开的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强调,要科学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积极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牛克洪表示,煤炭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是煤炭工业升级的主动选择和必由之路,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则是煤炭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内在动力。”

牛克洪同时分析,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思想观念已基本认知到位,生态文明思想已广泛深入人心,大家对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战略价值意义有了充分认识,对绿色发展的政治站位已形成;二是企业绿色发展已进入工作议程,已把绿色发展列入了企业“十四五”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全面系统进行布局安排;三是企业绿色发展的举措已实施,各企业不仅把绿色发展列入规划与工作议程,而且纷纷行动,在绿色发展的人才素质培育提升、具体项目列出、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都进行具体落实,分工到单位及个人,建立起绿色发展实施责任体系。

关键词:智能化

提及智能化,对于如今的煤炭行业来说已并不陌生。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矿的智能化开采已逐渐在行业内普及。据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举办的2021 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数据,目前全国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达到687 个,其中采煤工作面431 个,掘进工作面256 个;并已有26 种煤矿机器人在煤矿现场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而根据2020 年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1 年,要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在此背景下,在过去的一年中,煤炭系统也在煤矿的智能化建设方面频频落子。

如在2021年1月,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就联合印发了《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煤矿智能化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旨在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能源领域“新基建”稳步推进。

同时,煤矿智能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广、任务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力量统筹协调。为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牵头建立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专班,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中煤科工集团组成,协助负责智能化煤矿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另外,当智能化席卷各个行业之时,煤炭企业也纷纷采取措施,驭“智”而行。陕煤集团7 对智能化示范矿井已全部通过陕西省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验收;2021年8月31日,神东煤炭与华为煤矿军团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标志着“超级煤矿”与“超级军团”强强联合、携手智能矿山建设迈出新步伐;晋能控股集团则已建成塔山、沙坪、寺河等18 座矿井27 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智能化装备产能达到8900万吨。

对此,牛克洪认为,智能化开采是未来煤炭企业升级发展的新趋势,煤矿智能化将从根本上改变煤矿工人的作业方式和工作条件,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是煤矿员工的最大福祉;煤矿智能化发展也开辟了煤炭行业的新基建,是煤矿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机遇;煤矿智能化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升煤矿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具有极大助力作用,同时对保障全国煤炭稳定供应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储备煤炭煤矿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