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绘岱岳教育新蓝图
2022-03-27康惠崔润梅
康惠 崔润梅
编者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启动“双减”工作,泰安市岱岳区教育和体育局(以下简称岱岳区教体局)率先打响山东省落实“双减”工作发令枪,从“减负”“增效”“提质”多个维度推动“双减”工作落地生花;同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使得有多年家庭教育工作開展基础的岱岳区教体局再次成为走在队伍前列的彪炳典范,多年的家庭教育工作,让岱岳区早已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同心、同向、全方位、立体化的家校社共同体新模式,为山东省在“家庭教育、‘双减落地”这张新时代教育答卷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本报记者特赴岱岳区教体局,就“双减”工作落地推行与家庭教育开展实施对相关领导进行了专访。
砥砺奋进,贯彻“双减”
促岱岳教育迈向优质均衡
自“双减”政策颁布后,2021年9月1日起,岱岳区教体局全面落实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要求,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活动,部分学校取消一、二年级的纸笔考试,探索设计个性化作业,推出校内课后服务等方式,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
“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多年来中小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有力举措,如何更好的落实这一政策,关键在于搞清因果链、理清责任链、弄清路径链,真正牵住学生负担过重的牛鼻子。”岱岳区教体局二级主任科员李照阳说道。
一、双减,减得是啥
控制作业总量。“双减”政策中,严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是一大要求。为此,岱岳区教体局要求各中小学校将作业设置纳入学科教研项目,并出台《岱岳区学生作业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学校设置作业清单,每学科作业设置基本样版,让课后作业精做、精选,让教师做到精批、精细,杜绝让学生机械书写、意图不明的课后作业。
记者了解到,岱岳区实验中学专门成立“家庭作业监管质量小组”,对每日书面作业总量统筹调控把关,“各科目每天作业布置情况需在教师工作群内进行公示,我们向家长承诺,凡作业量超过1.5小时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做。”岱岳区实验中学申校长为记者介绍到。
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双减”政策一出,不少学习底子较薄的学生家长坐不住了:“我家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下游,家庭作业布置减少,孩子就更得不到锻炼了!”针对此种情况,岱岳区教体局鼓励教师布置分层、弹性作业,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布置、设计。
岱岳区大河学校立足学情,根据学生认知、掌握情况的不同,打造单元分层作业体系。“学生的差距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学校教师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以语文教师宋鹏执教的《黄山奇石》这篇文章为例,学困生完成课后基础练习,中等生会扩大训练范围,完成教师印发的学案。学优生则提升训练难度,完成选做题。教师优化课堂内容,为学生留一定的训练时间,结合课后服务,学生作业在学校能全部完成。”岱岳区大河学校冯克董校长说。
二、双减,向课堂要质量
转变教育理念,创设个性化作业。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关键在教育理念的转变。岱岳区实验小学德育处李主任创新课后作业形式,推出以亲子互动、学生探索为主题的新型课后作业,如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好书、亲子观察等诸如此类的作业,即规避了传统应试作业“辅导难”的问题,又弥补了家庭教育中“陪伴难”现状,将家庭教育与双减政策巧妙融合,起到了双倍的效果。
减负增效,提升教研质量。“教研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减政策的落地,意味着教研工作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教研遇上‘双减,就是要与教育现代化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双减的出台,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考验。”岱岳区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谢清田如是说。
如何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让教师凝聚众智,岱岳区高举全学科实践育人旗帜,建立行政推动、教研促动、专家带动、学校主动、项目驱动的机制和策略,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开展校本化课程建设:既有学科特色的实践课程,又有教研组间穿越学科、携手开发的共建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知之始,行之成”,抛开传统应试教育的“说教”,让学生知行统一,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学段的融合,让师生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攻坚克难,勇于创新
拓岱岳家校社共育新路子
双减政策能够在岱岳区迅速落地生花,还得说一说岱岳区多年来落地生根的家庭教育工作。
“岱岳区生源多以乡镇、农村为主,其家长就是地地道道的村民百姓。新时代千帆竞发,新征程百舸争流,时代越是向前,家长在‘教育这门课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在家庭教育工作开展中,如何与家长沟通,这是一门技术。”岱岳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辉如是说。
