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22-03-27王爱茹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功能优质护理冠心病

王爱茹

摘  要:目的  分析以优质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34例。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总满意度、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改为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F、LVEDD 和 LVESD、焦虑评分、抑郁评分、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LVEF、护理满意度、6 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VEDD、LVESD、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有利于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功能;优质护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6-0-03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阻塞、心肌缺血缺氧,患者会表现出心绞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阶段,冠心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但是由于冠心病患病时间长,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较少,导致疾病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尽管常规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优质护理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其有助于患者心理状态和心功能改善,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具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35±4.12)岁;患病时间:1~11年,平均患病时间(6.45±2.81)年;文化水平:小学7例,初中9例,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60.41±4.08)岁;患病时间:1~10年,平均患病时间(6.43±2.76)年;文化水平:小学8例,初中7例,高中9例,大专及以上1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利津县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者。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②合并肾、肝等器质性病变者;③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自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简单普及冠心病知识,包括诱因、治疗方法等,同时讲解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导患者日常用药,并对其生命体征指标等严密监测,设置舒适、干净、温馨的治疗环境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方法:①健康知识宣传。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对其心理特点、家庭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了解患者日常用药状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患者文化水平和理解状况为依据进行知识宣传,帮助患者从不同方面了解疾病和治疗方法等。②心理疏导。护理工作落实过程中,保持亲切、友好的态度,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及尊重。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心理调节,组织患者展开心理活动,全面了解其心理问题,改变其不良状态,从而以乐观的心态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③环境设置。病房环境与患者心理状态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环境设置的关注,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同时调节室内光线,常规进行病房消毒并通风,保证患者呼吸畅通。④行为调节。对患者多种自我调节方法进行指导,比如意念放松、倾听舒缓及柔和的音乐,以患者身体状况为依据对患者的体育锻炼进行指导,包括打太极拳、散步等。运动期间,合理调节运动量,活动后每分钟心律增加30次即可,且无气短、胸闷等症状。⑤用药指导。冠心病患者服用药物后可能因为血管扩张导致心动过速,可能存在胸痛、心悸等症状。夜间胸痛发作后,舌下含服药物,及早展开针对性治疗。为改善患者恐慌等不良情绪,则需要普及疾病出现的诱因,按照医嘱予以硝酸甘油,同时对药物滴注速度严格控制,降低低血压发生率。⑥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包括太极、慢走等。从简单的运动方法开始,比如健身操、餐后散步等,告知患者每日运动时间大约30 min。康复治疗期间,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观察,并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展开运动。大部分患者伴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耐受状况进行仔细询问,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⑦饮食指导。饮食过程中,保持低热量原则,尽可能减少脂肪类食物、胆固醇类食物摄入量,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对超重、肥胖患者,严格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以保证大便畅通。⑧并发症护理。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则需要对患者床上排便等进行指导,防止出现排尿困难或者便秘症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对长时间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降低压疮发生率。叮嘱患者多展开床边活动,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①检测心功能指标,具体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②评估不良情绪,焦虑判断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判断选择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焦虑越严重,反之表示抑郁及焦虑较轻。③观察护理满意度,100分为最高分,指标有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测量6 min步行距离。⑤评估生活质量,选择健康调查量表(SF-36),指标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活力和精神健康,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反之表示生活质量越差[3-4]。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F、LVEDD和LVES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LVEF高于对照组,而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6 min步行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并表现为增加趋势,该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5]。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年龄、高血压、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密切有关[6]。

冠心病手术治疗风险较高,加之患者病情相对严重,对疾病认知较少,往往伴有焦虑、恐慌、烦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应加强对护理方法的选择[7-8]。优质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中具有重要作用[9]。

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相对单一,未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无法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10]。而优质护理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实施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治疗安全性的提高,将护理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研究结果显示,LVEF、LVEDD和LVESD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分析,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优质护理方法的展开主要围绕患者进行,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需求,改善其不良情绪,同时由专业人员普及关于冠心病的知识,包括疾病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11]。应用优质护理方法护理期间,主要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由于冠心病患者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利用优质护理方法能够及时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增强其生活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12-15]。焦慮及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分析,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实施过程中,专业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时刻保持亲切、友好的态度,主动关心每一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愿意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除此之外,康复锻炼期间,对患者的日常运动和生活等进行指导,可以慢慢增强患者行动能力,从而增加步行距离。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方法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负性情绪,同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莹,张山,刘娟.路径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心功能康复、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3576-3579.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27-236.

[3]王钰.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4):498-499.

[4]廖若思,张艳.优质护理辅助补气活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功能和踝肱指数的研究[J].四川中医,2019,37(4):176-179.

[5]陈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6):64-66.

[6]杨曼华.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6):89-91.

[7]郑然.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161-162.

[8]李凤蕊.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康复效果的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3):218,227.

[9]王友丽.优质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观察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242-243.

[10]蔡蕾.围术期优质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治疗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2):94-95.

[11]梁爱红.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J].名医,2020, 11(6):162,165.

[12]翟云,孔晓梅.优质护理配合血压管理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281-282.

[13]郭珊珊.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5):161-162.

[14]曹芬,林玉琼.观察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2):71-72.

[15]常晓静.门诊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康复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9,20(11):1603-1605.

猜你喜欢

心功能优质护理冠心病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