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思考
2022-03-27王宏伟
王宏伟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需要实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习数学来说是首要的技能。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技能?需要每一位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创新去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计算能力的稳定性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更是尤為重要。我国本身经济政治发现情况,适应现代生产科技水平也是绝对小学数学大纲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提升能力;课堂教学;
[正文]兼顾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特点。一般而言,学生应具备精确的数学技能、逻辑预想能力和空间概念,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是学习数学的根本所在。其中,计算能力则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技能,更贯穿着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重中之重。但是,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计算技能相对较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1、在教学课堂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
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三种类型的数字:整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种类型的数字必须执行四种算术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每一种数字都有其独特的运算方法,掌握各类算法是大幅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基础和起点。 那么,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计算的算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考虑以下两个环节:
1.1计算清楚,多加练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相互合作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计算的重要性一步步自己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计算方法。利用适量的课外时间,为学生做一系列的数学练习,对学生的计算过程提供更多的提示和反馈,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掌握算法。清晰的笔记会减轻很多计算的压力,练习制造完美更能让自己的计算技巧达到质的飞跃。
1.2注意纠错,及时改正
教师必须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种计算中犯的不同错误,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分析。 可以精心制作多张带有不同数学错误的错题卡并发送给每个学生,学生将错题卡上的错误一一改正,并向全班解释考试中每道题的错误关键点以及具体会发生这样错误的原因。有事虽然老师将学生犯的错误及时揪出并让学生及时改正,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遇到同样的问题依旧会犯同样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盲目的责罚学生,让他们进行大量的联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看出所在问题并加以改正。
2、加强学生在部分简单运算中的口算训练
口算也叫做心算,口算可以不利用任何计算机等计算工具,利用一些简单运算法则进而通过大脑的推理思维的运转而计算出结果的方式。 在口算教学中,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运算技巧,并且慧眼识珠,不论题目如何千变万化都能找到简便方法通过变换数字运算法则从而使题目简单。
2.1加减法中的简便运算
简便运算的变换方式多端并且方式繁杂,但繁杂方式终究归结成两个大的方向凑整和拆分,透过题的本身去探究运用所需要的方式进行解题。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中的题“74-9,同学们可以运用多角度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同学说用拆分发将74拆成70+4,先用70-9=61,再用61+4=65或者有的同学看到9这个数字很特殊用凑整的方法将9看成10-1,74-10=64,多减的1再加上就是65,这就是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解题思路,逆向思维更是解题的又一重要方向,对比分析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快速解题是解决数学计算的一个重要途径。
2.2乘除法中的拆分凑整思维
多位数的乘除法一般很难进行直接的口算,但是也依旧逃不出凑整和拆分两大思路,但是熟记乘法口诀也同样是是关键。利用其将大数拆分成简单的小数再将小数进行凑整进行解题。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乘法》一课中给出1.8×1.8×25这个例子,提问谁能又快又准的算出这个题的结果,几个同学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凑整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10,100甚至1也是凑整的关键,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有同学顿悟,将5看成5×5,1.8分别看成0.2×9,0.2×5=1就是凑整显而易见最后的结果就是9×9=81达到了简便运算甚至口算的目的,识别并比较这些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口算方法强加练习,为以后快速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就如何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总体来说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要分为一下几个主要步骤,注重基本知识的扎实,坚持经常多角度练习,逐渐获得知识因为每道题都由几个简单的口算组成而这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技巧会直接影响笔算的准确性,范围和速度。注意口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是提高数学技能的重要部分。随着数学越来越生活化,快速计算的范围开始扩大甚至成为生活的必需技能。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在低级快速计算的基础上过渡到快速准确计算。希望文本的论词能够对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廷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简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0):194-194.
[2]宋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成才之路,2014,(2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