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用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2-03-27高培才
高培才
摘 要:高中数学知识相较于初中数学知识来讲,知识量比较多、知识难度比较高。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思维混乱的情况,导致学生数学知识探究的积极性比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结合高中数学新课改标准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方案,把数学教学工作和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巩固、复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价值观的融合,引导学生在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中真正有所领悟与收获。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1-018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62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更加关注活动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以此促进活动性数学学科课程的构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立德树人的数学教学理念。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开展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在尊重学生主观学习意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数学教学理论,提出一些具备研究价值的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议题,把课内知识作为基础开展课外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教学和社会活动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让他们掌握更多生活技能与常识,在活动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后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数学课后学习活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依然把一些课后练习题作为开展课后学习活动的载体、内容,这种理论灌输式、习题练习式课后学习形式根本无法让学生全面巩固、复习、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还会让学生对于参与数学课后学习活动存在严重的抵触、厌学心理。同时,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引导,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基于三维目标开展数学教育活动。
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根本没有把数学课程标准融入教育活动,课后学习活动存在形式化问题,没有给予学生真正运用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课后学习活动缺乏趣味性、实践性、生活化,根本无法展示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人文价值。长此以往,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一定要优化、完善数学课后学习活动,通过课后学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复习数学知识,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从中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二、开展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性
(一)展現数学学科特征,延伸课堂内容
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开展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展现数学学科特征,延伸数学课堂内容。高中数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背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概念等内容,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而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的数学探究氛围,把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融合起来,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特征,让学生真正深入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数学展览馆,让他们在展览馆中做志愿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数学文化产生更多了解、认知。这种活动既能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还能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发扬课程改革精神
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开展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发扬课程改革精神。课程改革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师都要注重教学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
具体的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展现促进者、指导者的作用,转变以往数学教学中教师单纯只是传授者的角色,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除此之外,教师通过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充分感知学生的活动参与状态、情绪状态、学习状态等,以此对学生展开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展现真实的自己。
(三)深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深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学习能力等,让学生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身心发展具备一定的思维规划能力。同时,高中生是促进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需要具备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局限在校园环境中,和实际社会生活接触得比较少。而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能让学生在服务期间感知责任担当的重要性,让他们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感。由此可见,开展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从中真正有所收获与感悟,实现数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借助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需要提高对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当前很多学校、教师对于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比较少,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导致很多高中生缺乏参与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无法展现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教学优势。
由此,教师和学生需要正确认知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改变以往学生片面认为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是无偿劳动服务的意识,要强化志愿服务精神与教学志愿服务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志愿服务活动氛围。无论是文体活动还是节假日活动都可以融入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每年的3月14日为国际数学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我国数学家祖冲之,教师可以在这一天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开展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在商场、书店向人们介绍祖冲之,积极弘扬我国的数学文化。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让他们从中感到快乐,增强学习成就感,让学生在巩固、复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奉献社会、帮助他人的理念。另外,学校还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文化氛围,多设定一些具备特色服务的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感知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实质与深刻内涵,从中掌握活动的精髓与理念,从而拥有较强的志愿服务精神。
(二)结合议题科学设定数学志愿服务活动
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结合议题科学设定数学志愿服务活动。教师要把议题作为活动的依托,构建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数学学科特征,对教材知识展开拓展与延伸,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科学设定数学学科议题,让学生围绕议题设定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措施,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升华自身的数学学习情感,实现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另外,在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性,让学生多关注生活、时事热点,让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生活融合起来,不要把志愿服务活动局限于书本知识、校园环境中,而是要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社会生活,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获得深刻的学习感受,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还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专业的课后学习志愿服务小组,构建志愿服务基地,保证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三)优化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评价机制
在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借助评价结构了解学生真实的活动状态、学习成果,使其真正有所发展与成长。而且教师要借助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让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记录中,转化为他们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教师要对学生的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实时展开沟通与监督,结合高中生参与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次数、成效,构建完整的志愿服务活动评价体系,为下次开展数学志愿服务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要构建完整的奖励制度与专业的认定制度,客观评价高中生的志愿服务效果,以此作为荣誉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为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倡导高中生关注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其良好的志愿服务精神,实现学科教学和志愿服务教学的深度融合。除此之外,学校、教师要把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评价机制作为创新活动内容的重要载体。
在以往的高中數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中,活动内容较为单一、枯燥,学生缺乏参与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为了维持学生长期参加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需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丰富化、多元化的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把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作为重要基础,引入大型活动、时事热点活动、科普宣传活动等,让学生深入感知时代的精神能量,内化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真正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让他们拥有较强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创新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的载体与形式
在高中数学教育工作中要想展示课后学习志愿服务的优势、作用,学校、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的载体与形式,让学生更积极、自主地融入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从中巩固、复习所学数学知识,提高高中生的道德修养、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他们之后投入数学学习活动、社会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全面成长。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数学课后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形式、内容较为单一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参与课后学习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在掌握高中生数学学习进度、身心发展特征的情况下,优化、创新、丰富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载体与形式,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关注时事热点,通过一些大型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我,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展现青春正能量,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取得理想的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道德修养。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共同讨论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主题的机会与时间,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从中感知时代精神、时代内涵,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数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打造具备数学学科性质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多数学知识、学科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能力,体现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的科学化、专业化特征,从而获得理想的活动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知识中的德育素材,把数学知识教学和课后学习志愿服务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巩固、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同时,真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深入钻研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林冠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9(7).
[2] 杨启帆,谈之奕.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浙江大学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教学取得明显人才培养效益[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3] 刘继贤.“知行合一”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以“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
[4] 岳晓霞.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19(26).
[5] 朱立明,胡洪强,马云鹏.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生成路径——以高中数学课程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