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及实现路径
2022-03-28张子龙黄晋太
张子龙 黄晋太
【摘 要】 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立足于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环境和自身行为的新特点,加强新时代对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首先厘清劳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掌握劳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劳动教育重在认知和实践,重在对劳动本质和意义的认识,是教育基础上的劳动实践,又是劳动中的具体表现。要科学建立劳动教育的体系机制,重视劳动教育的教材编写,构建思想道德优良、专业知识面广、熟通礼乐文化、实践经验丰富、创新带头人、劳模工匠等劳动教育师資队伍,并做好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劳动教育扎实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 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内涵;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2)01-0018-03
2020年3月20日,中央和国家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并特别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关乎培养人才的劳动精神风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立足于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环境和自身行为的新特点,加强新时代对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厘清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并把握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做文章和下功夫。
一、从人类简单劳动到现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拓展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劳动便是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人们先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起先是自然形成的基础,然后是历史的前提——从事劳动的。”这种劳动不仅改变了人类本身,而且也改变了社会,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劳动从手工转变为大机器生产。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考量,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在从事相应的生产活动同时,还必须接受相应的劳动教育,而劳动不仅塑造了人本身,还是个人类本质的展现。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构想,马克思早就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成为保障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我们党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尤其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20世纪50年代,在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同时,毛泽东就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写进了党的教育方针。201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是现代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也是学校劳动教育的中心议题。2013年4月29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是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新时代劳动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操,学会劳动技能技巧,锤炼坚定意志品质,学会创造性地劳动,并在创新发展中服务祖国和人民,要使劳动成为自觉行为,并从担当使命的高度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同时,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必须是融入教育体系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决不能顾此失彼,随意割裂!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坚持科学价值取向
劳动教育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的应有之义,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驱使。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劳动教育在每一个时期都各不相同,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也有所差异,由此形成了劳动教育的不同特色,表现在每一代人的劳动特点也不尽相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也呈现出丰富多彩多样化,享受生活、贪图安逸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些人的时尚,家庭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逐渐淡化。鉴于此,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际,在奋斗“两个一百年”交汇之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教育部随后印发了具体指导纲要,这对劳动教育缺失无疑是注射了强心针,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但是痛定思痛,面对深刻的现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尤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必须要有长远考虑,必须坚持科学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把握好教育的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发展的同时,扎实推进学校的劳动教育,以弥补以往家校和社会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不足。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时特别指出,学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完美实现教育“四个服务”。这四个服务就是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为党治国理政服务,教育为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教育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任何时候都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德育为先,全面发展,把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有机结合起来,探讨在大中小学不同阶段劳动教育的不同模式,做到精心谋划,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科学施策,使劳动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教育环节。
其次,劳动教育重在对劳动的认识,是教育基础上的劳动实践,是一个边学习、边认知、边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初级学习到高级学习、从初步认知到高级认知、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的过程。与以往不同的是,新时代青少年儿童,从小就没有生存和生活的压力,他们衣食无忧,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庭缺乏劳动教育,缺乏对孩子们的劳动培养。什么靠劳动吃饭,为了生存必须工作,必须从小热爱劳动,这在他们看来简直不可想象。同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人工智能化、服务社会化、信息化都逐渐取代了人工,学生在学校也只是偶尔做点清扫垃圾和卫生保洁工作,缺乏对劳动本质和劳动深层意义的认识。因此,劳动教育必须从居安思危入手,必须从忧患意识着眼,要让青少年懂得劳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懂得自我劳动和劳动创造。为了生存和自身发展,为了民族进步和国家昌盛,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就要勇敢担当未来使命,从我做起,从劳动开始。
