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路上,理智“吃瓜”

2022-03-28许舒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初中生

许舒婷

关键词:异性交往;初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9-0032-04

【活动背景】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由于性生理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对异性交往比较敏感,会不自觉地加以关注,有时还会出现传“绯闻”现象,给当事人造成困扰。

为了解初中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在课前对本校八年级6个班281位学生进行学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学生在异性交往中感到烦恼、困惑的问题,票数较高的如下: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被人误会,传“绯闻”(153票);与异性交往时感到害羞、尴尬,不知道如何相处(112票)。

(2)学生在生活中被传“绯闻”和传“绯闻”的情况:64.1%的学生在生活中被传过“绯闻”;49.1%的学生在生活中传过他人的“绯闻”。

【活动理念】

1.体验式学习理论

本课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课上通过活动体验、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增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

2.增能赋权型性教育理念

增能赋权型性教育是方刚博士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本土化性教育理念,是指被赋权的人(受教育者)有自主权和独立性,教育者的职责是为他们提供相关资源,协助他们思考,让他们获得选择的能力并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扰。

基于以上理念,本课在课前录制了采访视频,呈现了同龄人对“绯闻”事件的不同看法,旨在打开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

该理论还提出:性教育的内容包括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中学性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以及如何应对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困扰,包括学生之间传“绯闻”的现象。在开展性教育时,教师应该持开放的性教育理念,理解青少年的性萌动,敞开心扉与学生真诚交流,尊重他们。由此营造温暖、安全、接纳的氛围,让学生解除心理防卫,促进个人成长。

【活动目标】

1.认识到青春期关注异性交往是正常的现象,了解同伴之间传“绯闻”的可能原因。

2.感受“绯闻”事件带给各方的影响,学会理智应对,不从众。

3.面对“绯闻”事件,传“绯闻”者、被传“绯闻”者以及旁观者都能理智应对,妥善处理。

【活动准备】

1.课前问卷调查,多媒体课件制作。

2.每组一张卡片(用于披荆斩棘的“热搜”活动,记录两条新闻的火力值)、油性笔、火力箱、锦囊与线索、便利贴、计时器(用于各环节的计时)。

3.《“绯闻”众生相》学生采访视频的录制与剪辑。

【活动对象】

初中二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披荆斩棘的“热搜”

指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来两条新闻,这两条新闻的具体内容我们将通过“披荆斩棘的‘热搜’”活动来揭晓。

1.活动规则:

(1)每个小组拥有100个火力值,在老师呈现两条不同内容的新闻后,小组讨论1分钟,商量要如何分配火力值让其中一条新闻冲上“热搜”,可以给两条新闻投放不同数量的火力值,也可以将火力值都投放到其中一条新闻上。

(2)火力值最高的新闻可冲上“热搜”,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课堂环节中一起探寻这一新闻事件的原委和真相。

2.呈现两条新闻的内容:

(1)喜讯!八年级某班小C同学制作的航空模型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2)震惊!据可靠消息,八年级某班的小A和小B疑似是情侣关系。

3. 小组讨论1分钟,各组在下发的卡片上写下两条新闻分配的火力值数量,写完后统一投到火力箱中。

4. 教师统一公布每条新闻的火力值,邀请学生在黑板上记录两条新闻的火力值数量,最后公布冲上“热搜”的新闻事件。

5.根据各组投放的火力值数量,大家发现第二条新闻的火力值更高。

导出主题: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大家对异性交往中的“绯闻”事件都比较感兴趣,充满好奇,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青春路上,我们该如何理智“吃瓜”,才能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活动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安全、放松的课堂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我是大侦探

师:刚才同学们普遍对第二条新闻更感兴趣,现在,请同学们化身大侦探,根据锦囊内提供的线索找出小A和小B被传“绯闻”的原因,并将原因记录下来,两分钟后小组派代表分享。

教师发放锦囊,小组讨论锦囊内的线索并记录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分享本组拿到的线索及找出的原因,教师板书关键词并总结原因。

