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混合技术在高校志愿服务中的应用
2022-03-27唐梅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虚拟技术不断应用于各行各业,不断成为社会的热点,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将虚拟现实技术及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混合后应用于高校志愿服务中,对虚拟混合技术在高校志愿服务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虚拟混合技术在高校志愿服务中的优缺点,探究虚拟混合技术在高校志愿服务中的应用,为大学生结合专业实践提供新参考途径,也为高校志愿服务的研究增加新内容。
【关键词】 虚拟混合技术 志愿服务 应用
引言: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借助其沉浸特性可以有效的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图形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视角地将学习内容呈现在人们面前,构建虚拟场景模型库的技术[1]。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 ,简称AR)则是通过显示技术、计算机图形、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将真实环境与虚拟信息相结合,通过不断变化的交互提示,延长学习时间[2]。单一的VR技术或AR技术弱化了对真实世界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如果能將AR技术与VR技术相结合,采用双向的方式在基于VR技术构建的虚拟世界和基于AR技术构建的真实世界中互相切换[3],并将其应用到志愿服务中,这将极大丰富人们的视听体验,增强其呈现生动性。而高校志愿服务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一项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陶冶情操、回馈社会的重要途径。将虚拟混合技术应用于高校志愿服务项目中,是优化志愿服务设计,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健全志愿服务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动能,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效益的重要渠道。
一、传统的高校志愿服务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志愿服务形式不够多元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通常是现场支教、募捐、乡村治理、理论宣讲等这类单一的工作方法,其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与志愿服务多元化发展相悖,对服务对象及需求的精准度不够,对招募人员、组建团队的感召力不强,这就给志愿服务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高校志愿服务的制度不够健全
国家、政府不断重视志愿服务,但部分高校并没有健全转志愿服务机制,没有统一的招募流程、组建标准,考核标准;对于志愿服务中的资金、技术支持及指导不到位,这就降低了大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
(三)高校志愿服务的成效相对较低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范围包括: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应急救助、大型赛会、社区建设等,主要服务的形式包含关爱特殊儿童、义捐义卖、学雷锋活动、乡村治理等,采取的方式和技术都属于基本的模式,手段较为传统化,与新时代的精神和高速发展匹配度不高,也不利于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个人特长,降低了志愿服务的育人效果。
二、虚拟混合技术在高校志愿服务中的优点
(一)融入虚拟混合技术,可提升内容的科学性
鼓励计算机技术专业或者有虚拟技术爱好特长的大学生将虚拟混合技术应用到志愿服务中,就是一种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科学化的体现。一是将前沿的信息技术融入到高校志愿服务过程,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内涵建设;二是通过在志愿服务不断实践的过程,给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专业特长的机会,达到增长大学生知识才干的功能。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提高路径的丰富性
一方面,高校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阵地,其内容内涵不仅要不断丰富,其工作路径更要不断更新。将虚拟现实混合技术应用到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可以给留守儿童或者孤寡老人带来更为直观的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单一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地,更是一个新型宣传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可以通过虚拟场景、数字媒体技术等作为宣传手段,将虚拟混合技术融入到日常的宣传途径中,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中,可以有更为丰富的教育意义,也能让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突出内涵建设。
(三)创新工作思维方法,可增强效果的生动性
一是虚拟混合技术是将图像、文字、动画等结合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在虚拟场景引入真实环境信息,将虚拟和现实世界,与用户建立起来的信息沟通桥梁,这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听体验,增强了视觉生动性。二是通过在高校志愿服务加入虚拟技术,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创新工作方法,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加入新思维、新思路,这就给志愿服务的平常服务,带来突破。
三、虚拟混合技术在高校志愿服务中的应用
(一)虚拟混合技术在高校志愿服务中的结构流程
1.基础框架:高校通常是以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来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且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项目要求及对象,侧重点都有所不一样。在高校志愿服务中,通常第一步是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并根据人员情况、需求分析、个人兴趣、社会形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再进一步制定志愿服务的实施计划,需求分析等,最后到技术开发,项目具体实施,成果展示等。这也形成了高校志愿服务的基础流程框架,如下图1所示:
2.应用流程:虚拟混合技术应用志愿服务中,一个是应用领域的应用开发,这就包含志愿服务的整体设计和开发制作的流程;另一个可以是宣传路径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结合当前数字化发展趋势,将虚拟技术直接应用到宣传制作中,提升宣传力。结合以上这两种应用方式,制定虚拟混合技术在高校志愿服务的应用流程,如图2所示。
(二)虚拟混合技术在高校志愿服务中的应用领域
1.应用于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
利用虚拟混合技术实现如博物馆、红色打卡基地、研学路线、革命旧址等具有红色资源的场景场地,挖掘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生成红色资源系列虚拟场景库。第一种应用可以通过大学生志愿者将虚拟场景库带到资源缺乏的地区,以现场的形式展示给当地有需求的人们,供他们学习;第二种是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理论宣讲的方式,将个人宣讲红色资源的情景再现,通过线上的方式提供给志愿服务的对象,起到了解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的效果。
2.应用于地方特色,展示乡土民情
我国有56个民族,各地各区的民俗文化、乡土气息都都独具特殊,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地的人们是很少有机会见到或者感受到这类的地方特色。故高校志愿服务通过收集民族传统文化、地方特色,借助虚拟混合技术,给人们展示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体会不一样的乡土民情,这更是一种展现文化底蕴的创新路径。
3.应用于科技产物,促进发展进步
5G的到来,各类数字经济、信息技术不断涌现,新型的科技产物不断涌现,技术迭代更新,但在志愿服务的服务对象中,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只能通过原始的图片或者视频,去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利用虚拟技术,可以有效的将社会发展最快的科学、科技以虚拟的形式,给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带去,让他们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美好时代。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将虚拟混合技术融入到高校志愿服务中,借用虚拟混合技术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的质量和内涵建设,对传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虚拟技术的优点进行分析,重点对虚拟技术在高校志愿服务的应用流程及应用领域做了详细的介绍,旨在通过虚拟混合技术的融合,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优化技术应用路线。
作者单位:唐梅 梧州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李婷婷.基于 AR-VR 混合技术的公共空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58(12):160.
[2]陈枫,王峰.VR/AR 技术在虚拟博物馆游览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大众文艺,2020,478(4):85-86.
[3]胡婷婷,宋佳芳,魏梦亭等.基于 VR/AR 技术特色文创产品三维可视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3):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