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自觉意识与合法性建构
2022-03-27敬笃
敬笃
自中国散文诗诞生以来,已历经百年。百年,对于一种文体而言,足以取得长足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散文诗在诸多前辈诗人的不懈努力下确实得到迅速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复苏、繁荣的势头,但是,仍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众所周知,自鲁迅《野草》以降,鲜有经典文本诞生,这也是造成散文诗今日发展之尴尬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尴尬面前,散文诗的突围问题,势必成为我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在我看来,散文诗要想实现突围,就必须要坚持走“散文诗中国化”的道路,那么,何为散文诗中国化呢?顾名思义,就是要创作出符合汉语自身特质与汉语语境的散文诗。众所周知,散文诗的命名是从西方引进的,那么,如何契合中国语境,一直以来都是散文诗作者所要思考和无法回避的问题。特别是散文诗的形式、内容、审美上,都要符合汉语的特质,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西方,从而打破传统的写作模式与写作风格,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中国态度的新散文诗。
一新媒体时代散文诗的精神是什么?是人的精神,人该如何发展,散文诗就该如何发展。为什么会这样提呢?很简单,作为一种人类自主意识活动下产生的文体,其存在与发展必然要紧跟人类的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提倡散文诗的现代性。在我看来,现代性是释放散文诗天性的先决条件,缺失了现代性,也就意味着你所创作的散文诗没有灵魂,没有骨髓。毋庸讳言,散文诗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体,从一开始也就注定了这种文体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在新媒体、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散文诗作品的现代意识越充分,它可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和具有的永恒艺术价值或许亦将愈加突出。
散文诗有自己的生存和发生机制,这种发生机制注定了散文诗的独异性。在当下时代语境中,散文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释放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天性,弥补了散文的某些先天不足,是我们的精神和文学突围的最佳表现形式。虽然在现代性话语中,散文诗一直饱受诟病,遭受了过多的冷遇,但这并不影响散文诗文体自身所承载的内在价值。我始终坚信,散文诗是一种兼具广泛社会意义和承载具有超越自我的独异性文体。
现代性自工业革命以来就充斥在我们生活之中,社会变革引发文学、艺术的巨大变革,让具有现代性的事物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之中。现代性在哲学、文学、宗教、伦理、历史等领域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散文诗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产物,也是近代社会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性,自散文诗诞生以来就伴随其左右,从未走远,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作者忽略了它而已,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即被奉为散文诗现代性的圭臬。在论及自己画家朋友的艺术作品时,波德莱尔说道:“他寻找我们可以称之为现代性的那种东西,因为再没有更好的词来表达我们现在谈的这个观念。对他来说,问题在于从流行的东西中提取它可能包含着的在历史中富有诗意的东西,从过渡中抽出永恒……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其实,哈贝马斯一直强调,“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即使我们今天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倡导后现代(后现代也是现代性的一副面孔)是对现代性的重塑和转构。
现代性意味着反叛、打破传统、重构文本、先锋性,诗人从本我出发,在现时、现世中寻觅沉睡的缪斯。现代性意味着摒除文体概念之争,从个体生命经验出发,剥掉現代人的虚伪面纱,高扬自我解剖的理性精神,让语言回到语言自身,回到语言产生的地方,让散文诗回到散文诗自身。
二新的时代,我们呼唤新的散文诗,呼唤具有自觉文体意识、历史担当、独立审美的大文本。那么,何谓新的散文诗?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具有文体担当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散文诗。这里的担当意识,既要有时代担当、艺术担当,更要有美学担当、历史担当。介入现实、话语方式的嬗变,以及打破文体的边界,会成为未来散文诗发展的不可悖逆的趋势,也是散文诗现代性的必然呈现方式。
散文诗的现代性,在不停地召唤一种能够真正担当起其历史使命的文体,这种文体具有多重功能,并对语言产生较为严格的要求,只有打破旧式的抒情和让散文诗回到散文诗自身,回到散文诗的书写逻辑中来,在思想的自由之地跋涉,才能寻找到属于散文诗的澄明之境。
鲁迅在《野草·题辞》的开头写下:“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这是一段极富现代意识节奏的文字,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表达,赋予了中国散文诗开端即高峰的品质。散文诗人在面对自身所处的危机,以原生性的语言和破坏意识来获得灵魂之超越与思想之解放,是一次具有自我意识的精神洗礼。实际上,是对散文诗本身的一次回归,是具有自觉文体意识、历史担当、独立审美的大文本,当然,也是对散文诗语言形式的一次重要革命。
三顺应什么潮流呢?当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文学)的主潮,当下散文诗发展的潮流,拒绝虚伪的抒情,用及物的方式和状态书写出更多具有时代价值和人本追求的作品。逆势而上?逆的是一种文学发展的颓势,面对文学日渐式微、诗意被人忽视的现状,诗人何为?一直是一个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命题。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在这样一个时代寻得散文诗发展的新路径亦尤为重要。时至今日,散文诗同样面临着多重焦虑(文体焦虑、文本焦虑、本体焦虑、语言焦虑)与危机,尤其是在新的美学危机面前,我们要逆流而上,从汉语出发,在自信中,解放自我,重新审视散文诗自身,进行语言革命,才可能重新插上翅膀,逆势而上,飞向真正意义上的诗与远方。
新时代自然写作、生态写作、人工智能、工业写作、元宇宙等等潮流的兴起,给散文诗文体自身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然而,挑战总与机遇相伴,新的挑战也将给散文诗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消费理念和阅读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微信、抖音、快手、微视等自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阅读模式。新媒体、新时代是浅阅读、不阅读的读图、读视频的时代,消费至上、碎片化至上的时代,这种快节奏的特点决定了,新时代散文诗的写作走向必须要紧紧契合这一时代主题。新时代,散文诗该如何面对世界的变化、生存状态的变化,与生命、生活构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当下散文诗创作者无法回避的核心命题。
当然,阅读模式和阅读方法的改变,也促使文学创作不得不发生相应的改变,于是,短小、精悍、便捷阅读、易于传播的微文章便成了时下最受欢迎的文体,因为,它们更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散文诗作为一种浓缩艺术的文体,恰恰符合这个时代的阅读需求。单纯地讨论媒介传播的问题,这是属于传播学范畴的事情,我们暂且不谈。散文诗的写作,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该种文体才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新焕发出无限生机来。我们重燃希望的同时,更多地应该把精力放置到散文诗的创作中来,如果没有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文本,也就很难实现散文诗文体自身的突围,那再谈走向问题已经是没有意义的了。
在这个时代,散文诗能走多远,这个犹未可知,但关键在于散文诗作者自身,是否能够坚持本真性的追求,以在场者的身份,从文体自身出发,以生命内在的省察,不断追求与探索,创作出更多有传播价值,有使命、有担当的优质文本。想要达到这一切,有赖于自我与世界有效地和谐统一,有赖于作品对象内部展开的生命实践。新媒体时代,散文诗的创作仍应该坚持以“散文诗文本”为中心,厘清创作规律,认清文体优势,摒弃文体自卑感,重建散文诗文体的自主性与合法性,创作出更多有真正价值的散文诗文本,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