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教育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
2022-03-27林日秀
林日秀
摘要:目的 分析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微视频教育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10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依据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50,常规护理)及研究组(n=50,微视频教育)。比较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d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 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微视频教育可使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永久性肠造口;微视频教育;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极高,已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当下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术后需永久使用肠造口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会因排便习惯的改变,终身佩戴造口袋,而产生悲观、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1]。随着康复外科的实施,肠造口患者通常在术后5d至一周出院,住院期间部分患者无法面对造口的事实,患者及其家属对造口相关理论知识缺乏认识,自我护理能力较差,造成出院后发生造口并发症,对其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困扰[2]。故提高永久性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意义重大。近几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微视频教学的应用得到广泛认可,特别是操作技能方面,方便课后自学。微视频具有便捷及直观的特点,通过对造口护理方案实施整理,制作健康教育版块,患者与家属可反复观看,加深记忆[3]。本文分析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微视频教育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其均就诊于2017年6月-2020年6月,依据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参照组男、女比例为32:18,年龄:49-81(56.23±3.35)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5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15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0:20,年龄:49-81(56.31±3.42)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6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15例,两组基础资料一致,P>0.05。本研究已取得我院伦理组织委员会批准并予以执行。
1.2 方法
参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采用口头宣教、宣传手册及操作示范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肠造口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在手术开展前1d实施造口定位;术后每天行一次健康教育,每次半小时,内容包括造口相关知识、更换造口袋操作、造口并发症观察及评估,出院前一天行肠造口日常生活护理及指导。
研究组实施微视频教育,(1)成立造口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两名医生提供专业性指导、4名护理人员及1名信息科技术人员组成。小组组长负责护理方案的制定,并定期组织组员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学习,护理人员负责根据制定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造口护理、健康宣教、演示录制微视频,信息科工作人员负责微视频录制、后期剪辑、添加字幕及配音等制作;(2)护理小组通过文献查阅、检索及质量评价,并邀请肠造口护理方面的专家对护理策略实施修订,最终形成围术期护理计划;①手术开展前1-2d,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对其基础资料进行记录,制定手术方式、造口类型,护理人员需采用合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肠造口相关知识及特点;②住院期间,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如何观察造口出血及缺血等情况,展示造口附件产品,并教会其使用,护理人员需亲自示范造口袋的更换流程,术后第一天让家属单独操作,介绍造口扩肛时间、操作技巧及目的,并予以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及心理疏导;③出院时,考核患者及其家属对造口袋更换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立微信群,以便于出院后的沟通;(3)制作肠造口健康宣教微视频,基于肠造口护理方案内容,分别制作患者初识肠造口、呵护玫瑰、肠造口更换技术及向阳而行健康教育微视频。①初始肠造口:包括肠造口手术方式、造口类型、造口袋特点及选择、术前造口定位及护理用品的介绍;②呵护玫瑰,包括造口袋周围皮肤清洁、早期并发症观察及处理、饮食指导及造口扩肛技术;③造口袋更換技术,将更换步骤编成口诀,方便患者记忆,由护理人员在真实造口进行拍摄制作,并通过剪辑、配音及字幕等,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详细解说;④向阳而行,包括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着装及日常生活指导。每个视频5-10min。科室配备3台平板电脑,储存造口微视频,提供给患者及其家属观看及学习。出院后可登陆微信公众号查看肠造口健康宣教的视频。
1.3 观察指标
(1)比较自我护理能力,根据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SCS-GV)实施评估,总分为50分,分值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4]。
(2)比较生活质量,根据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COH)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心理及精神健康,每项总分均为1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自我护理能力
两组术后1d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较参照组高,P<0.05,如表1:
2.2 比较生活质量
研究组患者出院后一个月及三个月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较参照组高,P<0.05,如表2:
3 讨论
接受肠造口手术的患者,通过人工肛门排泄粪便,其一方面需适应排泄习惯的改变,另一方面需学会接受身体意向的改变,同时还担心他人对自己存在不理解甚至歧视,对其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困扰,还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影响其社会功能的执行,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6]。
自我护理能力是形成个体自我护理行为的基础。接受肠造口手术的患者,术后需终身携带肠造口袋,使其产生悲观、抑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造成影响,且其出院后以家庭为中心进行自我护理,故提高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意义重大。微视频教育根据科学方案内容对患者初识肠造口、呵护玫瑰、造口袋更换技术及向阳而行版块的健康宣教微视频,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时查看微视频,可及时改正更换造口袋时存在的问题,从视觉与听觉上加深患者及其家属的印象,使其熟练掌握造口袋的更换技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高。其原因为通过录制微视频,便于患者出院后随时观看,持续得到护理指导,可显著降低居家护理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护理人员通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随访,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沟通平台,可帮助其及时解决问题,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微视频教育可使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干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徐雅灵,费卫珠,高丽英,等.健康教育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8):748-750,756.
[2]庄静,李娇,刘照帅,等.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永久性肠造口术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1):1661-1664.
[3]卢威男,张春燕,李雪梅,等.共情护理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知觉压力、病耻感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1):78-81.
[4]吕菊迎,王引侠,解辽琦,等.基于微信的居家造口护理平台联合家庭随访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3):485-487.
[5]罗建云,刘睿,严敏,等.专职随访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院外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1):91-94.
[6]王爱华,方方,谢萍,等.居家造口护理平台联合家庭随访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