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四螺旋打造高端产业人才硬核“生态圈”路径研究
2022-03-27汤斌杰孙启明何晨希方和远
汤斌杰 孙启明 何晨希 方和远
摘 要:“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政产学研“四螺旋”模型,研究“四主体”之间的互动互补机制及协同共振关系,可以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规约,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同时,提出以“四螺旋”理论与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文创产业、教育产业及医养产业等所在的“三圈层”多主体互动、多种激励手段并用引才引智的观点,开展高端人才“生态圈”硬核打造研究和引进高端人才路径对策研究,旨在为政府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锡台学院创新合作模式为例进行深入研究,结论表明,地方高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遵循,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可从体制改革、机制改制、互利互惠三个方面实施。
关键词:政产学研;“四螺旋”模型;人才引进;产业协同发展
本文索引:汤斌杰,孙启明,何晨希,等.<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6):-161.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3(b)--03
江苏省经济的硬核在于制造业,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虽属上游,但在国际舞台上总体尚未占据高端。江苏省产业发展仍存在制造业自主研发基础不够牢固、自主核心技术不够先进、国际领军企业数量不够充足、自主品牌影响力不够深远等问题。因此,引进传统制造业、高端设计研发人才,有利于江苏省制造业走出微笑曲线中的低端环节,进军世界制造业产业链制高点;引进新兴产业高端人才,有利于弯道超车,使江苏省新兴产业步入中高端行列;引进教育、文创、环保、医疗等高端人才,能够进一步优化江苏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而打造高端产业人才生态群,吸引并稳定“高净值人口”回流和长居。然而,人才的引进需要有产业平台、教育平台、科研平台三大硬实力的支持,留住高端人才并使其选择在本地长期发展,需要教育、文化、环境、医养、健康等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包容,唯有四者交错融合、互补互用、互相促进,才能真正立足于长远,构建高端人才硬核“生态圈”。
1 文献回顾
教育部于2016年10月发布《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旨在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校人才、科技优势,推动一批能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显著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为技术供给方,“产学研”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然而,过往有关研究重视其产出/输出作用,即如何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高端对口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等,属于经“生态圈”后的输出环节。南京工业大学王冀宁教授基于新巴斯德象限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发展路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发展,得出在当前创新创业大环境下,我国高校创新团队应以团队科研活动为基础,以政府政策为主导,实现大学、研究中心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政产学研”路径,将自身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从而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湖北工业大学宾厚教授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开发、人才输送模式与产业技术创新质量呈正相关关系,技术转让模式与产业技术创新质量关系不显著等。上述反映出现有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即将政府这一主体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加强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创新资源要素的有序高效流动,使其成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力。然而,人才的“输入”更需政产学研四大主体交错融合、互相促进。传统的研究思路仅从单一层面来解决人才问题,将政府、产业、研究院与其密切的联系相割离,忽视四螺旋四大主体的协同发展作用。因此,本文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利用四螺旋模型构建高端产业人才硬核“生态圈”,提出了不同引才引智的具体路径,为切实解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分布合理的问题提供启示。
2 人才生态圈建设现状研究
2.1 生态圈最内层:制造业
制造业是江苏省经济的硬核,属于第一圈层。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结构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配套协作大于自主创新,出口导向大于自我消费。立足于国际产業链的高度,江苏省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然势在必行,引进制造业高端人才及技术刻不容缓。
2.2 生态圈中间层: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属于第二圈层,本质也属于制造业硬核层。与国际高端新兴产业相比,尚未形成集群规模、未起到引领作用。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基础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基础研发人才不足、自主知识产权不足、可推广应用的核心技术也不足。问题的本质所在,还是缺少高端研发人才。作为三圈层的中间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现阶段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高校应当注重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重视对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3 生态圈最外层:软产业
地处南京、上海之间的苏锡常是江苏省的GDP大户,天然接受南京、上海的产业辐射与转移,但三地的高净值人口多数选择在南京、上海置业。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教育、文化、医疗和环保等产业发达水平的差异所致,这些产业相对制造业是“软产业”,属于第三圈层,却是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综合社会效应及基础性的意义甚至高于制造业本身。
无论是三圈层中位于最内层的传统制造业还是中间层的新兴产业,长远发展都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撑。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集群、教育、文化、环境、医疗养老、健康等保护硬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软产业三大圈层互补互用、交织相融,辅之以四螺旋四主体的强纽带作用,使整个模型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研究政府、高校、企业和锡台学院四主体,通过互补的运转机制,形成四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最终为苏南地区制造业产业带引进“三圈层”所需各类人才服务。工业立省与教育文化立省并举,自然环境友好与医养环境友好并举,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长久之计。
3 政产学研“四螺旋”模型的构建
3.1 基于社会有机体和生态学理论
依据社会有机体和生态学理论,构建以政府政策为核心,以高校、研究院、企业和产业为外围的引进高端产业人才硬核“生态圈”,进一步衍生出以政、产、学、研为研究对象的四螺旋模型(见图1)。
3.2 政产学研四螺旋模型解读
锡台学院三大主要功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通过高校与企业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面的结合,能够使高校培养出的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型高端人才有用武之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其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的特点,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动能机制培育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必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 ,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高校—产业对接机制下的人才培育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才就业需求与企业升级的发展性要求。对高校而言,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用型人才需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强调的是“实用”;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宽的专业视野,能够在熟练掌握现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发挥较强的创造力,强调的是“灵活”。通过分析四螺旋模型的演化及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呈现螺旋上升的结构,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既存在相互协同,又存在相互博弈。同时,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复杂的要素流动过程,结果反作用于协同创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不同的层面上呈现出不同的耦合机理,这些机理的内部机制对创新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专家的研究成果大体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产学研用在价值创造方面的参与者及其运行体系。一般来说,参与者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他们借助各自的资源进行合作。二是合作创新发展与价值创造的过程,价值创造一般包含实施者之间的合作模式、创新实施和价值创造。三是协同创新的要素聚集过程,创新要素在不同的区域会因创新环境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4 发展路径启示
