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项目化课程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研究
2022-03-27杨卫军范效亮
杨卫军 范效亮
摘 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推进教材改革,教材建设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教材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和技术迭代动态更新。基于项目化课程编写任务驱动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配套学习资源,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教材改革 活页式教材 工作手册式教材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
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切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一系列重磅政策和文件,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
为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高等职业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面向岗位需求确定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工学结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时代新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早已实施项目化教学,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大部分仍沿用“以教育者为中心”的学科教育模式,教材内容存在重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需求不匹配、缺少职业素质培养等多方面问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缺少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多类型、多形式资源,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教材开发应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材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更迭,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和工作场景,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强化教学与育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发新形态教材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激发其学习动机,引导并激励其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生成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材内容对接岗位任务,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特征
工作手册式教材是一种与岗位工作任务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生成性教材,其最大特征是全面体现了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的指导性信息和关键环节,能跟踪岗位技术的变迁和升级,及时更新迭代,具有项目化和动态化的特点。以活页化和信息化形式展现教材内容是实现其动态生成功能的最佳选择,并且可以跟踪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及时构建知识和技能体系,充分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更新迭代的要求,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它与传统教材的区别在于内容的开放性、使用周期的不确定性、要素组合的不稳定性等,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紧密对接行业技术发展、企业岗位的动态需求。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活页式教材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档案袋或活页夹方式整体展现教学内容;二是基于工作逻辑,将完整的教学单元(项目)分别装订,项目化教学内容方便动态更新和调整;三是活页式补充,将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固化部分装订成册,技术更新快、变化性较强的内容以活页形式呈现。
三、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思路
(一)产教融合引领教材开发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必然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教学内容对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并能反映当前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知识技能與企业岗位要求不匹配,教材内容无法实现动态更新和优化,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才能真正实现。
为编写面向行业和企业需求、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工作手册式教材,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参照最新的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校企共同制定编写方案,明确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任务分工。学校教师要在教学目标与结构的完整性、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教材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等方面起到把控的作用,企业工程师应该侧重提供企业岗位对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和案例、职业标准和岗位职责、岗位场景素材等教学内容相关元素,并参与项目案例编写、资源制作与开发等工作,结合产业行业发展趋势、技术更新和岗位需要,将最新技术应用和规范融入教材内容,并通过修订的形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
从总体上看,企业工程师主要提供需求方的信息,学校教师则按照教学规律、基于工作过程对技术内容进行科学转化和编排,校企双方人员教材编写的过程就是产教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环节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
(二)工学结合贯穿教材内容开发
工作手册式教材不仅是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和载体的变化,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其核心要义就是按照项目开展教学,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内容适应岗位工作需求,强化以企业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经典案例等为主线和载体组织教学单元和学习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编排学习内容,主动适应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并提供丰富的配套教学资源。相关文件要明确要求,专业课程教材要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融入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真实生产项目、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开展项目化、模块化的案例教学。相关部门要落实国家相关文件和精神要求,大力推动新教材编写,适应新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特色,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适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教材的编制理应遵循项目化导向的原则,理论与实践一体贯穿教材内容,以实际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系统梳理完整的工作过程,融入现代教育理念,转化为可实施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项目材料,梳理出各个子任务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职业素养等,明确教学实施目标、教学实施步骤、考核评价内容等,详细阐述一整套完整工作流程,清晰准确地描述各个步骤需要的软硬件、生产工具、资源及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充分借助虚拟现实、融媒体等技术形象化还原工作实景。
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使用工作手册式教材需要特定的应用场景,一般用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项目化课程。工作手册式教材是一种自我学习的“学材”,而不是教师用的“教材”。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不能简单地复述知识内容和操作过程,而是要按照认知规律进行系统性设计,让学生具有终身性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
(三)信息化支撑教材形态变革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学习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形态由原来的线下教学改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了“线上以学生为主体,线下以教师为主体”的双主体教学模式。教材形态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必然发生变化,以信息化为特点的教材形态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三教”改革的强力推动下,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适应学生需要的配套信息化资源,建立动态化、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反映客观世界的快速变化。教材内容和表现形式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更新调整,强化教材的动态生成特性,助推教材改革。
充分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以虚实结合的立体化教材推进教材内容与现代技术手段的融合。尽管职业教育现阶段实践教学条件有了改善,但在存在看不到、进不去、危险大、污染重、成本高和设备不足等特殊困难的背景下,教师无法直观清晰地讲解相应知识内容,而借助互联网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开发虚拟现实资源,学生通过扫码就能自主观看和学习,实现纸质教材与信息化教学材料的融合。
(四)工匠精神浸润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与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个体成长和素养培育的过程。教材内容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国育才的办学方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和职业素质要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课程思政、职业素养培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育同向同行,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度。
四、小结
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涉及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教材内容源于实际工作任务,又融入岗位职业标准,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肩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大批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要顺应时代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形态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秦华伟,陈光.“双高计划”背景下实施“三教”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33).
[2]劉英霞.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观[J].江苏教育,2020(52).
(作者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