第三,劳动教育重在对劳动本质和意义的认识,落脚点是劳动的表现和实践。要把劳动教育同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结合起来,同新中国发展史结合起来,同伟大的中国精神结合起来,在认知和实践中,在具体劳动中,弘扬和发展劳模精神。盘古开天,伏羲先始,三皇五帝推动历史文明进步;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神奇的万里长城,壮美的历朝古都,千里人造大运河;铁人王进喜,两弹一星的元勋,巍峨耸立的红旗渠,载人航天的奔月,历史在每一个阶段,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创造的无数辉煌,无不都是华夏民族智慧的写照,是炎黄儿女辛勤劳动的结晶。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不断升华了劳动的意义,拓展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劳动教育只有博古贯今,生动鲜明,有史有据,有的放矢,孩子们才能入心入脑,心领神会,才能真正懂得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的意义,才能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才能真正付诸实践,成为伟大的劳动者。
三、推动和加强劳动教育知行合一的实现路径
劳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落实“四个服务”的必由之路,更是大学生真正走向社会,开启劳动人生之门的金钥匙。那么如何构建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如何使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各具千秋,环环相扣,彼此衔接,又如何办出劳动教育的特色,让学生身心健康,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和下功夫,力争早出成效,保持长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首先,应当科学建立劳动教育的体系机制,把劳动教育完整纳入五育教育的系统建设。要设立学校劳动教育的专门机构,包括劳动教育学科负责人的选配,专门劳动教育教研室的组建,劳动师资的合理配置,专业教材的组织编写,课程和课时的安排,劳动实践基地的选定,以及劳动教育辅导员的选配等等。劳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像思政课一样强化建设发展,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专门学科。要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组织体系,要统筹列入学科建设规划,还要有专项的经费保障。回顾我们教育走过的历程,除了时不时的思想认识偏差外,劳动教育的教材建设不够也是劳动教育最主要的短板。
劳动教育的教材编写,中小学应当以劳动认知,劳动的本质和意义,劳动的历史演变,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劳动教育理论,以及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等为主要内容,体现在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上。同时结合五千年文明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新中国发展史,以及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优秀劳动典范,通过先进模范人物劳动事例,来潜移默化和教育引导学生。大学劳动教育,从教材编写到劳动实训,应当着力助推大学生的劳动智慧和劳动创造,要使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勞动教育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使劳动教育与健康美育相结合。
其次,劳动教育必须落在实地,要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有教育,更要有实践。劳动不是抽象的事物,而是实在的活动,是个体人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手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才能创造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才能创造文化娱乐等丰富多彩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劳动已非往日可比,其创造的价值也不可同日而语。劳动的种类、劳动的形式、劳动的组织、劳动的互联等更是前所未有,发展日新月异,尤其以航空航天、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互联网为代表。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本身经过一代又一代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多方面了。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之后又有了纺纱……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通过劳动,自然按照人的设计和加工,得以呈现出具体劳动的对象物,比如:长城、故宫、三峡大坝、高铁、人造卫星、空中客车、微信等等,从而成为具有人的属性、生命性、科学性的自然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大学劳动教育渠道较多,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其一是专业劳动教育,培养专业技能;其二是思政理论实践课,把课堂认知转化为实践感知;其三是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让劳动教育直接走向社会;其四是与团学组织相结合,学生社团自我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灵美、体质强和素质全面提高。
第三,培养全面发展、德育为先、品学兼优、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总要求。因此,劳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全面。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大德大智大美的睿智,达到能够引导学生随心共鸣、举一反三、茅塞顿开的劳动教育效果。要科学制定劳动教育教师的选配办法,尽可能把思想道德优良、专业知识多面、熟通礼乐文化、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选配到劳动教育第一线;同时还要聘请退休的老教师、生产劳动第一线的高级技师、创新领域的带头人、知名劳动模范、技能大师、工匠大师等作为兼职辅导员。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的全体教师,也都应当把德智体美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构建自由、协商、多元的教学传播模式,善于构建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将具体性、形象性、趣味性的生活片段融入劳动教育过程。做到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重厚植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和人格,胸怀远大的真知和才能,砥砺奋进的创新和坚强,成为新时代担当社会主义现代化使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可塑阶段,其心灵的善恶、其品德的优劣、其素质的好坏都离不开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孩子们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实现从学习到创新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进,高天琼.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中的社会运行与制度调节[J].理论与改革,2012(2):9-1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1.
[3]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02).
[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77-378.
[5]毛泽东.论联合政府[M].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6]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