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语习得”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依据及现实意义研究

2022-03-28冯莹莹王虹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冯莹莹 王虹

【摘 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各个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跨语言交流需求逐步增加。只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交流的需求,三语学习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然而,很多人简单地将三语学习当作二语学习的一个分支,使得有关三语习得的研究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想要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就需要深入了解三语习得的特征,并积极寻找将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依据,明确将三语习得划分为独立研究领域的现实意义,为第三语言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三语习得;独立研究领域;非线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2)01-0045-03

一些研究者将三语习得看作是二语习得的一种延伸,没有对二者之间的区别进行清晰的界定,用二语习得的经验技巧解构三语习得问题,这种分析方式较为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出三语习得的特征。因此,相关研究人员需要从语言损耗、语言系统的复杂性、用语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第三语言习得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深入分析三语习得特点,借助这种方式将三语习得从二语习得体系中分离出来,将其划分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为三语习得教学体系的优化,以及相关理论研究划定边界奠定基础。

从时间维度来看,母语、第二语言、第三语言之间,存在明显的递进关系。绝大部分出生在非双语家庭的语言学习者,都是在熟练掌握母语之后学习第二语言,在了解第二语言学习模式以及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第三语言。但是从空间维度来看,母语、第二语言与第三语言,相互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相互依赖特点十分明显。语言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自己所处空间特点以及交流需要,灵活选择使用母语、第二语言或者第三语言。这种背景下,语言使用者想要顺利完成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就要在头脑中主动模糊母语、第二语言与第三语言之间的界限。

一、将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根据

(一)语言损耗

“语言损耗”这一概念,从狭义层面来看,主要是指人们在非母语环境中生活时,长时间使用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导致母语技能退化。从广义层面来看,“语言损耗”也可以指在学习第三语言之后,由于疏于练习或者没有积极主动使用第三语言,导致第三语言水平下降。基于多语言动态系统角度,三语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语言损耗呈现出非线性特点,会根据每一位语言使用者自身情况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如果语言使用者不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维持第三语言水平,第三语言能力会呈现出快速退化的趋势,而第三语言的损耗高于第二语言损耗,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语言使用者简单地将三语习得作为二语习得的分支,沿用二语习得思维以及使用频率学习第三语言,会使得第三语言损耗超过语言维持水平,导致第三语言能力退化,甚至完全丧失。因此需要将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全面分析三语习得语言损耗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模式。

(二)语言系统的复杂性

由于母语、第二语言与第三语言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语言学习者要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与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三种语言之间既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又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基于这一特点,相关研究人员尝试构建一种多语言能力发展模式。

LS1+ LS2+ LS3+ LSn + CLIN + M=MP

在该模式中,LS代表语言系统,LS1、LS2、LS3分别代表母语、第二语言以及第三语言,CLIN则代表不同语言之间的影响,M代表影响语言水平的因素,MP代表语言使用者的多语言实际水平。

相关研究人员利用多语言能力发展模式,研究语言使用者的多语言真实水平,发现当语言使用者掌握两门语言的时候,这两种语言分别会对三语习得过程产生影响。具体而言,就是当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三语言时,母语以及第二语言会成为参与学习的迁移对象,特别是在词汇、语音、语法方面,这种迁移现象十分明显。语言学习者会利用母语以及第二语言的语素,对第三语言的词汇语法以及语音,在脱离第三语言真实语境的情况下进行词汇内涵的解构,使得第三语言学习变得十分复杂。

例如,在学习第三语言语音过程中,语言学习者会在客观上保留母语语音。如果语言使用者生活在第二语言环境中,其第三语言语音也会展现出第二语言语音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三语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语言迁移现象,会受到心理察觉的异性与共性影响。也就是在心理层面,语言学习者对于母语与第三语言之间的距离感会对三语习得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人员为了印证这一现象,组织一组小学生以及一组中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两组学生的母语均为英语,目标语言为西班牙语。由于中学生对于西班牙语的学习较为深入,母语与目标语言的距离感较近,因此中学组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进行西班牙词汇以及语法的迁移,而小学组学生依然采用学习母语的方式学习西班牙语。由此可以看出,三语习得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会借助母语以及第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其他两种语言处于休眠状态,由于三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因此在用语环节,心理类型相似的语种更容易被唤醒,基于这种背景可以发现,与双语使用者相比,三语使用者的语言迁移过程更为复杂,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的语言迁移规律,解释三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语言迁移现象,需要在独立的研究领域中分析三语习得语言迁移问题。