线索1:小A是班上的数学科代表,经常要帮老师收发作业。有一天,小A经过小B的座位时,把本子递给了他,旁边的同学看到了,不自觉地开始起哄。

小结原因1:青春期的同学们对异性交往很敏感,会过度放大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

线索2:新学年开始,学校社团要招新,小A和小B都选了自己最喜欢的棋艺社。老师让大家组队一起完成每周的任务,小A和小B因为是同班的,所以被分到了同一组,于是他们经常在课间和放学后一起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小结原因2:“绯闻”对象在生活中有交集,互动频繁,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讨论。

线索3:小A的同桌看到小A和小B经常在一起讨论棋艺社的事情,开始猜测小A和小B的关系不一般。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同桌把自己的“惊天发现”告诉了班上其他几个同学,于是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小A和小B的话题。

小结原因3: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交往感到好奇,甚至捕风捉影。

线索4:班上一些同学听到小A的同桌在讨论小A和小B的关系,不自觉地加入了“吃瓜”行列。慢慢地,“绯闻”越传越广,连隔壁班的同学都知道了。久而久之,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说小A和小B是情侣关系。

小结原因4:“绯闻”未经证实被添油加醋,愈演愈烈,周围的同学以此作为社交话题。

线索5:有一天,数学老师让小A和小B上台演算一道数学题,同学们听到之后哄堂大笑,纷纷起哄。有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到旁边的同学都在起哄,觉得自己不跟着起哄就太奇怪了,于是也加入了起哄行列。

小结原因5:有些同学不了解“绯闻”事件,是因为从众而加入起哄、传“绯闻”的队伍中。

线索6:小A听到同学们在传自己的“绯闻”,觉得十分苦恼,但也没有制止他们。小B则认为,“绯闻”让他成了班上的焦点人物,就像大明星一样备受大家的关注,这种感觉真不错。后来,“吃瓜群众”们还把小A和小B的照片拼在一起,画上爱心,发到班级群里。

小结原因6:当事人对“绯闻”事件不否认,甚至希望通过“绯闻”赢得更多关注。

师:各组的侦探们根据线索找出了小A和小B被传“绯闻”的可能原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绯闻”事件中,都出现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扮演着哪种角色?

生1:有小A和小B。(被传“绯闻”者)

生2:小A的同桌。(传“绯闻”者)

生3: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旁观者)

教师小结:在“绯闻”事件传播过程中,被传“绯闻”者、传“绯闻”者及旁观者做了不同的事情,让“绯闻”开始产生并传播。

三、“绯闻”众生相VS“绯闻”应对圈

(一)“绯闻”众生相

师:同学们对“绯闻”事件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老师在课前随机采訪了一些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学生观看视频:《现身说法,同伴心声》。

视频来源:征得受访者同意,采访并摄录我校部分学生对于“绯闻”事件的真实感受与心声。

视频概述:学生讲述自己对“绯闻”的看法,传他人/未传过他人“绯闻”的原因,以及被传“绯闻”者的经历、感受、影响与应对方式等。

受访学生回答如下:

(1)提问旁观者:你们班上有传“绯闻”的现象吗?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A:我们班平时也会传“绯闻”,我感觉他们做这种事情很无聊,明明是两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他们就这样硬凑在一起。

B:有,但没有传到我头上,我就当个“吃瓜”群众就好啦。

C:我们班有些人被传过“绯闻”,很影响他们的情绪。

D:有,我觉得这种现象会影响当事人的关系,而且如果传到老师的耳朵里,也会影响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以后两个人相见会比较尴尬。

(2)提问传“绯闻”者(没有传“绯闻”者):你有没有传过他人的“绯闻”?若有,为什么会传?若没有,你是怎么想的?

A:传过,当时被传“绯闻”的两个同学关系特别好,经常在一起聊天,特别有“CP感”,觉得他们很般配。

B:传过,看到别人在传觉得很好玩,一起跟着起哄。

C:传过,但后来发现不是真的,对当事人的影响也不太好,就不传了,主动跟他们道歉。

D:没有传过,因为会影响当事人。

(3)提问被传“绯闻”者:“绯闻”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当时是如何应对的?

