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3-28叶露艳
叶露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特别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优化,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风险,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其获得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是上级部门划拨、有的是政府采购、有的是自行采购。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程序,降低国有资产管理的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国家的损失。在制度上严格把控,有效保护好国有资产,进而才能使国有资产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能够在保值增值方面实现突破,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健康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在思想上认识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国有资产属于国家,属于公益性服务,因此对国有资产管理以及维护考虑不足,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从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也包括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注重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化建设,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兼职来管理,缺少熟悉资产管理的专业人才,由于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只注重国有资产的购置,而忽视了对国有资产后续的管理、使用以及处置。由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力度不足,削弱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给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
反映一个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各单位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还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专门设置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室和专业人员,由于不是专业人员,其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都有待提高,这就造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胜任资产管理的工作。由于参与的科室多,一个业务由多个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这就导致管理混乱、责任分配不清,造成各项业务不能很好地完成。
(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章制度建立不完善、不健全。这就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购入新资产时没有按照政府采购的流程进行,而是自行采购,对于新购入的资产没有建立资产台账;没有做到四个相符,即账卡相符、账物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没有及时的准确完善资产信息系统,资产卡片没有实行一卡一物,使资产的数量不真实。还有的单位存在资产台账建立不完整,漏记、错记资产问题,使账面资产和实物对应不起来,后续监督执行不到位,没有定期对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有的单位的资产已经进行处置或者报废处理,但没有按规范的流程向财政部门提交处置申请材料,也没有完成财务核销手续。有些资产仍在使用寿命范围内并且完好无损还具有使用价值,就被领导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擅自報废、提前变卖,或者虽然有些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只是流于形式。这就造成了制度的缺失,无法保证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
(四)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落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有资产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来看,普遍都采取“人工”的方式,尽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也进行了信息化升级,但层次相对较低,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更新管理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量和工作中的错误,为资产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必要的保障。使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发挥其作用,更好的管理国有资产。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这方面投入较少,相关平台支撑不到位,数据更新缓慢,有的年初增加的资产,年末编报资产管理报告的时候才进行登记,不能及时反映本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有的单位还是按原来的管理模式依靠人工来进行国有资产的登记,不仅加大了工作量而且还容易出现统计数据缓慢不准确、单位后续的监督跟不上等问题,这就加大了资产管理风险,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混乱。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功能不完善,资源共享程度低,导致信息不匹配。有的管理人员不认真学习相关的操作流程,信息处理能力薄弱,不能独立有效完成系统内的数据录入及其他工作。对一些数据填报出现差错,造成资产报表填报不规范。导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人为造成的故障,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五)国有资产会计核算及处置程序不规范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出租出借的资产没有完整的审批手续,出租的价格也没有按相关的文件执行,重大资产没有采取公开形式竞价招标。收到的资产收益未能及时的上缴国库,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处置长期积压的待报废资产在处置完没有及时进行账务核销,没有做到账实相符。有的单位存在在建工程没有转入固定资产形成账外资产,有的单位无法正常使用的资产,或者由于按国家规划拆迁已经拆除的项目长期挂账。由于相关人员并未将政府行为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财务人员没有进行核销手续及账务处理,在资产盘点清查时造成账实不符现象。财务管控意识过于薄弱,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和风险防范加以
重视。
(六)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
尽管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使单位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国有资产监督方面仍然比较滞后。例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后续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不大。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职、工作上出现的错误,在执法执纪上不够严格,责任追究不够明确,给不法分子或投机者留有余地。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程序不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不注重构建科学、完善、系统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相关制度不完善,而且针对国有资产的审计工作也比较薄弱,监督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要想令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首先需要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将其纳入到内部管理体系当中,特别是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律手段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努力使其更加规范。因而,应当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主要内容组织实施,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明确自身的权力与责任,承担起管理国有资产的任务。对工作应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增强业务素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员工树立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意识。让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管理国有资产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内部职责分工,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职责,避免多个部门参与国有资产的管理。同时,单位应定期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及时的更新并与新的制度理念同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国有资产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不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的流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是由其他部门的兼职人员来管理,单位也没有开展相关的资产管理专业培训,使国有资产管理风险增加。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有责任心,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其次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并了解有关规定。具备专业的知识理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使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管理和使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定期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国有资产管理培训,最大限度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有效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要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和技术,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资产管理工作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切实加大研究力度,找出破解办法,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向纵深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成效。
(三)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应当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发挥制度的规范化作用。具体来说,重点要完善以下制度。
1.建立责任及赔偿制度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造成国有资产的丢失或损坏,浪费国家资源。但是由于问责赔偿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使工作人员没有责任感,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而且还要在强化赔偿制度方面加大力度,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中各环节中的职责和权限,按实际岗位分配。建立奖惩制度,责任到人。单位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核对,根据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追根溯源,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改正,涉及违法违纪等行为依法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2.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
国有资产权属于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单位应聘请审计部门及专业机构定期检查各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检查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及处置的流程是否规范。对于需要报废的设备等应当做好记录,对报告数据是否真实有效,应及时对外公开,让广大群众对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内部监督应核查内部审查制度及财务内部控制,做好内部进行自我检查,严格按照监督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盘点,保证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在优化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制度的过程中,也需要大力加强监督机制建设,特别是要突出监督工作的多元化和系统化,使行政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参与到国有资产监督工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监督合力。此外,还要大力加强国有资产内部审计工作,强化审计的独立性,对于审计出来的问题,应当及时研究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堵塞漏洞。
3.建立离任核查制度
对于从事管理国有资产的工作人员因各种原因调离原岗位,本单位应組织人员进行全面资产清查,对其所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所有工作进行全面核查,严惩以权谋私。同时监督好离职人员及接管人员的交接,明确工作职权,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4.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深化监督和问责机制。通过综合绩效考核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同时还要在绩效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优化,以此提升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四)提高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目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还是按原来的模式依靠人工来记录国有资产,导致资产数据不准确或者漏记错记资产等现象的发生。不能真实的反映国有资产情况。应加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资产信息网格化管理,管理人员要有责任心、专业知识强,能够熟悉资产管理信息操作流程,确保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与财务数据保持一致。建立网上管理系统,大力推动“互联网+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五)国有资产会计核算及处置程序规范化
国有资产处置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不浪费国家资源。对于资产出售、转让以及置换,要采取拍卖、招投标等市场竞价方式,通过政府批准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处置资产。还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会计核算应做到资产和财务一致,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不一致的地方要查明原因进行调整。在年度末,财务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资产情况编制国有资产报告,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情况,报财政部门审核。
(六)提高国有资产内外部监督体系
健全和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对于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具有很强的保障性。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把构建内外部监督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特别是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后续的内外部监督体系也要跟上。单位应聘请有资质的审计事务所及资产评估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其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国有资产内外部监督体系能有效的约束单位领导人和工作人员的行为,监督其是否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防止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大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才能使国有资产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破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国有资产改革和创新,努力提升整体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之外,也要在改进运行机制方面加大力度,同时还要最大限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素养,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加强相关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力推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努力使国有资产管理实现更大
突破。
参考文献:
[1]李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 (10): 11-12.
[2]赵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20 (01): 50-51.
[3]江芳芳.中央级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操作重难点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4 (28): 12-14.
[4]高红,管仲军.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政策优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9,10 (03): 42-46.
[5]张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应策略探究[J].财经界,2016,31 (3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