(三)用语环境的复杂性

很多双语习得者或者三语习得者,由于工作需要或者自身的生活状态,经常处于不同的用语环境中,令其用语环境变得十分复杂。从语言社会学视角来看,语言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一套系统,事实上语言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用语环境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都会对用语系统产生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者使用第三语言与他人交流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其表述方式会依据用语场景以及交流需求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表述方式。基于这种情况,有学者将多语言用语体系中的语言,分为优势语言以及非优势语言,社会地位较高或者具有一定政治权利的多语使用者,會倾向使用优势语言。

例如在印度社會中,多语使用者在与家庭内成员或者同族亲戚交流时,会使用印度语或者当地方言,而在公开场合,多语使用者则倾向于选择使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英语在多语言体系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属于“优势语言”,多语言使用者通过英语彰显自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一方面能够在与陌生人交流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在多语言语境中使用优势语言,能够彰显对于对方的尊重,避免由于交流双方文化背景不同,而在沟通过程中出现歧义或者误会。用语环境越复杂,三语习得所受到的影响越明显,语言学习者不仅要学习第三语言的语法、词汇等知识,还要在不同的用语环境中,快速判断第三语言是否为优势语言。因此,需要将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依据不同的用语情境分析第三语言使用方式。

(四)第三语言习得方式多样性

语言使用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一般是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学习,即在掌握母语技巧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而三语习得的途径十分多样,从时间维度方面来看,一共有四种不同的语言学习顺序,其语言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1)。

虽然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存在一定的相同点,但三语习得展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果沿用二语习得的两种方式学习第三语言,很容易出现以下弊端:第一,无法阐明三语习得研究领域的核心理论。第二,无法展现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之间的差异。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影响第三语言学习进程,同时也会对二语习得的研究造成阻碍。想要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就需要正确看待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之间的差异,将三语习得作为一个完全独立于二语习得之外的研究领域,针对那些掌握母语以及第二语言的语言学习者,单独建立一种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方式,并独立总结三语学习的经验与规律。确保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都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搭建理论知识架构,并分别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独立探索。

二、在独立研究领域解决三语习得问题的现实作用

(一)对三语教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通常经历了本民族语言[]汉语[]英语这种学习过程,很多人都是三语使用者。对三语习得进行独立研究,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更好地学习英语。从理论层面来看,汉语属于典型的孤立语,英语则属于屈折语,两种语言类型无论是从语法结构,还是语素组合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生活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而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按照学习汉语的方式学习第三语言(英语),会非常困难,提高了学习难度。实际开展第三语言学习活动过程中,母语与汉语教学阶段所积累的学习经验,无法高效地迁移到英语学习方面,无法激发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三语言的积极性。基于此,就需要将第三语言作为独立研究领域来看待,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多民族融合的基本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三语言学习体系,提升英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程度。而截至目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数量有限,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该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将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明确研究方向,为后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平行发展

针对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界限模糊的问题,将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二语习得、三语习得各自发展。尽管这两个领域的某些部分存在交叉或者重合,但是在语言习得线性关系、语言迁移以及语言损耗等方面,二者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必须要将三语习得从二语习得中剥离,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起有关三语习得的理论框架,还可以减少三语习得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令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能够彼此独立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外语教育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语

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三语习得的相关研究都囿于二语习得框架,这样的研究模式无法全面解构三语习得的特点,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将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予以对待,深入分析三语习得的特点,明确三语习得语言能力保持、学习过程非线性等特点,并基于语言损耗、语言系统复杂性、用语环境复杂性以及第三语言习得方式多样性为论据,证明将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必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围绕三语习得构建科学的研究体系,为三语学习效果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朱立霞,蔡金亭,徐,等.汉-英-日初学者的主观跨语言相似度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5):90-99,150.

[2]林欢.东南亚华校的三语教学:趋势与方向[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0):85-102.

[3]焦中彦,徐之涵.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三语习得研究评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1,33(3):94-101.

[4]吴菲.三语或多语习得中语际影响的主导因素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44(4):24-32.

[5]夏蓉,杨金海.基于CiteSpace的语言距离跨学科研究分析与展望[J].外语界,2021(2):90-96.

[6]薛锦,肖凌,崔玉静,等.汉-英-阿拉伯三语者语素意识跨语言迁移的认知机制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52(4):546-55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