A:我觉得无所谓,对我没什么影响,我不去回应这件事情的话,同学们就会知道这是假的,既然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传了。

B:当时传得很激烈,整层楼都知道了,我也很害怕,过了一个晚上之后我澄清了这个“绯闻”,这个“绯闻”就不见了。

C:当我发现我的书包和另一个男生的书包被放在一起的时候,我刚开始很蒙,觉得很尴尬、很生气,有点想哭。

D:那天他们把我和另一个男生的照片拼到一起发到了班群上,我一开始有些不知所措,后来觉得很生气,觉得他们很过分。

教师提问:看完视频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4:从视频中,我看到了同学们对“绯闻”事件的看法是很不一样的。

生5:我很有同感,我也曾经被传过“绯闻”,他们说出了我的心声。

教师小结:看来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不同的同学对“绯闻”的看法也不同:有的同学觉得无所谓,有的同学很介意。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不自觉地变成“绯闻”事件中的一个角色,这时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不让“绯闻”事件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视频呈现真实案例,不同角色的学生现身说法,引出要讨论的问题。

(二)“绯闻”应对圈

师:各位侦探,新的挑战来了,我们不仅要破案,还要想想该怎么办。现在进入“‘绯闻’应对圈”环节。

1.活动规则

(1)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2)讨论内容与要求:

内容:各组按照顺序,分别向被传“绯闻”者(1~2组)、传“绯闻”者(3~4组)以及旁观者(5~6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原则:合理的、尊重的、有帮助的。

(3)各小组做好讨论记录,每想出一条解决方法就写在一张便利贴上,讨论结束后,小组派代表分享,并将便利贴贴在黑板指定位置——“绯闻”应对圈中。

2.小组代表分享时,请其他同学做好记录,把适合你的方法记在心理笔记本上。

3.教师结合学生分享的内容总结应对方法。

对被传“绯闻”者的建议:

(1)把握合适的距离;

(2)解释澄清;

(3)向他人求助;

(4)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传“绯闻”者的建议:

(1)尊重他人的真实感受;

(2)换位思考;

(3)开玩笑要适度,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对旁观者的建议:

(1)正确看待异性交往,不从众;

(2)给当事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师:刚才我们分享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不希望“绯闻”影响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在“绯闻”事件中,我们每个同学都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角色,请大家看看黑板上的“‘绯闻’应对圈”,看看每个角色所处的位置,找找适合你的应对方法。

四、“绯闻”,我想对你说

(一)课堂升华

师:学完本课后,关于“绯闻”的处理方法,请你送一句话给自己吧!

学生分享:

A:谣言止于智者。

B:也许你觉得无所谓,但这个世界不止你一个人。

C:让“绯闻”从我这里终止。

(二)教师送金句

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很多闪闪发光的金句,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也想送出一些金句。

对被传“绯闻”者: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

对传“绯闻”者:停一停,看一看,换位思考。

對旁观者:不从众,给当事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教师寄语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绯闻”产生的原因、“绯闻”给同学们带来的影响以及处于“绯闻”事件不同角色的我们该如何应对。青春路上,无论你曾经是“吃瓜群众”,还是被“吃瓜”,希望我们都能多一分理智,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开心度过美好的青春期。

【活动反思】

本课选题新颖,主线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课堂效果良好。课程设计遵循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在“‘绯闻’众生相”环节,采访视频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共鸣。

在课程打磨过程中,“披荆斩棘的‘热搜’”环节原本的设计是小组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宣读火力值,但在试教中发现,有些小组成员不敢在全班面前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将这一环节调整为每个小组将讨论结果投放到“火力箱”中,由教师来统一宣读各组火力值,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注重营造安全、接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在“‘绯闻’,我想对你说”环节,原本的设计是让学生用一段话写下本节课的收获,后来调整为书写金句的方式,金句简短有力、富含哲理,加深了学生的课堂体验,能促进他们深入思考。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