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研究

2022-03-27倪彩华

民族文汇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倪彩华

摘 要: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从小范围讲,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从大范围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以及民族的振兴与未来。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锻炼。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尤为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准确地把握文本,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点拨引导学生,诱导学生质疑问难,丰富学生想象,精心设计课外作业等途径,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创新基础  创新精神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1]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当今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的学校在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化轻思想”的现象,虽然通过灌输式教育,学生的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动手能力、自主能力较差,适应社会能力较差,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缺乏创新能力,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的成长,与中央提出的素质教育、人才工程不相适应。因而,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要求,并把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事实证明“创新教育”已作为小学语文界的一个前沿命题而备受关注,人们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和操作方法。为此,本文就如何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一思考和分析。

一、把握文本,全面理解文本内涵是创新的基础

抓住语文教育这一载体,开展创新教育,必须首先要把握文本,全面理解文本的内涵,以更好地发挥课堂教育载体作用。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载体,语文教材则是语言文字教学的工具。在语文教学的创新中,语文教材不可或缺,否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般。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是创新的前提条件。我们要将学生创新意识的锻炼结合到教学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另一方面要在不同的课文中掌握作者的文笔特征和行文方法,从教学授课出发,认真探究文本中的语言表述特点,精准地领会文字表述特点,从而系统化、整体化把握文本。讲求同中辨异,异中求同,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是唤起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离不开教师自身灵活方法与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应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预设的课堂情境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创造性学习情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如有一位老师上《桂林山水》,课始她就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请你一边观光旅游,一边把看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好吗?(“好!”学生情绪高涨)随即:

(1)课件出示:一架直升飞机盘旋在桂林上空

师: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生:好美呀!犹如天堂!……

生:桂林真是景色迷人啊!……

师:都有哪些景物?

(2)课件出示:山、水

师: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特点呢?请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尽情“游玩”、启发想象)

生1:桂林的山好奇啊!桂林的山好秀啊!桂林的山好险啊!……

生2: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此时,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和生动课件的指引下,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所以,当学生感受到活泼轻快的讨论气氛时,教师适时因势利导,才能有效拓宽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

三、质疑问难,提高学习兴趣是激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必须首先引导学生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产生了疑惑,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究问题,才能主动考虑,实现创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所以,身为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质疑空间,由过去的填鸭灌输转化为自主探索,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教学《宝葫芦的秘密》一课时,展示课文题目后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们从文章标题入手,主动提出疑问。同学们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宝葫芦宝贝在哪,和普通葫芦有什么区别吗”“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呢”“宝葫芦是谁的啊” ……那之后,我一边展示课件,一边带领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随着课程的深入,先前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在课堂中,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与思考,解决了问题,加强了阅读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正如陶行知先生诗句中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問”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在教课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引导、启发学生提出疑问,探究疑问并解答疑问,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

四、发散教学,点拨引导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思维敏捷,充满想象,富有创意,要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发散教育,点拨和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勇敢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对于各种意见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见解。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盲目听从,实现主动思考,多角度思考,由点及面,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

在上《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学生对爱迪生这么小却能想出如此聪明的办法,救了妈妈,油然而生佩服之情,我尝试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比爱迪生更好的办法来救妈妈呢?有信心向爱迪生挑战吗?”这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创新的热情顿时高涨,有个学生说:“多点几支蜡烛,放集中一点。”还有位学生说:“向别的人家借几个电筒。”…又比如上《司马光》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当时在旁边,你会如何救他?有的学生说:“我去找大人。”有的学生说:“找一根木棍伸到缸里。让他爬上来。”还有的学生说:“我会游泳,我跳缸里去救他” ……这些回答中体现了学生们多方位独到的见解,展现了发散性的创新思维。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角度分析、锻炼思维能力。

五、丰富想象,舒展心灵是实现创新的有效实践

想象是拓宽学生心灵、为思维插上翅膀的有效方式。想象有多么大的天地,孩子们的创新的空间就有多大。小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只要教师创造机会,积极引导,为他们插上想象的双翼,就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习《南辕北辙》一文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来演一演,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坐车和劝告的人。坐车的人想去楚国却往北走而浑然不知,劝告的人多次耐心劝说而无成效。扮演坐车的同学昂着头坚持自己的观点,把坐车人固执己见、闭目塞听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劝告的同学围着坐车同学转,耐心细致地说出了各种理由,试图劝动另一位学生。两位学生在表演时,其余同学充当“评委”,大家都为他们的表演感到钦佩。通过这样的课堂表演,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同时他们“爱动脑”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激发。

又如教学《滥等充数》后,我随即问道:“南郭先生逃跑后,你觉得他会干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思维的大门,为这个典故补充个结果。”同学们情绪高涨,脑洞大开,在热烈的讨论中很快讲出了各种各样的结尾,有的认为南郭先生在家勤学苦练。有的认为他再也不敢出来。还有的认为他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这样,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结尾,呈现在大家面前。我分别进行了评价与总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开发、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述能力。

六、 结论

总而言之,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语文这门课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利用课本知识,准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课堂这个平台的作用,创新教育手段与方法,注重启发引导,重视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精心设计课外作业,点燃创新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围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讲究方法,脚踏实地,一以贯之地做好教学工作,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与能力的培养提供空间,让祖国的花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锻炼创新能力,无惧面对将来的风雨艰险,在广阔的新课改与减负的蓝天下,开創属于自己的绚丽多彩的创新天地,成为祖国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2]《学习的革命》 珍妮特.沃斯(美国) 戈登.德莱顿(新西兰)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