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职业教育中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三大融合策略

2022-03-27季艳茹

职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职业教育

季艳茹

摘 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学校评价学生、企业聘用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学习各门课程时,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信息技术的存在。正因为如此,才应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 信息技术素养 提升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企业、工厂的信息化变革,进而让企业、工厂对人才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

中职学校作为孕育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应该顺应时代要求,着力培养和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因拥有过硬的信息技术素养而成为未来人才市场的“香饽饽”。

然而,由于部分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不好,导致部分中职学校在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方面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

通过多年来在一线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的观察和总结,以及对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并对调查结果与访谈结果进行汇总、对比、分析与研究,笔者发现,绝大部分中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够、效果不好;二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对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通过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与实际生活以及与竞赛等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学以致用、主动学习。

一、與其他学科融合,促进学生融会贯通

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学生会通过互联网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在学习英语知识时,学生会利用智能手机或计算机查找资料;在学习基础课与专业课时,学生需要在线观看一些微课视频或在线完成一些预习、复习作业等。这一切都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学习之间存在联系的具体表现。

正因为如此,在职业教育中,为了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将信息技术内化为一种能力。

例如,学习“搜索引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以此为前提,引领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更为恰当、巧妙、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知识。

任务一:请同学们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关于《再别康桥》一文的创作背景。

任务二: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下面的英文短文,对于不认识的单词、不理解的句子,先用自然拼读法拼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单词、句子的意思。之后,利用“搜索引擎”查询这些单词、句子的正确读音与汉语意思。

任务三:请同学们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法律的全部条文,并通过研读这些条文,全面、细致地了解这些法律。

显而易见,在上面的三项教学任务中,任务一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进行了有机融合;任务二则是以英语学习为契机,培养、发展、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一个典型案例;任务三让学生在练习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更深、更广、更细地学习了法律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与生活融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如今,无论是放松身心的休闲娱乐活动,还是增长本领的学习过程,又或者是工作过程,处处可见信息技术的影子。于学生而言,在生活中也需要时常运用信息技术。既然如此,教师不妨将信息技术与学生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进行融合。

尤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各种相关问题。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参加演讲比赛等活动,或为了记录美好生活瞬间等,学生需要制作一系列微视频。基于学生的这种需求,教师可以将微视频制作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在紧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择机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融入微视频制作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习一些视频编辑软件。

因为学生有制作微视频的实际需求,所以在微视频制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自主提出各种与微视频制作相关的问题。例如,怎样给微视频中的画面添加字幕?怎样在微视频的不同画面之间添加转场?怎样给微视频添加片头?怎样将多个画面叠加在一起制作画中画?怎样替换原视频中的声音?

事实上,这一系列关于微视频制作的问题,就会成为学生学习微视频制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这种内驱力的推动下,学生学习微视频制作技术、方法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效果也会明显增强。

当然,教师除了紧扣教材教学内容,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现实需求、实际困难为切入点,在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之外,还可以立足于信息技术学科既有的教学内容,开辟新途径。之后,精心设计一些课内探究活动与课外拓展活动,据此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例如,在讲授办公软件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软件处理工作。在讲解修图软件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实践作业,如给自己的证件照换底色或美化自己的生活照等。

显然,这些课内探究活动与课外拓展活动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融合的具体表现。

三、与竞赛融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各种竞赛进行融合,以赛促学。

相比于常规教学活动而言,在竞赛活动中,参赛的学生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名次、获得更好的成绩,会尽其所能创作参赛作品。而学生尽其所能创作参赛作品的过程,也是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

鉴于此,教师应该在紧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需求,精心设计、用心组织一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的信息技术竞赛活动。

(一)开展“电脑小报”评比竞赛活动

例如,“电脑小报”评比竞赛活动就是一个生动的实践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给予学生更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可以不对“电脑小报”的风格进行限制。如此一来,在创作电脑小报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尝试运用软件的各种功能,或为“电脑小报”添加花边,或为“电脑小报”设计字体,或为“电脑小报”添加不同形状的图片等。以此为契机,学生就能够更为扎实地掌握软件功能,以及更为灵活地运用软件。

(二)开展原创视频作品竞赛活动

除了“电脑小报”评比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原创视频作品竞赛活动。事实上,在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的当今社会,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拍摄一些小视频。之后,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对这些小视频进行深加工。

例如,根据这些小视频的内容,为这些小视频添加“字幕”,根据这些小视频之间的关系,在相邻两个小视频之间添加“转场”,以及根据小视频的情节需要,为小视频配上一些合适的音乐等。学生还可以为小视频添加一个个性化的片头。

很显然,每一位学生在准备参加原创视频作品大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视频作品的脚本创作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还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更进一步地提升自身的视频拍摄、编辑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等。

实践证明,紧扣教材内容,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各种竞赛活动,既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一个活学活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舞台,也是教师为学生创造的一次提高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立足舞台,借助机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都会得到明显提升。

四、小结

总之,为了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学生实际生活以及与各种竞赛相融合。通过有效融合,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会更浓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次数就会更多,信息技术在方便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作用也就会愈发明显。

随着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他们就会更有优势,在未来的工作中也更有可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寒.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信息素养:逻辑、内涵及培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0(10).

[2]王鹏.浅谈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4).

(作者单位: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职业教育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