教育发展的每一次大跨步,总能改变千百万人命运,影响千百万个家庭。过去的岱岳区,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位、缺席现象,部分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普遍存在无抓手、无方法现象,如何攻克这“两座大山”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关键。“越是艰难越向前!”张辉对记者说到。凭着这股坚韧不拔的劲头,岱岳区教体局部分领导与各学校领导、教师携手,通过调研、家访、汇总、分析,依据辖区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岱岳区特色家校共育新路子——“1234”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一、创建一个品牌,开启协同育人新征程
岱岳区以家长学校建设为品牌打造基点,建立区、校两级家长学校,利用专家讲座、社会实践、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成立“和美家庭、幸福岱岳”公益讲师团,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了理论指导,提升了全区家庭教育整体水平。
二、实施两轮驱动,拉动协同育人新引擎
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唱好育人“好声音”。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依托网上家长学校,岱岳区教体局建立家校社共育课题库。2020年,全区共申报家校共育省市级课题55项。结合当前教育形式,2021年,全區共申报以“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小课题15项。
以课程研发为依托,弹好育人“主旋律”。一是借助网上家长学校,全区推行家长线上学习“本土化”课程研发;二是依托“家长空间”APP的课程资源,鼓励家长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充电;三是组织教师编写教材,通过网上家长学校以及线下家长培训,保证家长一年接受不少于四次八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四是建立教师及家长创课激励机制,教师自主创课,推送班级观看,形成班本课程。
三、坚持三点带动,创新协同育人新思路
深耕城区家校社共同体示范区。岳峰小学作为岱岳教育的一面旗帜,在积极响应教育局“建立区校两级家长学校”的基础上,结合学校随迁子女较多问题,开创性的将家委会开到社区,将学校开到家门口,即将班级化整为零,把家委会建到比邻而居的片区,构建“四级管理,区域联动”家校社共同体。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负其责、融为一体、协同发力,为此,学校率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聘请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并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岳峰小学校长张春对记者说到。
精耕农村家校社共同体示范区。建立家校社网格化育人机制,以班级为单位,每一名老师对接1个片区的10-15名学生家长,通过建立网格学习共同体,面对面交流、线上交流,实现了学校与家长常态化联系,加强了留守儿童的亲情链接。
细耕镇域结合部家校社共同体示范区。粥店办事处依托社区资源,建立爱心小屋,聘请退休教师、大学生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生活指导,弘扬了家校社共育的正能量。夏张镇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持证上岗,扎实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学生开学日,家长学习时”已成为家长的共识。
四、打造四支队伍,增添协同育人新动力
打造“服务型”指导团队。通过名师工作室带动、精准培训、创课实践等挖掘培养了一支以优秀教师、热心家长为主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并形成了以“校创课—区应用—省展示”为激励方式的创课模式。
打造“专家型”校长团队。通过任务驱动实务指导、问题研讨、考察学习及典型模式观摩提升等任务驱动式学习,让校长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尹延红、冯克董两位校长被聘为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成员,孟庆功等9位校长被聘为省家庭教育宣讲团志愿者。
打造“成长型”家长团队。借助专业课程、自主研发课程、学生成长空间,解决家长学习资源不明确、不系统问题;借助优秀案例征集、家长空间案例分享,鼓励家长学以致用;借助家长学籍制度、家长学习结业机制,培养家长学习习惯。
打造“学者型”教师团队。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班主任团队、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开展培训交流活动。
2020年11月11日,“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应用试点现场会暨“乡村学校家校共育种子教师万人培育计划”总结会在岱岳区召开;同年11月23日,省教科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通知》(鲁教科院函[2020]52)文件,要求参照岱岳区模式,在全省推广平台建设;2021年12月11-12日,岱岳区在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改革推进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系统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善家校协统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真正的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2022年,相信岱岳教育会为数万岱岳家庭营造创设更好的教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