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两地大健康的“小纽带”

2022-03-27汪茂盛

当代党员 2022年1期
关键词:哨点两地医疗卫生

汪茂盛

“一年,于人生之路不长;一年,于干事创业不短。”侯莹曾在自己的赴川挂职日记里写道。

而这一年是侯莹在基层卫生岗位工作的第11个年头,虽然工作环境变了,但她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执着却未曾改变。

得知自己赴川挂任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时,侯莹有了一分从容,更多了一分责任。“我熟悉这个领域,应该为川渝两地基层卫生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厘清脉络:谋好共建根基

2020年9月初,第一天到岗的侯莹便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弄明白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情况,是侯莹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她开始梳理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各项指标数据,横向对比分析全国相近省市数据,又在省内市(州)进行纵向对比分析,逐渐弄清了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现状。

“四川的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都做得很不错,值得重庆借鉴。”但侯莹也看到了一个川渝共性问题——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却反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为什么存在如此差异?归根结底还是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为解决这个问题,侯莹从踏入基层卫生岗位的那一刻起,便开始努力。她曾为出台重庆市离岗乡村医生养老和医疗补助政策四处奔走。政策落地后,解决了4万多名离岗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挂职期间,虽处“异地”,但心不移。正值四川省开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工作,围绕“两项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等6项任务,侯莹开始了自己的实地调研。

8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名机构负责人、109名村医、9场座谈会、100余名患者……侯莹的脚步越走越宽广,打造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

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是个新生事物,无现成通用标准可借鉴。侯莹随即开展比较研究,进行抽样分析。历时3个多月,在加强川渝协同的基础上,她审慎编制,牵头起草了《四川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指南(试行)》。2021年,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争取专项资金1.26亿元,支持全省4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建设。

“我们拟在‘十四五’期间,协同推进川渝示范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共同规划500所左右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川渝共享建设指南,促进两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侯莹深深感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两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投身抗疫:守护群众“健康线”

“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你能回来陪陪我吗?”视频里女儿委屈地恳求。

“暖暖,妈妈还在成都,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妈妈回来了给你买。”

“我最想要的礼物就是见到妈妈……”

2021年1月22日,是侯莹正在读幼儿园的女儿的生日。原本定好回重庆给女儿庆生,可还有一周就是春运,望着手里正在起草的“冬春季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文件,她选择了后者,因为她深知,疫情防控重于泰山。

就在一个多月前,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四川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多、布局散,部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小、实力弱、隐患多,基层疫情防控压力极大。

面对此番景象,侯莹主动站了出来,放弃了休假,带领处室同事和医院感控专家多次研讨,将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体系分为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发热哨点3个设置类别,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对应设置不同的发热哨点类别,同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体系和规范运行的通知》,让基层医疗机构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截至2021年8月底,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建设发热门诊5个、发热诊室1049个、发热哨点3546个,设置比例达100%。

“疫情期间,虽然没有休息一天,但我是同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一起努力,而且作为赴川挂职工作队的一员,更应该为四川防疫尽一份力。”侯莹说。

牵线搭桥:道不尽川渝故事

2021年7月8日,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正在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层卫生技能竞赛,侯莹正是此次活动的经办人。为两地基层卫生活动合作牵线搭桥,已经不是她的第一次了。

3月,侯莹站在宜宾市高县沙河中心卫生院外泥泞的土路上调研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工作;4月,她又带领重庆合川区的医疗队到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察……

“川渝两地人才交往频繁,基层卫生是促进两地共建共享的重要基础,更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环节。”在侯莹生病后,这种感受尤为强烈。因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连轴转”,临近春节时,她因身体不适去了医院。

由于医保归属地的问题,侯莹切实体会到川渝往来人员在就医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所在。

接下来,侯莹继续做好川渝合作的“协调员”、助推重大项目落地的“服務员”、沟通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的“信息员”。

正是有了像侯莹一样不断为川渝两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共同奋斗的人的不懈努力,2021年7月22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川渝两地电子健康卡“一码通用”正式开启。

从此,两地往来人员,可以在对方医疗机构实现“扫码就医”,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医疗服务“一码通用”。不仅如此,川渝两地16项临床检验和41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11个事项“一网通办”互联。越来越多的川渝居民充分感受到卫生健康跨区域资源共享“实体化”。

感受川渝两地电子健康卡“一码通用”的利好不久,侯莹的挂职时间却所剩无几。

“这一年我感受到了四川卫健系统的诸多优点,更收获了友情。”侯莹说,还没好好地跟四川的“战友”告别,便返回了原岗。而后一封来自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感谢信,信中“工作勤奋、作风扎实”等评价让她的眼眶有些湿润。

侯莹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像她一样,继续为川渝两地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力,就像她在挂职日记的结尾写道,“说不完的双城事,道不尽的情义缘”。

猜你喜欢

哨点两地医疗卫生
脚下较量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运行情况分析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振聋发聩·合力助推接触镜安全 2017全国接触镜安全监控峰会暨全国角膜塑形安全监控哨点单位第二届联席会圆满召开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拉萨市2010~2014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