4.1 对四主体的启示
政府要不断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城市的特点,制定完善的人才认定标准,并出台配套的引才政策。针对高层次的人才需求,政府应从资金资助体系,教育、医疗、人才服务机构多方面推行相关政策。
高校要结合不同的需要层次,丰富激励机制,从薪酬体系水平、教育氛围、职业发展空间、主人翁意识和员工复杂性方面,维护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减少人才流动。
企业应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人才吸引及员工激励策略的改革发展。针对不同人才的不同需求,发展多元化、高质量的激励策略。
研究院应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应当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培养交叉学科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并精准对接当地企业及社会的需求。研究院与高校、政府、企业不应当是简单的合作和联盟,而应整合优势资源来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通过激发协同创新体系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创新要素的有效汇聚及快速流通。具体来说,研究院应当通过搭建小型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平台,共享优势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师资互聘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构建国际教育合作平台几个方面不断探讨并建立良好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 根据不同需求完善“四主体”互补引进人才的政策体系
针对建设人才“生态圈”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人才动态需求热点及一般规律是当务之急;制定完善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形成多部门融合的动态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则是关键。由于外界环境的多样性与内部机制的复杂性,引进和留住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要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动态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洛姆的期望值理论,分别研究各类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对应四螺旋四个主体需求的契合点,有机交叉对接各类人才的就业机会需求、薪金需求、生活需求、学习研究多种需求及各类人才的经济地位认同、职业认同与个人价值认同等自我身份认同维度,并寻找动态人才需求的一般规律,完善“四主体”互补引进人才的动态政策体系,可以为高校、政府出台综合统一的引进人才政策提供理論参考。
参考文献
罗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分析与影响因素扎根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5):43-51.
王冀宁,张春霞,王雯熠.基于新巴斯德象限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政产学研”发展路径研究:以NG大学xx院士高水平创新团队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73-79.
宾厚,马全成,王欢芳.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与产业技术创新质量[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4):70-79.
李斌.基于四螺旋模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9.
刘龙海,戴吉亮.蓝色经济区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研究[J.理论学刊,2015(4):69-73.
王命瑞.构建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人才引进政策:以福州市为例[J].中国劳动,2017(10):49-52.
郑梦婕.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打造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8(1):10-12.
孙成才,周勃,费朝阳,等.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模式探索[J].科技与创新,2021(6):46-47.
Research on the Path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Known as Four Spirals to Create a Competent “Ecological Circle” for Talents in High-end Industries
Business School, Wuxi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000
TANG Binjie SUN Qiming HE Chenxi FANG Heyuan
Abstrac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tegration” is the joint and coupling of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government-led construction of a “four-spiral” model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to study the interac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chanism and synergistic resonanc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our subjects”, can provide policy support and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s fo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tegratio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t the same time, it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using the “four-spiral” theory to interact with the multiple subjects in the “three circles”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merging industrie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education industries and medical care industries, and to use multiple incentives to attract talents,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building competent “ecological circle” of high-end tal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end talents, aim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policies for talent introduction.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innovative cooperation model of Xitai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follow the service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disciplines and industries, which can be implement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system reform, mechanism reform, and mutual benefits.
Keywords: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four-spiral” model; talent introduction; industr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